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安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增加居民收入确定 为 2020 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以及中央和地方对有关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等的加大投入,也都有力地支持着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提高。 ( 3)旅游供给能力将继续增强 旅游供给能力继续增强,取决于多方面的经济因素。 政策调整的因素。 2020 年 8 月在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上,国 家旅游局正式宣布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把三大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有专家认为,这个调整中的“全国提升国内旅游”将彻底扭转多少年来一直以发展入境旅游为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它必将推动国内旅游的新发 展。 地方规划的因素。 目前全国各省市地县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大多已经完成,从规划的安排来看,又大多把加快发展、开发产品、整合供给、注重营销作为了 规划的重心,虽然规划中的市场开拓几乎毫无例外地包容着入境、出境、 国内三大市场,但是开发产品,整合供给 , 注重营销的适应面也就只有入境和国内两大市场;同时又不能不注意的是,除了不多的口岸城市和驰名海外的名城,以及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外,入境游客大多到不了国内游客的 1/10,因此新产品开发,供给事例等的受益者,还主要是国内旅游者和本地居民。 相关产业的因素。 当前, 国家和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重视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注意到了新兴的休闲产业。 虽然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必需,而且文化产业和休闲产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多是本地居民,但是通过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极大地丰富和优化了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供给。 投资进入的因素。 由于旅游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潜力已经被社会广泛认知,因此将继续显现出它对旅游投资的引力。 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目前来华投资旅游业的外商与投资其他行业的外商相比,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资金都尚有距离,但是随着有关承诺的落实和相关条件的进一步改 善,外商投资中国旅游业的效应也正在显现出来。 令人瞩目的是我国的民间 资本 , 不仅近年来投资旅游业的越来越多,资金越来越大,而且全国成功的(甚至是非常成功的)范例,也正在带领着新一轮投资的涌入。 如果能够进一步改善旅游投资的引导与服务,民间资本定将成为我国扩大旅游供给的重要力量。 《 2020~2020 年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还指出生态旅游开始升温。 ( 1)“ 2020 中国生态游”与生态园旅游的发展的契机 近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我国旅游业界和 学术 界的关注,同时也越来越得到旅游者的欢 迎。 因此 2020 年 国家旅游局所选定的“ 2020 中国生态游”的宣传主题,无疑是抓住了这一良好的契机。 它不仅将会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必将推动生态旅游的进一步规范化和成型化,并定将进而在我国农村“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 我国的生态旅游,在 20 世纪就已经有了一些发展,在 1989 年 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时,该会已经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了。 其后,虽然该协会为另一个兄弟旅游协会所取代,但是无论是旅游活动还是有关研究都在继续发展。 其间, 也有过全国性的生态旅游的学术探讨,然而,生态旅游却几乎一直是以“观光农业”的名称在地方农业部门的领导下作为农村工作来对待的。 “生态旅游”被正式提了出来,那是国家旅游局 2020 年把推进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列为该年旅游工作要点后才有的。 2020 年 1 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了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区 306 个示范点名单,其中北京韩村河等 203 个单位成为首批全国生态旅游示范点。 2020 年年末,又有 233 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通过验收,四川方案牌坊新村等 156 个单位成为又一批“全国生态旅游示范点”,从示范点的名称和名单可以看出 来,显然生态旅游示范点的关注重心,还偏重于乡村旅游中与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那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还不能把它完全等同于乡村旅游。 