25000kv_a工业硅生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50 个 3 25000kVA工业硅生产可行性分析报告 18 连城华富硅业 有限公司 HC44X0080 DN80 个 1 9. 水箱 5M3 个 1 10M3 个 1 (五 ) 除尘 序号 名称与规格 单位 数量 重量 图号或型号 备注 1 主烟道 套 1 2 烟气空冷器 3 预处理器 个 2 卸灰阀 个 2 179。 / 4 风机管网 主离心引风机 台 2 Q=202000 m179。 /h P=5500Pa 配套电机 2 N=400kW ,6000V 变频器 28 5 三通阀 6 6 除尘器玻纤袋及骨架 套 984 Φ30010m(无碱玻纤袋 ) 除尘器气动阀门 4 Φ700 仓壁振动器 12 P=200kg 卸灰阀 12 179。 / 7 控制设备 1 低压控制柜 套 1 PLC控制系统 其它电缆桥架 8 压缩空气系统 压缩机 3W 7/ 1 1m179。 /min 贮气罐 1 1m179。 9. 劳动定员 本工程一台炉定员 105 人,其中生产工人 90 人。 2台炉子 195人,其中管理人员 15人。 年操作日为 330天,电炉及公司设施 24 小时连续运行,采 25000kVA工业硅生产可行性分析报告 19 连城华富硅业 有限公司 用三班编制二班运行。 成品库、化验人员为白班,原料和机修部分人员为白班。 职工定员详见职工定员表。 职工定员表 名 称 班数 班人数 白班 总人员合计 备注 车间主任 1 2 2 炉长 1 2 2 炉前工 3 9 2 54 电工 3 2 2 8 机修工 3 2 3 9 配电工 3 1 1 4 出炉工 3 1 1 6 原料工 9 9 成品精整 8 8 天车工 3 1 4 库管 1 1 过磅工 3 1 3 上料工 3 2 12 化验员 3 3 汽磅工 1 1 警卫 3 3 董事长 1 1 总经理 1 1 副总经理 2 2 财务人员 4 4 采购人员 3 3 办公室 4 4 技术科 3 3 总计 105 25000kVA工业硅生产可行性分析报告 20 连城华富硅业 有限公司 建设期 : 项目建设周期分三部分进行: 第一、办执照、土地、 立项、环评、立项批文、建设规划、建设审批、。 到 2020年 10月 中旬。 第二、地质勘察、设计、土建施工、设备定购、制造、设备安装、系统试车为一个阶段,到 9月末完成。 第三、生产原料、副料采购、正式 投产。 只要资金能及时到位,在 3个月内 可以 全部投入生产。 资金 使用计划 设备、材料价格依据 主要设备采用同类工程的设备订货价,询价计取。 其他设备以及材料按现行市场价格计取。 202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分析 地购置费: 20亩 56000元 = 1120200元 设备 购置费: 12020000元, ( 10条生产线规划) 安装工程费: 166500元, 工业钢构厂房及 建筑工程费: 1202000元 绿化、硬化、道路等 工 程建设: 250000元 预备费: 5513500 元 固定资产投资: 14486500 元 20天的工作日 , 每 条生产线月产 5吨 , 月产 50 吨 5N(按保守计算)。 市场成品 5N 价位是: 市场最低价 38 万 /吨 成本是: ②加工成本(包括人工、水电)每吨约 11 万 元; ③ 2N采购成本 18000 元 /吨 ;另加损耗 20%。 则每吨原材料为 21600 元 /吨。 实际生产费用 131600 元 /吨 上述费用不含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税收、包装物 ④预计毛利润 12420200 元 /月 ; 正常一个季度就可以回收成本投入 . 25000kVA工业硅生产可行性分析报告 21 连城华富硅业 有限公司 连城华富 硅业月 自行 需求 100 吨 ;其余可以出口日本(川崎,三菱,住友和信越都可以直接出口)还有瑞典客商也已经来厦洽谈多次。 