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国经济专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尽管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为全年税收增长打稳基础,但仍要高度重视今年以来进口增长放缓,汽车市场和证券市场 低迷,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导致上下游产品价格涨幅差距加大,下游企业增值额和利润减少,以及调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等政策,都会令到库房税收减少,拖慢税收增速,从而为税收的稳定增长带来较大影响。 至于出口退税方面,据悉,首季全国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税六百七十二亿元。 ▲返回目录 澳门日报 经济 A11 特稿 20200410 ~~~~~~~~~~~~~~~~~~~~~~~~~~~~~~~~~~~~~~~~~~~~~~~~ 强调 GDP更要重视 GNP 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国土范围内,本国和外国居民所生产的供最终使用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李义平在接受本社记者访问时表示,在经济政策上更为追求 GDP 或 GNP,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应适时地重视 GNP。 GNP 应适时地重视 李义平是目前中国炙手可热的中青年经济学家。 八十年代中,他考上西北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后来又到西南财经大学读博士。 一九九三年十月作 为北京大学首届经济学博士后,进站从事研究工作。 九十年代初期,他开始在北京经济学界崭露头角,发表的大量文章引起经济学界和媒体关注,有些还获得各种奖项。 个人学术专著有《经济改革热点理论探源》、《体制选择分析》、《中国的经济过渡》等。 他认为,以 GDP或者 GNP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追求目标,在一定的 GDP 水平下,会导致本国人民的富裕程度不同。 如强调 GDP,就会出现诸如四川民工在深圳打工,把 GDP 留在了深圳,把利润带回了四川;在深圳设厂的企业,亦把 GDP留在了深圳,把利润带回了本国或本地区。 如果强调 GNP,则意味着本国 企业公民在国内或国外都实实在在地给自己赚了钱。 这一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新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 二○○四年,苏州的 GDP总量首超深圳,新苏南模式似乎达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样板的制高点。 但这些掩盖不了新苏南模式的缺陷,被比喻为“祇长骨头不长肉”, GDP上去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上去了,老百姓的口袋仍是鼓不起来,利润的大头被外企拿走,本地人拿的祇是一点打工钱。 二○○四年苏州的 GDP是温州的两倍,但苏州的人均收入几乎祇及温州的一半。 由此看来,更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竞争实力的是 GNP,而不是 GDP。 竞争实力看 GNP 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政策上更为追求 GDP 或 GNP,将会引发不同的经济增长战略。 前者更倾向于招商引资,将此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后者则重视民族品牌、重视本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李义平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产业或企业的国际竞争是 GNP的竞争。 从国际上看,日本、韩国产业的竞争力,就是靠本国企业支撑的。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不可能靠外资企业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所以,应科学地策略性地利用输入性经济增长战略。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适当地利用外资,同时引进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成为经济发展最初阶段的一种选择。 然而,在进一步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发挥引进企业的带动作用,尽早培养起内生的经济增长力量。 李义平说,既然 GDP是国内企业制造的,就应当对于国内资本包括国内民间资本的行业进入区域流动的政策更为宽松。 长期以来,在一些领域给予外资的政策优于中国民间资本的政策应当进行必要的反省。 另外,内生经济增长模式来自于本国、本地区的企业家,所以,在经济政策设计方面应当有利于企业家的脱颖而出和振兴成长。 ▲返回目录 文汇报 中国经济 B04 20200411 ~~~~~~~~~~~~~~~~~~~~~~~~~~~~~~~~~~~~~~~~~~~~~~~~ 京绿色 GDP核算污染损失 【本报讯】北京市「绿色 GDP」将于本月出台。 从 5 月起,该市将全面展开相关数据的调查,调查重点是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以及环境治理的投入情况。 据北京法制晚报引述北京市统计局人士称,北京「绿色 GDP」核算方案已在最后修订中。 