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中按施工期和运行期做了两时段的分析。 在运行期中又分别分析了石灰石矿山开发和水泥熟料生产两部分的污染源,较为明确。 石灰石矿山开采的污染源分析中选择了粉尘 (颗粒物 )、废气、噪声、废水和固废因子。 但还应有振动强度分析:非污染的生态环境破坏分析。 熟料生产区选择了粉尘 (颗粒物 )、 SO NOx、噪声和废水等因子,符合工程特点。 并且源强确定得较为准确。 其中 NOx 排放浓度在当今工艺条件下略显偏低。 评价中对回转窑系统窑尾使用电除尘器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排放做了分析,并对颗粒物的排放源强进行了确定,这在当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背景条件下是应该做的。 但在现行的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规定,回转窑系统在工艺不正常的情况下也不允许发生非正常排放,据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分析防止发生非正常排放的对策。 (3) “以新带老 ”的实施 扩建工程和技改工程项目对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了调查回顾,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实施计划,即所谓的 “以新带老 ”, 这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案例中设专题分析了现有生产线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 “以新带老 ”措施。 对存在问题的披露较为全面、深入,解决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 (4) “三本账 ”的统计、核算 对于扩建工程和技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要核准现有工程、拟建工程和 “以新带老 ”措施,在不同时段统计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变化量,即所谓的 “三本账 ”计算。 案例中将巨龙水泥集团自身和评价区域内在技改工程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列表给出,并包括被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削减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三本账 ”的统计结果清晰、明了。 3.厂址选择 案例从城镇总体发展规划、土地占用、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工程的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诸方面论证了该技改工程厂址选择的合理性,尚属全面。 若是异地建设或新建项目应做厂址比选,从而确定最佳选址。 三、区域环境现状 1.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时设了 6个监测点,监测了 TSP、 PM SO2 和 NOx 四项因子。 监测因子选定合理。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关注各监测因子取样有效时间的限定和监测因子的选择确定。 2.声环境 除监测厂界噪声污染现状外,还应对邻近的声环境敏感点做现状监测与评价。 3.水环境 水泥生产所排放 的废水主要是设备间接冷却水,其水质主要是 SS污染。 所产生的废水基本均可回收处理后再利用,不外排。 因此对水环境现状做一般的调查与评价大多就可以满足评价需要。 由于该项目处于水环境较为敏感的区域,区域内有京杭大运河的不老河段和微山湖。 该项目水环境现状评价应给予重视并做必要的监测工作。 4.该评价区内有 4 处文物保护单位。 案例中对其保护级别、要求、文物现状、项目建设对其的影响等都做了交代并配有图象说明,此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绝不能忽视。 四、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中给出了污染物污染浓度等值线的覆盖面积,使 预测结果直观,效果更好。 五、环境保护措施 1.通过 “以新带老 ”工程的实施,使企业长期存在的环保问题得到解决,如建设隔声墙解决原有的高噪源扰民问题;建设污水处理厂使现有企业的生产、生活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再排入京杭大运河等。 2.拟建工程、生活、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做到不外排。 3.案例中提出了噪声控制措施,但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要做效果的可信性分析、论证。 4.回转窑系统采用电收尘器,对防止发生非正常排放的控制措施缺乏有效性分析。 5.应有污染控制措施的实施计划、资金安排等内容。 六、清洁生产分析 在水泥工业没有统一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的情况下,评价中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方法和体系,有实用性,可较全面的反映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但是应有国内外同类项目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案例中对石灰石矿山扩大开采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了一般性的分析评价,但评价内容尚应完善,评价工作深入程度应予加强。 对矿区开采的生态影响预测评价,应按施工翻,开采期、采终后不同时段进行,评价内容应包括植被破坏、生物损失量、物种影响、三上流失量等方面。 生态恢复、补偿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要说明实施计划,资金分配、预 期效果,给出矿山采终后的地貌形态、生态环境建设和利用前景。 ” 水泥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是水泥熟料生产区 (或水泥制成区 )是以工业污染影响为主,原料矿区的开采则以非污染生态影响为主。 在评价中两者不可偏废,还应关注配套的公路、铁路、水运码头、长距离物料输送廊道的选线、选址的合理性,对生态环境、景观、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控制措施。 奥远煤矸石页岩砖生产线(专家点评) 一、项目与建材工业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该项目建设在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辛庄村东,利用本区煤矿开采中排弃的大量煤矸石和当地丰富的页岩 资源,生产煤矸石页岩烧结砖做为新型墙体材料。 其中煤矸石既是制砖的原料,又利用它具有的热能作为热源,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无需再添加其他燃料。 该项目具有节能、节地和有益于环境保扩的特点。 用新型墙体材料代替黏土实心砖是国家建材工业的产业政策。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 40号令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20年本 )中将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开发生产列为鼓励类项目。 北京市政府亦规定自 2020 年 5 月 1 日起,市内禁止生产黏土实心石 (。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建材工业的产业政策和相关的环境保扩要求。 二、工程分析的特点 1. 在项目分析中,对原材料的物质成分、生产工艺流程介绍得清楚。 