权分配 ( 成 立控股公司) 连城华富 硅业有限公司 % 投资方 % 合作项目签约后,所有股东应真诚合作,基建、购置设备,必须由股东会议决定方可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由股东会研究决定,所有股东分工合作,积极配合力争早日完成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安装。 争取早日开工生产,尽快收回投资产生效益。 附件目录 附件: 公司 营业执照、税务登记 环境评估报告 书 22 22 9000—15000KVA工业硅电炉 20201225 17:31:29| 分类: 硅业管理 | 标签: 电极 电炉 还原剂 冶炼 工业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前言:本文章是博主在 2020 年 12 月贵阳《全国工业硅核心技术暨上下游产业链高峰论坛会议》上的演讲资料) “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一般是以材料为标志,即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半导体特别是硅的发现和应用使我们的生存 条件、社会及生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甚至超过了以前所有材料时代所发生变化的总和,这就是 „硅时代 ‟。 我们生活在 „硅时代 ‟仅仅只有半个世纪 ”。 生活中我们的手机、电视机、电脑、数码产品,乘坐的飞机、汽车、轮船,航空领域的卫星、飞船、火箭等等,都与硅有关,还有当前炙手可热的材料名词如光伏材料、单晶硅、多晶硅、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硅铝合金等等随处可见、不绝于耳。 这些与硅有关的材料实际都离不开基础材料 ?——工业硅(金属硅)。 工业硅从实验室研究到规模化生产 ,是从 1938 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台 2020KVA 单相单电极电炉工 业硅工厂开始的。 随后法国、日本、加拿大、美国、挪威和巴西等都相继建设了工业硅厂。 中国工业硅生产始于 1957 年的抚顺铝厂。 70 年代中期又在贵州遵义和青海民和建设工业硅厂。 到 1989 年底,工业硅电炉总装机容量已达数十万 kVA,最大工业硅厂年产能力为 1 万 t。 90 年代后期国内开始大量建设 6300KVA 工业硅炉,进入 2020 年后建设 8000—10000KVA 的,最近 3 年开始大量建设 12500—16500KVA 的,有几个规模大的硅企业比如云南永昌、河南昇阳分别引进德马克和南非技术,建设了容量为 25000KVA 和 39000KVA 的工业硅电炉。 纵观国内,虽然工业硅设备技术和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促进和发展,但是工业硅行业的总体设计技术和工艺管理水平依然参差不齐,认识上也有很大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在同一个地方,有的厂的设备运行非常正常、各项指标好,而另一个厂的设备运行状况和各项指标很不理想的关键原因所在。 工业硅行业有句俗语: “原料是基础,设备是条件,操作是关键,管理是保障。 ”下面我就比较普遍的 9000—15000KVA 工业硅炉设备、原料、操作、管理 4 个方面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从设计和生产管理的角度与大家探讨学习,相互交流提高,为中国硅业蓬勃发展而努力。 一、 9000—15000KVA 工业硅炉的合理设计 任何一种材料的制取都离不开设备,工业硅也不例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2020 年初,我们通过对 9000KVA 以上的硅炉的故障问题和操作特点作了大量数据的收集梳理、总结分析,结合多年设计和生产管理经验,对以往的设计和理念做了重大调整改进和提炼。 对新设计和改造的硅炉,在细节上下功夫,使设备故障率小于 1%,保证长期稳定运行,为稳产高产、节能降耗创造条件。 