为保证数据的相对准确和科学,调查范围将考虑行业和地区的代表性,居民住户也将被列入调查对象,重点将调查因大气和水质污染造成居民投入增加的情况。 中国国民经济的核算 ,经历了 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核算,以及1990 年代初期开始的国民生产总值 (GDP)的核算。 但由于 GDP 核算未计入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总量,造成一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京粤川等 10省市作试点 今年中国决定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浙江、安徽、广东、海南、重庆和四川等 10个省市开展「绿色 GDP」试点,以便更加科学地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北京核算的重点将是大气和水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以及环境治理的费用。 「绿色 GDP」核算有不少难度,国际上目前还没有一个 国家和地区能够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完整地开展资源环境核算,导致这方面的资料不足;而且中国目前也基本停留在研究阶段。 在实际操作上,调查难度也相当大,很多东西难以量化,用价值衡量也很困难。 ▲返回目录 香港商报 商报论坛 A05 名家论坛 易宪容 20200411 ~~~~~~~~~~~~~~~~~~~~~~~~~~~~~~~~~~~~~~~~~~~~~~~~ CPI需要重新理解修正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CPI )尽管是一个滞后性指标,但它往往 会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的货币政策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但是,从中国的 CPI 来看, CPI 稳定、 CPI 的重要性并非如发达国家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却容易陷入理解误区。 因此,内地现行的 CPI不仅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与权重修正,而且应该向社会开放统计指标的编制程式,提高统计流程透明度,这样才能更好为市场的经济活动及政府政策分析提供更有效的参考资料与服务。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 GDP(国民生产总值 )增长均在 2%左右幅度内波动,而 CPI(国民消费价格指数 )也同样在 0%至 3%范围内,这并不会因为年份不同而大上大落 ,特别是一年之内,CPI 的波动往往是以零点几来表示。 可是,在中国的情况则不同,一是内地经济可以快速增长,如近两年来 GDP增长都在 9%以上,但 CPI则没有多少波动;二是在一年之内, CPI则可以大上大下,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三是随着所公布的 CPI大幅波动,内地的经济分析忽然指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严重,忽然又说居民储蓄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1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从所发布的资料来看, 1月份 CPI 同比上涨 %,环比回落了 %。 目前的 CPI比去年最高月份回落了 百分点。 正是看到这个数字,不少人发出种种惊人之论:加息是错误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放缓了、要警惕通货紧缩再现等等。 但民众仍是迷惑不解:明明是身边的消费品天天在涨价,电费在涨、车票价在上涨、蔬菜价在涨、油费在涨、房价在涨等等,而偏偏统计部门出来的资料则反其道而行之。 如何正确理解 CPI 问题出在对 CPI 统计的理解上。 对于中国的 CPI,它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著、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类。 但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 2020 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各类消费 所占的比重分别是 %、%、 %、 %、 %、 %、 %、 %。 从以上的资料来看,对于中国的 CPI,各类居民消费在其中的权重多大是不清楚的,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白,就是近几年来民众消费所占的比重最大,价格上涨最大的消费支出专案没有包括在 CPI中,如民众教育消费、医疗保险、住房消费等。 试想,这几年内地经济持续发展最大的动力是个人住房消费,如果不能把个人住房消费反映到整个社会的总消费中,那么这种消费额能够反映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吗。 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来看, 2020 年全年社 会消费零售总额为 万亿元左右,而 2020年全国商品住房销售达 7600多亿元,再加上二手房的交易额、房租及物业管理费,其所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重肯定会高于 20%以上。 如果这样高的消费比重不反映在 CPI 中,那么我们的 CPI如何来反映内地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住房消费理应纳入 住房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 如果住房是消费品,住房消费的价格指数不反映到 CPI中,是不足成政府货币政策的依据的。 