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模具设计_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1 模具中决定塑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即成型零件设计,包括凹模、型芯、镶块、凸模和成型杆等。 第一节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一、凹 模的设计: 凹模是成型塑件外表面的主要零件,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 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类。 该塑件底面较复杂,但是为了使产品的美观,决定采用整体式凹模。 即塑件中所有凹入的地方都做成一个整体。 二、凸模和型芯的设计: 凸模和型芯是成型塑件内表面的零件。 ⒈凸模的结构 分析该塑件,结构比较复杂,且位置关系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保证位置关系以及尺寸,将凸模设计为整体式。 第二节 排气系统 利用型芯与模板的配合间隙排气,间隙控制在 ~ 之间。 第三节 浇注系统 主流道和浇口套的设计 为了便于凝料从主流道中拔出,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内壁必须光滑,表面粗糙度应为。 由于主流道要与高温塑料及喷嘴接触和碰撞,所有模具的主流道部分通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简称浇口套,以便选用优质钢材(如 T8A 等)单独加工和热处理(硬度为 HRC53~ 57)。 由于在浇口套的小端设计有分流道,必须要止转,所有浇口套设计成整体嵌入式,大端用螺丝坚固在定模固定板上。 如图 6所示: 毕业设计说明书 2020101 第 12 页 共 24 页 12 图 6主流道形式 d = 注射机喷嘴直径 + 1 = 3 mm SR = 喷嘴球面半径 + 2 = 14 mm h 球面配合 高度 = 5 mm D取 6 mm 分流道的设计 选用圆形截面的流道,虽工艺性不佳,但流动性,传热性等方面都好,流道也尽量做到最短,以减少热量和压力的损失。 所以设计如图 7所示: 毕业设计说明书 2020101 第 13 页 共 24 页 13 图 7分流道形式图 浇口的设计: 产品表面不允许有浇口痕迹,所以浇口位置设在塑件里面,就必须采用潜伏式浇口,另外考虑到流动性和脱模等方面,所以设计成如图 8所示: 图 8 浇口设计图 毕业设计说明书 2020101 第 14 页 共 24 页 14 冷料穴的设计 冷料穴设计在流道较角处,为了方便把流道取出,使其保留在动模一侧,便于脱模,冷料穴也可作为拉料的作用。 第四节 模架的选取 模架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型腔的大小与布置、凸凹模结构形式、推出机构、合模导向机构等方面。 根据成型零件的计算和,还有注射机的参数,尽量选取标准模架 . 第五章 脱模机构的设计 第一节 脱模力的计算 注射成型后,塑件在模具内冷却定型,由于体积的收缩,对型芯产生包紧力,塑件要从模腔中脱出,就必须克服因包紧力而产生的摩擦阻力。 一般而论,塑料制件刚开始脱模时,所需克服的阻力最大,所以选择此时作为临界条件。 塑件脱模时的型芯的受力分析如图 9 所示: 图 9 型芯受力分析图 根据力平衡原理,列出平衡式:  0xF 毕业设计说明书 2020101 第 15 页 共 24 页 15 则:  co ss i n FFF bt  式中 bF —— 塑件对型芯的包紧力; F—— 脱模时型芯所受的摩擦阻力; tF —— 脱模力; —— 型芯的脱 模斜度。 又 bFF 于是 )s i nco s(   bt FF 而包紧力为包容型芯的面积于单位上包紧力之积,即: ApFb  由此可得: )s i nco s(   ApF t 式中 —— 塑料对钢的摩擦系数,约为 ~; A—— 塑件包容型芯的面积; p—— 塑件对型芯的单位面积上的包紧力,一般情况下模外冷却的塑件 p 约取 ~ 107Pa;模内冷却的塑件约取 ~107Pa。 第二节 推出机构的设计 一、推出机构的选择:选择推杆推出机构 推杆推出是一种最简单常用的推出形式。 推出元件制造简便,更换容易,滑动阻力小,推出效果好。 根据塑件的分析和推杆的设计要点 ,选择圆形推杆推出机构,其尺寸为 Φ 4mm 技术要求 : 材料 T10碳素工具钢 毕业设计说明书 2020101 第 16 页 共 24 页 16 热处理要求 HRC≧ 50 工作配合部分表面粗糙度 Ra≤ 181。 m 二、推出机构的导向与复位 为了保证推出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灵活、平稳,每次合模后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