尤其是对煤矸 石和页岩按照《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2020)标准进行了检测,其结果符合标准要求,所制成烧结砖产品的销售和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此点在墙体材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往往是被忽视的。 2.案例中工程污染源分析和源强确定较为准确。 确定二氧化硫、氟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噪声为污染因子和评价因子,符合工程特点和环境要求。 尤其是在与焙烧窑同等锻烧温度下,通过模拟试验,测试原料中的硫转换成二氧化硫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为确定污染源强提供了依 据,保证了污染源强的准确性。 三、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焙烧窑烧结砖过程中排放的含硫、含氟废气采用了湿式碱法脱硫和脱氟处理,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做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对焙烧排放的烟气进行脱硫和脱氟处理,在国内砖瓦生产行业尚无应用先例。 该项污染控制措施,对此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减少排放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案例中没有提出此处理措施在生产运行中的跟踪监测方案,以确定其效果并逐步加以完善,是不足之处。 四、页岩矿区开发中应关注的问题 页岩矿区位于厂区内,为露天开采。 案例中对页岩开采造成的 生态环境破坏提出了边开采、边恢复和复耕造田的措施。 还应细化矿区边开采、边进行生态恢复和补偿的措施,且所提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若结合厂区总体美化、绿化方案实施,效果会更佳。 五、厂址选择的合理性论证 项目厂区 (包括页岩矿区 )为农村地区,该区域页岩资源丰富。 在厂址选择中从城镇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厂址选择合理。 六、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案例中结合工程和区域特点,对评价区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氟化物和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与评价。 监测方案合理,背景资料较 为全面。 七、清洁生产评价体系的评述/ 飞前没有统一的砖瓦制造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该案例在清洁生产评价中选取了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四项指标来评价本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是可行的。 在原材料指标评价中突出了对煤矸石的开发利用,既为原料,又为燃料,变废为宝。 减少了堆弃占地,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省了矿产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产品指标评价中突出了产品优于黏土砖的性能、先进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该清洁生产评价专题的设置和论证为砖瓦制造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提供了参考。 随着墙体材料的更 新和改革的深入发展,利用新型墙体材料取代黏土实心砖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同类建设项目将日益增多。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砖瓦制造业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在报告表不能完全反映项目的环境影响和污染防治情况时应补充必要的专题分析。 该案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思路清晰,基础资料较为详实,评价工作较为严谨.对于编制此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仍有借鉴之处。 江苏徐州阚山发电厂一期工程 一、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 厂址所在的贾汪区位于徐州市东北约 40km,不在徐州市规划区和建成区内, 与 《徐州市总体规划 (1995—2020)》和《贾汪区城镇体系规划 (2020—2020)》相符。 2.工程选用国家鼓励的高参数、高效率、低发电标准煤耗的 6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属国家鼓励类机组,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能源 [20D4]864 号 )中的相关要求。 同步建设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设施,脱硫效率90%以上;采用高效静电除尘器,除尘总效率 99. 85% (包括脱硫对烟尘 50%的洗涤作用 );采用 SNCR脱氮, NO。 排放浓度 200mg/ m3。 这些措施与指标均符合相关 技术政策要求。 .二、项目分析 案例项目分析清楚,反映了工程的基本特点。 1.案例以列表形式给出项目基本组成、水源以及燃料的运输方式,并简要地介绍了相关工程的环境状况。 以列表形式给出项目占地情况,说明占用土地性质,如果进一步说明占用农田是否是基本农田,并附上相应文件会更完善。 2.项目工艺流程、燃煤和其他使用物料 (水、石灰石、尿素等 )来源,消耗量、贮运方式分析清楚,并附有水利部门同意取水的文件及相关协议:按照《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 (HJFFl3—1996)的规定进行了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的 污染源强分析和计算,表达清楚,计算正确 , 3.本工程清洁生产水平较高,具体指标为:耗水指标 0. 606m’/ (sGW),废水重复利用卑 100%;每千瓦时 SO2排放 、 NO 排放 、烟尘排放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发电标煤耗指标较发改能源 [2020]864 号丈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4.如果项目建设在环境较为敏感的地区应有多个厂: tit匕选,应从环境角度对厂址选择可行性进行分析。 对煤尘、烟尘无组织排放的分析,也应加强。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案例按导则的要求进行了自然环境、社 会环境、相关规划等的调查。 但对汴塘乡水源地情况及灰场区域地下水与水源地的关系,介绍不够清晰;项目纳污水体不牢河和取水水体京杭大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通道,案例未就国家和地方对保护南水北调工程的环保要求作介绍;对区域内的污染源调查不够细致, 不符合导则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布点考虑了主导风向和环境功能两个方面,地表水及声环境监测符合导则要水。 但灰场地下水监测只布置了一个监测点,且在 1km以远,不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2020)中的有关要求。 3.案例从是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角度分析了评价区的环境容量。 但是对 PM TSP超标原因未进行深入分析。 ’ 四、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1.案例按导则要求正确地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