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粮食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东调入,玉米主要从陕西等地调入。 滇中粮食储备中转库建设项目 20 ( 3)仓储设施现状 目前,我省有挂牌的国家粮食储备库 18个,仓型以基建房式仓和拱板平房仓为主,储备条件和管理水平较好,是我省的骨干仓库,主要分布在 市和其它 15个州市所在地。 18个库的仓容为 19亿公斤,仅占全省有效仓容的42%。 全省有效仓容为 330万吨左右, 1998年以前建设的占 80%,全省约有 44万吨仓容需大修, 13万吨仓容待报废。 ( 4) 县粮食物 流存在的问题 跨省、跨市粮食流通受“运力“瓶颈限制; 物流设施未成系统,结构失调,功能缺失; 粮食物流节点中转设施落后、不配套,缺乏对应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 粮食流通仍以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为主,成本高,损耗大; 粮食物流检测标准化及信息化程度低。 目标市场分析 企业经营现状 经营特点 企业经营、技术、市场优势: 项目单位是一个集粮油收购、仓储、加工、销售和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股份制企业。 企业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粮食经营经验,并培养了一大批从粮食收 购、加工、储藏到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大米加工设备上,作为全西南独具规模化的大米加工企业,大米加滇中粮食储备中转库建设项目 21 工设备及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技术和能力上,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特别对适宜水分含量等加工技术引进创新,提高了大米整精米率 1 个百分点以上,使得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效益显著。 在粮食收购及仓储技术上,有先进的仓储设施及科学储粮仓库 87 幢,年仓储量 亿吨。 仓储设施软硬件齐备, 80%以上的粮食均采用环流薰蒸、两线测温的科技保粮技术,有专业收购及仓储人员 36 人,专业知识丰富、技术过硬、作风踏 实,100%的收购、仓储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粮食检化设备先进, 已建成的低温冷藏储粮仓为“无公害、绿色特色优质米”的储藏提供了良好的仓储条件,具有较强的仓储实力的管理人才。 销售方式 在产品销售上,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经营活动能力,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团结协作好、市场开发能力强的营销队伍,在省内外建立了完善的大米产品营销网络,企业生产的昆粮、滇粮、宜鹤牌大米畅销省内外, 市场份额广,年销售量、销售额连年递增, 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 主要销售地区幅盖云南各地、州、市、县及部分军粮供应站(如:开远、砚山、 马关、麻栗坡、文山、建水等军粮供应站)。 目前,按照公司发展规划,已着手在重庆、成都、攀枝花,贵阳、兴义等到地及省内各地州市建立销售网络 100个,为做好优质米销售提供保障。 企业已通过 QS认证,昆粮牌、金晶牌商标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宜鹤牌商标获 市知名商标荣誉。 目标市场 目前项目建设单位承储的储备粮情况:中央储备原粮(稻谷) 13000 吨、省级储备成品粮(大米) 1000 吨、市级储备原粮(稻谷) 26400 吨、市级储滇中粮食储备中转库建设项目 22 备原粮(小麦) 10000 吨、市级储备成品粮(大米) 1000 吨、市级储备油脂(菜油) 200 吨、 县级储备原粮(稻谷) 6000 吨、县级储备成品粮(大米)500 吨,共计 58100 吨,已有一定的储备规模。 项目建成后,再力争增加省、市各级储备任务达 2 万吨, 仓储能力 30 万吨,年周转量 80 万吨,铁路转运能力 100 万吨;散装、散集、散运,提升粮食仓储及中转能力。 销售量 项目建设单位 年总经营量达 30万吨,年销售额 达 3亿 元,经营网点从内地拓展延伸,遍及国内外。 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更好地支持、服务“ 三农 ” ,充分利用在全县各乡镇经营网点的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大县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年收购农民粮食 10万吨,带 动农户 ,年增加农民收入 8000余 万元。 目标市场确定 市场需求情况 我省年平均粮食产量为 1525万吨,其中:稻谷占 %,小麦占 %,玉米占 %,其它为杂粮类粮食。 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逐年提高,年增幅约为 %。 全省年平均粮食消费总量为 1750万吨,其中稻谷占 %,小麦占 %,玉米占 %,大豆占 %。 