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示范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境内自然条件优越,空气和土壤质量较好,适宜发展无公害、生态茶、有机茶,所产茶叶不仅品质好,而且无污染。 历史上是全省重要的产茶区,如‚九华佛茶‛、‚石台香芽‛、‚雾里青‛、‚仙寓香芽‛曾一度享誉省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山区投入相对较少,加之受交通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经济受到很大的制约 ,发展缓慢 ,财政困难 , 经济落后。 池州被列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之后,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同时山区缺乏 必要的脱贫技能和手段,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差, 农民 守着 丰富资源 过着艰苦日子, 生态环境持续破坏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极大的影响了 当地 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立项背景 7 石台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 81%,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 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典型山区县。 石台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是历史名茶主产地,是全国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进入新世纪以来,石台县 委、县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尊重石台实际,因地制宜提出 ‚ 绿色石台、皖南茶乡 ‛ 发展战略 ,抓住国家发展‚三农‛的机遇,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大力推动茶产业化进程,实施名优茶振兴工程,建成生态茶园 ,茶业 生产和加工茶叶总量 4500吨,产值 ,茶叶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茶叶品质逐年提高,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全县 90%农户做茶叶事 、 吃茶叶饭,农民人均收入 50%来自茶叶, 石台人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收入均居全省前列,成为石台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主要的途径。 随着化肥、 农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茶叶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是由于在生产上投入了大量的高能物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 农业耕作制度不合理,农用化学品投入依赖性强,农业面源污染时有发生,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恶化,使土地和农产品受到污染;一方面冲击了茶园生态系统,破坏了这个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另一方面是促进了茶园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浪费,产品质量下降。 加之石台山区茶农多数依赖于传统技术和加工方式, 茶园 较 分散 , 良种茶园 不多,管二、项目立项背景 8 理不够精细,茶业产业化程度低,茶叶利用仍以初级产品为主, 缺乏深 度开发 ,名优茶加工设备较少,加工技术及品位较低,产量未成规模,导致在价格上不能体现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不足, 茶产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 产品附加值低,茶农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等, 制约了 当地 茶产业比较优势的发挥 ,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和茶农增收。 所以我们茶叶行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扩大有机茶生产、努力拓宽国内外市场,实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 近年来,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围绕石台县委县政府打造‚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总体目标, 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利用所在地的 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积极推广猪-沼 茶(林果)生态种养模式和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按照标准化、特色化、科技化建立高效茶园示范基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效益、带动茶农增收;引进相关设备、先进生产线和加工工艺,不断扩大生产加工能力。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走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 项目建设是完善产业链、促进茶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的实 施后,以发展优质茶原料基地为支撑,将分散的茶农组织起来,做好茶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联结,按照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二、项目立项背景 9 形成了产业从基地种植到加工的良性循环、发展。 一是按照‚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和‚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组建茶叶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实行订单生产,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将农民连接起来,有利于形成茶叶种植规模化、加工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实现农户与合作社利益‚双赢‛; 二是及时按市场价收购收购 鲜叶加工,不仅彻底解决茶农卖茶难,而且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从繁杂的制茶劳作中解脱出来,建立优质原料基地; 三是通过引进的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用科学技术提高农户的种茶效益。 增强茶农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把科技进步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提高茶农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引导农户逐步摆脱传统的 种模式 ,向依靠种植 新技术, 逐步 提高 综合效应。 