但是另一方面,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确立又为更为广泛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 2)发展模式、类型与当前态势 生态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 其核心内容是自然应该是乡村风情,但是由于乡村历来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所以乡村旅游的活动也就与农事 难以分割。 正是因为如此,生态园旅游就必 然是生态旅游的主体,同时观光农业也就成了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供给。 但是生态旅游所包含的、所涉及的内容,却比农业旅游,比观光农业等要广阔得多、宽泛得多。 如果从旅游者的需求重心来划分,生态旅游自然还可区分为传统乡村生态旅游和现代种植旅游。 只是在实际环境中,这两个部分常常又是不可分离的。 在我国,二十多年来生态旅游的成长,大体上可划分为客源地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客源模式);目的地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资源模式);非典型模式;复合模式等四种。 目前在我国发展最为普遍的和最快的,是客源地依托模式。 就生态旅游对旅游者的适应 而言,它目前表现为这样的七种类型—— 休息娱乐型(以休息娱乐为主,以一般性“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为代表);收获品尝型(以特色餐饮美食,或采摘垂钓等为主,以“采摘游”、“垂钓世界”、“美食村”等为代表);运动养生型(以山野及水体运动,或乡村自然环境疗养健身等为主,以“乡村运动俱乐部”、某些“温泉别墅”等为代表);观光审美型(以特色风光、农事活动或村落名胜等的观光旅游为主,其中包括现代农村观光,科技农业观光,古村落民居观光、临近名胜观光等);认识学习型(以学校或家长等安排的有目的的旅游与考察、写生 、实习等为主,以学生的实习、远足、夏令营等为代表);复合型(不过分偏重以上的某一类型,而是几种类型兼而有之);以及其他非典型型。 本项目的生态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已经逐渐被市场所认可 ,在十一五期间应能成为丹东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该项目准确的抓住了市场机遇 ,提前推出生态旅游 ,市场前景很好 ,能够获得预期收益 . 5 项目的建设条件 地理环境 丹东市是辽宁省辖市 ,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 ,位于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 ,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洲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界鞍山、营口,西南与大连市毗邻,北与本溪市接壤。 市区地理座标为东经 124176。 23′,北纬 40176。 07′。 丹东地区东西最大横距 196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160 公里,总面积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563 平方公里。 丹东大陆海岸线长 120 公里,沿海有大鹿岛,小鹿岛等岛屿。 地形地貌 丹东地区除东港沿海平原大部分属辽东山地丘陵外,为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的东南坡。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 陵区,南缘沿海平原区 3 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 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还有阶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 凤城市北缘和宽甸县北部属中低山区,一般海拔 400~1000 米,侵蚀切割深度 300~500 米 ,主要有花脖子山、 八面威、白石垃子、白云山等构成鸭绿江和辽河流域的分水岭,还有青椅山、黄椅山等休眠火山。 凤城市北部至中部、宽甸县中部属低山丘陵区。 一般海拔300~500 米,侵蚀切割深度 100~300 米。 凤城市、宽甸县南部和东港市北部属丘陵区,一般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差 50~150 米。 宽甸满族自治县南部有呈东西向带 状展布的海滨平原。 其标高2~5 米,地势略向黄海倾斜。 气候特征 丹东地处中纬度地区,在大气环流中属西风带区。 季风明显,冬季多偏北风,北方冷空气经常南下,平均 4~6 天就有一次不同强度的 冷空气南下过程,引起降温、降雨、大风天气。 夏季西风带环范围北退,副热带环随之北进,本区多偏南风,使南方低气压系统暖湿气流经常北来,影响我区多阴雾、暴雨等天气。 夏末秋初,在东南季风的操纵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常随之北上,影响我区。 春秋季节是南、北风交替的季节。 春季冷空气开始衰弱北退,暖空气北进;秋季则反之。 上述天气形 势特点,形成我区为温带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过渡季节最短。 由于我区背山面海造成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南部属半大陆半海洋性气候,北部属大陆性气候。 南北冷暖转换时间约差半个月。 丹东降水量较多,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全年降水量的 2/3 集中在夏季,其中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是本区暴雨集中期。 丹东年平均气温为 ~℃,南北温差约 2℃。 