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基础知识全面培训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根据开挖深度 ,边坡坡度和土质确定 .当槽深在 2m 以内时 ,不应小于 ,当槽深在 24m 之间时 ,应在 以外 . 弃土堆放的高度不应过 的安全距离 ,以防塌方 . 4. 地下水位以下挖土 ,应先将水位降到基础底面标高 以下 50mm方可施工 ,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及地下水位以下的回填土施工完毕方可停止 . ,分层夯实 .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如采用不同 土填筑时 ,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 .填土时应尽量使土处于最佳含水量 ,并根据所选择的压实机械类型确定适宜的分层厚度和每层压实遍数 . (二 )验槽 . 基坑 (槽 )开挖到设计标高并清理好以后 ,在基础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会同勘察 ,设计 ,监理 ,建设单位共同进行验槽 . 1. 观察验槽 . 检查基坑 ,槽的位置 ,尺寸 ,标高和边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土方工程外形尺寸的允许 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次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 方法 桩基 ,基坑基槽 ,挖方 ,填方 ,场地平整 排水沟 地基(路 ) 管沟 人工挖土 机械挖土 面层 1 标高 0 50 177。 50 177。 100 0 50 0 50 用水准仪检查 2 长度 ,宽度 (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 0 0 0 +100 0 _ 用经纬仪 ,拉线和尺量检查 3 边坡坡度 0 0 0 0 _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4 _表面平整 _ _ _ _ 20 用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钎探验槽 钢钎用直径22-25mm的 钢筋制成,钎尖呈60度尖锥状 ,长度1.8-2.0m.上面 每隔30厘米刻一刻痕 .锤重3.6-4.5公斤,将锤举至距钢钎顶50-70厘米,靠自重落下 ,将钢钎垂直打入土中 ,记录每打入30厘米的锤击数 . 钎孔布置 槽宽 /cm 排列方式 间距 /m 钎探深度/m 小于80 中心一排 1-2 1.2 80-200 两排错开 1-2 1.5 大于200 梅花形 1-2 2.0 柱基 梅花形 1-2 > 1.5且 ≧ b 钎探完毕 ,用砖等块体材料盖孔 ,待验槽时还要验孔 . 验槽完毕后 ,用粗砂灌孔 . (三 )土方工程施工常见质 量问题及对策 1. 基坑 (槽 )边坡塌方 (1) 原因 1) 开挖深度较深 ,放坡不满足要求 .当基底位于不同土层时 ,边坡没有根据土的性质分别放坡 ,造成局部土层不满足放坡要求 ,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 2) 边坡上部荷载过大 (堆土太高 ,太近或机械离坑边太进 ) 3) 土方开挖顺序 ,方法不当 . 4) 在 影响边坡稳定范围内积水 .(场地内排水不畅遇雨天或降水措施不力或水位高于基础底面而未降水 使土中含水量增加 ) (2) 预防措施 1) 能够直壁开挖不加支撑的最大深度 ,应根据土质来确定(1m,) 2) 放坡坡度根据规范规定 . 3) 放坡不满足规定时 ,应考 虑基坑支护 . 4) 做好地面水的排水措施 ,地下水位高于坑底时 ,应采取降水措施 ,将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 方可开挖 并持续到回填完毕 . 5) 尽量减少边坡上部荷载 .边坡上部 1 米范围内土料或其他材料 . 6) 基坑开挖应先深后浅 ,分层开挖 . 2. 基坑 (槽 )遭水浸泡 (1)原因 :排 (挡 )水措施不力或没有 ,致使雨水或地面施工用水流入基坑 ,或降水措施不当 . (2)预防措施 1)开挖基坑 (槽 )周围应设排水沟或当水土坝 ,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内 .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 ,应采取集水坑降水或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 ,当采用集水坑降水法时 ,应使开挖面 ,排水沟和集水坑始终保持一定的高度差 ,使地下水位降到开挖面以下不少于 ,再开挖土方 . 3)基坑 (槽 )开挖后应立即组织验收 ,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防止因停歇而产生基坑 (槽 )渗水浸泡基底 . (3)处理 1)应立即检查排水设施是否畅通 ,将水引走 . 2)被水浸泡的土 ,可将其晾干后夯实 ,或采取换土夯实 ,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处理 . 3 基坑回填土沉陷 . 基坑回填土沉陷会导致室外 散水空 鼓下沉 ,建筑物基础积水 ,甚至会引起建筑物不均匀下沉 ,出现裂缝 . (1) 原因 1) 回填前 ,未将坑中的积水 ,淤泥等清理干净 . 2) 土料选择不当 ,如用含水量大的粘土 ,淤泥 ,碎块草皮等作土料 . 3) 回填土的密实度不符合要求 . (2) 预防措施 1) 回填前 ,必须将槽中的积水排净 ,淤泥清理干净 ,或晾晒至含水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回填 . 2) 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进行回填 . 3) 回填土应分层回填 ,分层夯实 ,按照规定的含水量 ,每层铺土厚度 ,压实遍数进行回填 .必须按规范规定的取点数量检查回填土的密实度是否符合要求 . 