总消费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增幅约为 %。 2020年 2020年,云南省平均每年从省外调入 20亿公斤粮食 ,云南正逐步由原来的“产销基本平衡”转变为销区,对外依存程度越来越大。 2020年,由于受旱灾影响,云南省粮食调入量在 30亿公斤以上。 滇中粮食储备中转库建设项目 23 随着云南省粮食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对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本省基础物流设施发展滞后,仓储设施陈旧落后。 目标市场的确定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云南省粮食需求量巨大。 随着人口的增加、畜牧业生产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粮食的需求量呈刚性增长;现有仓储设施落后、物流基础发展滞后、现代化仓库比较少。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加大 地区的粮食储备量与中转能力,是保证云 南省粮食供应的基本条件。 县是 市的近郊农业大县,历史上有 “ 滇中粮仓 ” 美誉,具有良好的地理和自然气候环境,现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该项目选址在 工业园区北古城镇宜九公路入口处,且紧邻饲料园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仓储粮食量 10万吨,油脂 1万吨;拟增加储备粮任务 2万吨;年周转量 80万吨;铁路转运能力将达到 100万吨。 此项目的建成 将 是云南省粮食调运中转和 市粮食供给的重要枢纽,是 市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市场份额分析 项 目建设单位 是一个集粮油收购、仓储、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股份制企业, 是 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市农业产业化 重点 龙 头企业。 项目在 县有着三大优势: 区位优势 滇中粮食储备中转库建设项目 24 项目拟在 县新建的工业园区北古城镇辖区实施, 北古城镇距 市60公里,距 县城 4公里, 并有 至马龙、 至九乡、 至柴石滩三条柏油路通过。 境内的火车北站距 项目建设 所在地 300余米,投资 600多万元的进站公路及北站中心小城镇基础设施已竣工投入使用。 火车北站将成为及邻县的一个最 大货物、客运周转站,是 连接省外的旱码头。 环境优势 县政府招商引资已引进 18家饲料生产企业落户 工业园区,专项建设饲料园区,年生产能力 300万吨。 该饲料园区建设地址在与 项目建设单位拟建设的滇中粮食储备中转站紧紧相邻,这 一良机,将会给 的经济带来腾飞,同时,也给滇中粮食储备 物流发展 带来不可多得商机。 资源优势 县历史上有 “ 滇中粮仓 ” 美誉,是 市的近郊农业大县。 而该项目又选址于 工业园区北古城镇宜九公路入口处, 距 市 60公里,距 县城 4 公里, 并 有 至马龙、 至九乡、 至柴石滩三条柏油路通过。 境内的火车北站距 项目建设 所在地 300 余米,投资 600 多万元的进站公路及北站中心小城镇基础设施已竣工投入使用。 火车北站将成为 及邻县的一个最大货物、客运周转站,是 连接省外的旱码头。 (见附图:南昆线古城北站) 县当地的粮食物流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偏小,能够提供全国性、一体化的物流企业几乎没有。 专业化物流的素质较低,一些高端需求、特殊需求还不能满足。 基于上述优势项目单位新建项目预计市场占有率将达到 90%以上。 滇中粮食储备中转库建设项目 25 价格现状与预测 粮食价格现状 2020年云南省 上半年粮食平均价格 ,比去年同期上涨 %。 其中 ,粳米平均 /公斤 ,同比涨 %。 早籼米上半年平均价格 4元 /公斤 ,同比涨 %。 中晚籼米上半年平均价格 /公斤 ,同比涨 %。 面粉类平均价格 ,比去年同期上涨 %。 其中 ,标准粉上半年平均价格 ,同比涨 %。 玉米面上半年平均价格 ,同比涨 %。 精粉上半年平均价格 /公斤 ,同比涨 %。 影响粮食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 1)需求结构变化调节价格波动 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需求结构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引起对粮食的直接需求下降。 ( 2)国际因素对粮食价格波动影响 进入 WTO后,粮食市场化、市场国际化、贸易自由化的潮流对国内主要粮食进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直接影响粮食运输的成本从而影响粮食价格。 ( 3)自然因素 干旱导致曲靖、楚雄、红河、文山和玉溪等州市来昆购粮数增加,且时间集中,在市场杠杆的自然调节下,粮价出现一定上涨。 滇中粮食储备中转库建设项目 26 市场竞争 力分析 主要竞争对象情况 泛亚农资商贸物流中心。 泛亚农资商贸物流中心选址于 县现代农业园区内,项目将建成面向东盟的一站式农资商贸物流平台,全国种子企业泛亚总部集群,云南种子企业的总部集群。 该项目建设情况为在建。 金马粮食物流公司凉亭粮食转运站迁建项目。 金马粮食物流公司凉亭粮食转运迁建项目选址于经开区高坡村,将按照现代粮食物流要求规划建设粮油交易区、粮油中转区、粮油加工区、粮油信息服务中心。 