冬季虽长,南部约为 50~60 天( 12 月中旬至翌年 2 月中旬),北部约 70~80 天( 12月中旬至翌年 2 月下旬),但严寒 期(日平均气温低于 10℃的时期)较短,极端最低气温为 ℃(宽甸)。 夏季虽热但炎热期(日平均气温达 25℃或以上时期)较短,一般约 20 天左右( 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而宽甸仅 10 天左右(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极端最高气温36. ℃(凤城)。 水文情况 丹东地区江河密布,主要有鸭绿江水系、大洋河水系和沿海水系。 全地区 2 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 944 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 5000 平方公里的大江、大河 4 条,即鸭绿江、浑江、瑗河、大洋河。 该区雨量充沛,丹东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800~1200mm。 洪水主要发生在 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其特点是江河洪水量大而 泥沙含量小。 鸭绿江荒沟最大洪峰流量为 17200 立方米 /秒。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89 亿立方米,多 年平均蒸发量为 700 毫米左右,多年陆地平均蒸发量为 450 毫米。 丹东是辽宁河流含沙量最少的地区,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模数为 150吨 /平方公里。 其中鸭绿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 76 吨 /平方公里,瑗河为 152 吨 /平方公里,大洋河为 2420 吨 /平方公里。 丹东地区主要水系有:鸭绿江,在丹东境内的流域面积为 11700平方公里。 流经丹东境内的河长 203 公里;浑江,是鸭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全长 446 公里,其中在丹东境内河长 126 公里,年径流量71 亿立方米,在丹东境内流域面积 2456 平方公里;蒲石河,流域面积 1178 平方公里,全长 125 公里;安平河,流域面积 227 平方公里,全长 60 公里;瑗河,是鸭绿江一大支流,全长 206 公里,流域面积5992 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 32 亿立方米;大沙河,全长 30 公里,流域面积 223 平方公里。 大洋河,河长 202 公里,境内流长 137 公里,流域面积 2159 平方公里;亮子河,河长 54 公里,总流域面积 580 平方公里;土牛河,河长 54 公里,流域面积 651 平方公里;小洋河,河长 42 公里 ,流域面积 223 平方公里;双岔河,河长 35 公里,流域面积 303 平方公里。 环境质量 丹东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 鸭绿江 (丹东段 )江桥以上江段水质状况良好 ,污染指标年均值无超标 ,达到国家地面水Ⅱ级标准,江桥以下江段水质状况一般,污染指标年均值中高锰酸盐指数、汞、油超标,其余污染指标达到国家地面水Ⅲ级标准。 铁甲水库水质状况良好,污染指标年均值无超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级标准。 蒲石河、瑗河水质状况良好,污染指标的年均值无超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级标准。 大洋河污染指标的年均 值 除高锰酸盐指标超标,其余污染 指标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级标准。 近岸海域水质良好,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 丹东地区环境空气质量 各项污染指标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 气质量标准Ⅱ级标准,影响丹东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降尘。 1999 年降尘的最高值发生在交通区。 声环境质量 丹东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显示; 0 类区、 1 类区声环境质量较差,昼间、夜间均超标; 2 类区声环境质量较好,昼间、夜间均达标; 3 类区、 4 类区声环境质量一般,昼间不超标、夜间超标。 生态环境质量 丹东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现已建立各种保护区16 处,保护区面积 235599 公顷,占全市陆地面积的 %。 在所有各类自然保护区中,比较著名的是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丹东鸭绿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这两个自然保护区中,蕴藏着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资源,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 自然条件 规划区内土地大部分已被平整,地势平坦,所有用地未发生雨季积水现象。 地物情况 本项拟建于丹东市元宝区蛤蟆塘镇炮守营村。 (详见地理位置图),基础设施完备;项目地处丹东市近郊,有良好的通讯设施,通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可直接与海内外传送各种信息。 供电、供水、供暖等各方面基础设施完备,适合项目的运营要求。 厂区相对独立,厂区规划和管理保卫条件较为优越。 供电 可由变电亭引入,其容量可以满足工程用电的需求。 供水 该区域原供水管网已通达场址,其供水量和供水压力均可满足项 目用水需求。 由于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该项目土地征用工作进行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