厂房的合理设计 重点是保证捣炉机工作时伸缩、旋转自如、空间大;全方位加料无死角;出炉口宽敞不设立柱;液压系统所有元件远离高温区;电极库房(我们一般设在冶炼跨三楼平台)、浇铸车间、精整破碎包装车间、成品库独立分开。 厂房布置有两种形式: 23 23 ① 如果电极采用倒三角布置,则选用单台三相变压器,尽量靠近炉体但又与高温烟气隔离,可以做到短网最短,而且基本对称,减少强弱相。 主厂房较低,总体投资较省。 (见图 1) 图 1 工业硅三相变压器厂房立面图 ② 如果采用三台单相变压器布置,则多一楼层,主厂房增高。 整体投资较高。 (见图 2) 炉衬 高温区采用自焙碳砖与半石墨化碳砖结合的方式,外围用高铝砖、粘土砖、轻质保温砖,炉孔采用全石墨砖或半石墨质 —半碳化硅整体转,可以正常使用四年不用大修炉衬。 筑炉方式一般分为有缝和无缝砌法两种。 有缝法(见图 3)是传统砌法,对碳砖的外形几何尺寸没有要求;无缝法(和图 4)是近几年出现的,要求碳砖必须精加工,几何尺寸要求严格。 图 2 工业硅三台单相变压器厂房立面图 图 3 有缝砌法的炉衬结构图 图 4 无缝砌法的炉衬结构图 电极把持设备 —压力环 电炉容量越大,铜瓦数量越多, 压力环结构越复杂。 而压力环是整个电炉的核心设备。 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连续生产、甚至电力单耗和产量指标。 因此选用碟形弹簧式不锈钢压力环,设计时考虑到大电流强磁场的影响,采取了屏蔽磁场的措施来保护碟簧不被磁化发红而影响弹性,这样就做到了免维护,且抱紧力始终大于 10 吨,可以做到每块铜瓦一对一单独调整,与波纹管效果相同。 但碟簧这种结构比较简单,无需在高温区设置液压油路。 本设计已经在近 30 台电炉上使用,实践证明了以上优点。 只要安装调整到位,保证铜瓦与电极之间 ,铜瓦是不会打弧的,压 放电极时也不用松铜瓦。 云南德宏、四川和重庆有几个公司生产运行一年多没有打过弧,也没有换过一块铜瓦。 铜瓦除被刺火烧坏之外,没有打弧损坏的。 (见图 5) 图 5 电极把持器弹簧压紧机构 电极升降与压放 24 24 电极升降系统采用液压,用单向调速液压缸(上升靠油压,下降靠自重),电极到炉底自动停止下降,可以保护电极及设备不受损坏;压放采用液压与碟形弹簧结合的方式(也有采用气囊 结构的),正常生产时弹簧抱紧。 液压只在需要压放电极时工作,提高了的可靠性。 一套液压系统做到了电极升降与压放、烟囱阀门和捣炉门开关的全部功能,所有动作全部在配电柜台上按钮操作实现。 (图 6) 电炉变压器 采用有充分裕量的壳式变压器:这种变压器体积轻,超负荷能力强,只是成本比传统芯式变压器略高。 因为不少企业习惯超负荷 10—30%长期运行,加大电流电压比,使电极深埋,表面上看炉况较好,电耗有所降低,产量有所增加。 但是超负荷运行使变压器和短网电阻损耗加大,降低了电效率,功率因数也同时降低。 因此选用变压器时一定要考 虑 30%的裕量,这对冶炼生产是很有利的。 图 6 电极压放和升降装置 短网 通常对短网的基本要求是: ① 足够的有效截面积和载流能力; ② 充分考虑交变电流肌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提高板材导体的宽厚比或管材导体的外径和壁厚比; ③ 尽可能缩短导体长度、减小导体接触电阻; ④ 避免导体附近铁磁物质的涡流损失; ⑤ 适当的经济电流密度; ⑥ 足够小的感抗值; ⑦ 选用导电性好的 T2 铜; ⑧ 降低导体的运行温度。 根据上述 8 项原则,我们设计时一般取电流密度为:水冷铜管 —3A/mm2,水冷电缆 1— A/mm2,铜瓦与电极间的接 触面 — A/mm2。 我们一般选用外径为 Φ70—80mmT2 铜管制作短网。 ( 1)如果选用单台三相变压器,则采用水冷电缆(图 7)、水冷铜管短网。 既节约投资,比传统的铜排节约 50%的铜材,超负荷能力又强。 倒三角采用我们首创设计的变压器八字形出线(图 8)的短网布置,这样可以尽可能的缩短变压器到炉心的距离。 阻抗小,压降低。 ( 2)如果选用三台单相变压器,则三相对称,变压器可以最大限度的靠近炉心。 出线端直接用水冷电缆与铜瓦铜管相连,省去短网。 按照已有的设计,水冷电缆长度基本不超过 3 米。 从理论上讲, 三台单相变压器可以实现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