4 橡皮土 填土经夯实 ,碾压后发生颤动 ,受夯击处下沉 ,四周鼓起 ,形成弹塑性状态 ,而体积并没有被压缩 ,这种土叫橡皮土 . (1) 原因 含水量很大的粘性土被直接夯拍 ,颗粒间的毛细 孔遭到破坏 ,水分不宜渗透和散发 ,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这种土埋藏越深 ,水分散发越慢 . (2) 预防措施 1) 控制土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 . 2) 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腐殖土 ,泥碳土 ,粘土 ,粉质粘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 3) 填方区有地表水时应及时排走 ,地下水位应降到基坑底 以下 . 5.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地面沉陷过多 在基坑外侧 ,降低地下水位影响范围内 ,地面产生不均匀沉降 ,如果此范围内有建筑物 ,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倾斜 ,裂缝甚至断裂 ,倒塌 . (1) 原因 1)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使降水范围内的土体压缩 ,固结 ,造成基土沉 陷 . 2) 采用真空降水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时 ,在滤管附近和土层深处产生较高的真空度 ,形成负压区 ,负压值和负压区范围越大 ,产生沉降的范围和沉降量越大 . 3)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后 ,在井点管处形成人工降水漏斗曲线 ,产生水位差 ,进而产生动水压力 .在动水压力的影响下 ,土颗粒沿动水压力的方向产生移动 ,地面发生沉陷 . 4) 在井点降水施工中 ,滤管外的滤层 未能将泥沙阻挡于滤层之外 ,使得滤管周围的细颗粒不断被抽出 ,引起地基土中的泥沙流失 ,产生地面沉陷 . (2) 预防措施 1) 尽可能缩短基坑施工时间 ,尽快进行土方回填 ,以缩短降水时 间 . 2) 滤管滤料 ,滤层的厚度均 应按规定设置 ,既保证流水畅通 ,又可防止泥沙流失 . 3) 采取降水与回灌技术相结合的工艺 ,在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与降水井点之间埋设回灌井点 ,防止地面沉降 . 二 砌筑工程 1. 影响砌体质量的因素有 : (1) 砖和砂浆的质量 . 1)砖 (砌块 ).尺寸准确 ,表面平整 ,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 .而且要 提前 12 天浇水湿润 ,湿润程度以断面吸水深度 1015mm为宜 . 2)砂浆 .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和易性良好 .为保证砂浆质量 ,应满足 以下要求。 ,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 ,应经试验鉴定后方可使用 . 砂 ,并过筛 .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对水泥砂浆和大于M5 的混合砂浆 ,砂中含泥量不超过 5%,对强度等级小于 M5 的混合砂浆 ,砂的含泥量不超过 10%. .(大于 7d) .称量误差 :水泥 ,有机塑化剂冬季施工掺用的氯盐为 177。 2%。 砂 ,石灰膏为 177。 5%. ,搅拌时间不少于 2min,粉煤灰砂浆及掺 外加剂的砂浆 ,不得少于 3min.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 34h内使用完毕。 当施工其间最高气温超过 30℃ 时 ,则必须在拌成后23h内使用完毕 . (2)施工操作质量 . 横平竖直 ,砂浆饱满 ,错缝搭接 ,接槎可靠 . 灰缝厚度 10mm,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 80%以上 .不准出现通缝 . (3)冻结对砌体质量的影响 . (4)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墙体的影响 . (5)温度变化和材料收缩对墙体的影响 . 2. 容易忽略的问题 (1) 每日砌筑高度 .不应超过 ,雨天不超过 . (2) 脚手架的稳定 .多立柱式钢管扣件脚手架除基本承重杆件(立杆 ,小横杆 ,大横杆 ,脚手板 )外 ,还必须有起稳定作用的支撑杆件 :剪刀撑 ,抛撑 ,扫地杆 ,横向斜撑 ,连墙杆等 . 拆除脚手 架时 ,应逐级拆除连墙杆和其他杆件 .严禁 先拆除所有连墙杆再拆其他杆件 . (3) 砖墙工作段的 分段位置 . 分段位置应设在伸缩缝 ,沉降缝 ,防震缝 ,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 .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差不得超过一个搂层的高度 ,也不宜大于 ,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三 . 混凝土工程 . (一 ) 模板工程 . 1. 跨度 大于或等于 4m的梁 ,板的底模板要起拱 (1‰ 3‰跨度 ) 2. 拆除模板的时间和顺序 (1) 侧模板只要不因拆模而损坏棱角即可拆 除 () (2) 底模板则必须达到规定的强度方可拆除 : 1) 跨度大于 2m小于 8m的梁 ,板 ,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 . 2) 跨度大于 8m的梁 ,板以及悬臂构件 ,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 3) 跨度小于 2m的板 ,达到设计强度的 50%以上即可拆除 . (3) 拆模遵循 ” 先支后拆 ,后 支先拆 ” 的原则 ,先拆非承重部分 ,后拆承重部分 . 多层现浇楼盖 ,当上层楼板正在施工时 ,下层的模板和立柱不得拆除 ,再下一层的立柱根据实际情况可间隔拆除 . (二 ) 钢筋工程 1. 钢筋检验 . (1) 文字材料与外观检验 . 钢筋出厂应有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每捆 (盘 )钢筋均应有标牌 .运到工地后应分别存放 . 钢筋表面没有严重锈蚀 ,无裂纹 ,外形整齐 ,规则 . (2) 钢筋机械性能检验 . 2. 钢筋连接方式 . (1) 绑扎连接 . 绑扎要求 :钢筋位置准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