该项目建设情况为在建。 市场竞争力优 势、劣势分析 优势分析 ( 1)当地无大型物流企业 虽然目前 泛亚农资商贸物流中心及 金马粮食物流公司凉亭粮食转运站迁建项目 已在建设中,但目前云南省的粮油物流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我省的粮食流通方式主要以包装为主,耗费资材数量大,企业仍处于“小、散、低”的状态。 市场呈现地方品牌少,外地品牌多,但都不是很强,应该说粮油物流的市场竞争度远低于沿海和北方地区。 滇中粮食储备中转库建设项目 27 ( 2)项目综合实力强 该项目采用的设备和技术先进,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聘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不断提高该项目 的综合服务功能。 ( 3)项目安全规范 项目按照粮食储藏技术规范要求,对粮食仓储、物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和执行,确保储粮安全。 ( 3)项目现代化 该项目将实现粮食物流的散装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设施现代化。 散装化是指在粮食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全过程实现散装粮食作业。 逐步替代粮食包装作业,特别是基本消除肩挑背驮的人工作业。 网络化是指对全省骨干粮库、加工企业、重要的口岸、铁路、公路枢纽等进行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体配套,使之形成粮食物流网络。 信息化是指对散装化和网络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及粮食仓储运输业务 进行根本性改造。 标准化是指对粮食物流体系及其物流过程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配置和改造,以形成相互配套、衔接自如的体系。 劣势分析 我省特定的地理环境、粮食产区的分布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决定了我省粮食的供求平衡有相当的量要依靠省外调进和省内调剂,粮食的流通仍然是以包装运输为主。 滇中粮食储备中转库建设项目 28 储备粮承储企业作为各级政府掌握粮源、宏观调控的载体,但由于储备粮的管理机制和经过 2— 3年存储的粮食,企业不能作为市场的主体按照粮食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迅速作出决策,难以适应市场运作的需求。 项目规模较大,用于收购粮食所用的资金较多, 资金紧缺成为项目发展的瓶颈。 营销策略 注重发展 现代仓储物流业, 根据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按照轴 辐物流空间网络模式,规划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滇中粮食储备中车库以铁路、高速路为依托,以发展区域物流为主导,建成综合性现代化物流中心。 紧紧抓住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的机遇,同时充分利用交通便捷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降低生产成本。 发展物流产业集群,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形成市场 第三方物流 生产企业 用户的供应链。 立足于当地粮食市场的消费群体,并尽可能与这一群体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 积极开拓和培育周边贵州、川、藏等省市的消费市场,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通过产品差异化宣传策略,扩大产品知名度;在公共关系上,通过参加社会活动等方式,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不断提升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配备一批懂经营善开拓市场的高素质人员组成营销中心,负责各区域市场的营销。 滇中粮食储备中转库建设项目 29 4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 48322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米。 主要以散装、散集、散运,提升粮食仓储及中转能力为主要功能,配以质检系统建设。 (1)粮油仓储设施及物流设施 总仓容为 ,仓库建筑面积。 其中: 建钢混平房仓 1幢,仓容量 ; 建钢构平房仓 1幢,仓容量 ; 建 24米直径浅圆仓 8个,仓容量 ,建 20米直径浅圆仓 6个,仓容量3万吨,并进行机械化设施配套。 (2)辅助设施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主要运输工具: 运输车辆 5— 10台,多功能叉车 2— 3台,皮带输粮机 10台。 作业能力: 年运输进出粮食量 30万吨;铁路转运能力达 100万吨。 滇中粮食储备中转库建设项目 30 产品方案 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