随着在项目种植区不断发展,从而形成市场连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通过 组建专业合作社,建立系列化服务体系,发展订单农业,确保了原料的供应和质量;经深加工成优质生态茶产品,延长了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了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不断地赢得产品市场,大大推进了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带动使当地茶产业真正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促进茶叶产业迅速壮大崛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 二、项目立项背景 10 项目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就业门路狭窄,增收渠道单一。 茶产业采收、加工、销售是劳 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户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有效组织生产,存在很大盲目性、风险性。 只有利用本地可用资源开发各类社会需求的产品,促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内联基地、外扩市场,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引导和带动山区丰富的特色茶产业向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村一品‛示范基地。 通过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实施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及二次返利等反哺基地。 项目以生产市场畅销的生态绿茶为目标,大力推广生态绿茶优质高效种植加工技术,可构建 起优势产业绿色群体,进一步将皖南山区茶产业做大、做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茶产品档次,对石台县乃至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将发挥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通过企业的发展,市场、加工产品销售及需求信息,合理配置农业资源,解决了产后收购、加工、销售等系列问题,随着产前、产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增就业岗位 20人,辐射带动项目区 400 余农户人均年增收 798 元,农民从产业化合作中利益不断得到提高、保障,种植比较效益得到提高,形成了产业从基地种植到加工的良性循环、发展,形成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是项目区 广大干群的迫切愿望,是库区、深山区石台县茶农脱贫致富途径。 二、项目立项背景 11 项目建设是实施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因茶园过度开发,导致了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石台县作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县, 2020 年被多国驻华使节授予‚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石台,皖南茶香‛和‚内抓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外抓飞地建园培植财源‛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把生态保护作为我们各项工作之重。 近年来合作社大力推广和应用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 利用技术和工艺,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设备工艺,工艺布置做到紧凑合理、物流畅通,运输路线便捷, 提高设备加工效率 ,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挡次,形成了名优茶、大宗茶、功夫红茶等不同结构的系列产品, 根据不同的等级的鲜叶原料和品质,可制成不同级别茶产品。 将春茶生产名优茶及有机茶等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将碎末和碎渣也可以加工成袋泡茶, 提高茶叶原料加工利用率和优质率, 将 茶粉尘 、 茶渣 等加工成 茶饲料 , 添加到 动物 饲料中 ;或 将茶废 弃物等 堆沤成有机肥 , 用 作粮食 、 茶园 、果 园及农业生产的高效植物 肥料,最大限度减少废茶及加工过程浪费,延长产业链,从而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项目引导茶农,改变传统耕作模式等措施,合理规划,建立良好的蓄水、排水系统和道路系统,实施茶园覆盖技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项目实施,大力推广和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工艺流程采取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工艺布置做到紧凑合理、物流畅通,运输路线便捷,提高设备加工效率,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二、项目立项背景 12 落后的设备工艺,提高皖南山区茶叶加工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 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挡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茶叶原料加工成品率和优质率,开发,生产名优茶及有机茶等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优化茶产品结构,使茶粉尘、茶渣等生产抹茶及茶食品,提高茶叶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废茶及加工过程浪费,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引导茶农,改变传统耕作等措施,进行合理规划,注意分散建园,建立良好的蓄水、排水系统和道路系统,增加地面覆盖有效控制农民对茶园的过多开发,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项目建设是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需要 近年来, 随着 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对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项目单位致力推进茶产业化经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广大茶农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社 +基地 +农户‛产业规模化经营, 以良种化、产业化、品牌化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推广优质、高产、稳产管理等实用技术,按照标准化、特色化、科技化建立优质原料基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效益、带动茶农增收;特别是核心龙头企业的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成功地解决了加工初期产品质量问题,提高茶产品质量和制茶品质,技术创新能力进入先进行列, 专业合作社 现有的生产 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扩大生产。 为了 实现 石台县 茶业提质增效,促进茶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提高茶农种植技术和生产水平和茶农组织化水平,促进山区传统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传统加工向采用先进技术的转变, 把当地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项目立项背景 13 有效地解决‚小群体‛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实现一村一品集约化经营,发展壮大了山区特色主导产业;既提高了农民发展组织化程度,又壮大了合作社的实力,使石台茶叶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在合作社的协调和服务中,扬优避劣,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市场,广大茶农积极参与、企业 尽力推动,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财政增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承办单位尚处于成长阶段,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因此,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补助,可解决项目建设的最大难题。 同时在接受国家农发办的指导和监督下,项目的建设将为石台县茶产业发展锦上添花。 优势分析 自然资源优势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深山区扶贫重点开发县, 属亚热带季风润气候区,年均气温略高于 16℃,无霜期 234天,年均日照时数 1731小时, 年太阳辐射总量 105千卡/cm2,年降雨量 16001800毫米。 气候温和,光照富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高达 81%。 项目区属典型卡斯特地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昼夜温差大 ,适宜茶叶生长,为项目提供了肉质肥厚鲜嫩的茶叶原料、富含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素,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名优绿茶主产地。 原料品质优势 项目所在地池州市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石台县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二、项目立项背景 14 (茶叶)基地县。 安徽省特色农业示范县及安徽省重点产茶县。 农业基础 较好 ,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石台县现已建立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11万亩,全县茶园整体过绿色食品原料认证。 石台县人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农收入居全省第一。 资源优势突出,生产资源丰富,具有项目开发的全部农业条件。 项目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工业欠发达,土壤、水质、大气受污染程度低,所产茶叶有效成份含量高、纯度高、低农残的自然品质优势。 通过合作社技术培训和推广,中低茶园改造、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等措施 ,保证原料品质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注重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产品质量,管理规程和绿茶国家标准( GB144562020) ,产品极具质量优势。 产业政策优势 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都鼓励支持发展茶叶的产业化经营,鼓励支持发展茶叶的设施化生产,制定政策措施, 大力扶持培育 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和组织,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将优质茶产业开发列入重点扶持对象,属准许和鼓励发展项目。 安徽是产茶大省,为推动安徽省茶叶产业化健康发展,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安徽省茶叶产业化发展规划》,鼓励引导 茶叶产业化 经营和。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年需求量为 万吨,但直接作为注射剂使用的青霉素 G 和作为口服剂使用的青霉素 V仅占全部青霉素产品的 20%,除了另外 3%~ 5%作为兽药或饲料添加剂使用外,大部分青霉素是作为制备 6氨基青霉素烷、 7氨基脱乙酰氧基头孢烯酸或氯亚甲基头孢烯母核的原料,通过这些母核中间体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推向市场。 据估计,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对 6氨基青霉素烷的需求量约为 25800 吨,到 2020 年将达到
3。 43 现代水泥粉磨技术发展的特点 43 水泥粉磨流程发展情况 45 辊压机粉磨系统的发展 46 辊压机水泥粉磨工艺方案 47 本设计工艺流程 49 制成车间选型计算 51 球磨机 的设计计算 51 水泥球磨机的热平衡计算 58 辊压机系统选型计算 61 辊压机选型计算 61 洛阳理工学院 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说明书 5 V 型选粉机、旋风筒选型及其他设备选型 62 其他附属设备的选型计算
新建化验室、编织袋堆放间、维修车间 1栋, 2层,建筑面积900 M2,顶高 ,砖混结构,平顶屋面并做防水处理;墙体采用240mm厚砖墙,水泥砂浆砖砌,地面为 100mm厚 C15混凝土, 20mm厚 1:2水泥砂浆抹面。 新建办公、科研研发楼 1栋, 8层,一层 ,其他 层高 ,建筑面积 4000 M2,框架结构,平屋面并做防水处理;墙体采用 240mm厚空心砌块墙,水泥砂浆抹,地面为
展趋势来看,煤炭是世界化石能源储量最多的资源, 远远超过了油气的储量,而且随着气化净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甲醇作为能源产品的应用,例如车用洁净燃料以及甲醇燃料电池等原料,煤制甲醇必将重新变成合成甲醇主要的原料路线。 甲醇装置正向大型化发展,国外一共有甲醇生产装置进 110 套,每套的年平均生新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6 产能力都超过 ,年总达到了 64Mt,在其中年生产能力超过 的装置近 32套
分离,然后在分别脱去拆分剂,便可以分别的得到左旋体和右旋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拆分出来的旋光异构体的光学纯度高,而且操作方便易于控制;缺点是生产成本较高。 氯霉素的制备 将甲醇(含水在 %以下)置于干燥的反应罐内,加入二氯乙酸甲酯,在搅拌下加入左旋“氨基醇 ”(含水在 %以下),于 60℃左右反应 1h。 加入活性碳脱色,过滤,在搅拌下往滤液中加入蒸馏水,使氯霉素析出。 冷至 7℃过滤、洗涤
..................................... 48 安全措施方案 ........................................................................................................................... 48 工业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