因为,住房消费不仅是居民一生消费价值最高、消费频率最平常 (每天都要使用 )、消费时间最耐用的消费品,巨额的住房消费必定会挤 占个人的其他方面的消费,而且房地产业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如果住房是投资品,假定房地产投资收益率很高,那么房地产业必然会吸引许多人及资金都进入该行业投资,推高房地产投资资金的价格,将房地产业推向泡沫。 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少人都认为内地房地产没有泡沫,房地产投资资金的价格也不要上升,其原因是个人房地产需求过大而不是投资过高。 因此,按照这些人的推论,目前火热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是以住房消费为主导。 这样,住房消费价格上涨不计算在 CPI之内也就没有道理了。 还有,这几年来,由于房地产前后关联产业的巨大 ,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投资过热。 如钢铁价格,尽管在 2020年宏观调控时有几个月有所回落,但钢铁价格很快回升,特别在近几月钢铁价格的上涨更是过急。 还有电力、煤炭、运输、能源等行业,受房地产价格上涨拉动,其上涨的势头不减。 试想,这样多行业产品的价格上涨没有传导到最终消费品上去,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把住房价格的上涨剔除了,从而掩饰了这种价格传导机制的正常性。 通胀利息变化乏依据 目前有人用失真的 CPI来判断内地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并用此判断利息变化的依据,这根本上是不足取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上,那种利率变化看 CPI等经济资料的变化的货币政策早已过时,如美国货币政策操作,早就转向追求某种「中性」的货币环境,即是使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完全相等,使名义货币供应量保持不会引致人们改变其在全部财富中愿意以货币持有的比例,保证货币因素不对经济运行产生任何影响,从而保证市场机制可以不受干扰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2020 年中国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已有的资讯来说,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开始向中性货币政策接近,开始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好的市场化环境。 如果这样,对内地 CPI重新理解,对 CPI的权重修正都题中之义。 因此,现行内地的 CPI不仅需要对它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与权重修正,而且应该向社会开放统计指标的编制程式,提高统计流程透明度,这样才能更好为市场的经济活动及政府政策分析提供更有效的参考资料与服务。 ▲返回目录 太阳报 财经评弹 B10 文: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恆 20200409 ~~~~~~~~~~~~~~~~~~~~~~~~~~~~~~~~~~~~~~~~~~~~~~~~ 产品型消费市场面对巨大压力 进入二○○五年以来,内地消费市场正发生巨变,近年一直走俏的汽车及原料产品出现过剩,而服务型消费则保持旺盛。 面对由休閒性消费主导的市场逐渐成型,传统加工性消费品市场走势转弱,对未来消费市道的变化很值得重视;对内地的投资格局,尤其是外商的取向,将产生深刻影响。 事实上,在中国入世和经济急速增长下,内地的消费结构已不断变化,尤其在「刺激内需」的政策下,消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显著。 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各类消费需求十分大,民间消费的变化对生产、物流、零售、贸易、金融等领域直接产生作用,影响力不断增大。 以 中国现时民间储蓄的超高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远高于投资。 现时内地的投资每增加 1个百分点,仅能推动国内生产总值上升 ;但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却可推动经济增长 ,故消费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汽车销售热潮降温 由于过去几年内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速,各类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增长甚大,产品积压不断增多,消费市场的吸纳能力已趋饱和,即使是前段时间超紧缺的一些原材料如钢材、有色金属、化纤等,进入○五年亦已出现过剩迹象,反映巨额固定资产投资造成产量膨胀过快问题。 汽车 作为过去几年中国消费市场的宠儿,曾对民间消费增长起重要作用。 随着内地民众收入的增加,汽车已成了不少家庭的追求目标,也因此成为过去几年外资车厂大举进入的领头产业。 然而,令人关注的是,从今年起,汽车销售逐步回落,以家庭小轿车为主体的汽车业正步入缓慢增长期,预期未来产销将逐渐降温。 据了解,内地一些大型车厂的汽车库存量逐步增加,为加大促销,不少车厂已采用赊货方式,但会增加资金回笼压力,也令「三角债」风险进入汽车领域。 不过,汽车业亮起「红灯」并不是行业的特殊现象,亦有一定市场消费启示,值得研究。 我们知道,○五年 是中国入世的「过渡保护期」最后一年,多个领域皆在今明两年全面「解禁」,汽车进口关税也将由现时的 70%降至 25%,市场普遍瀰漫车价将会大降的忧虑,令消费欲受到一定抑制。 此外,原材料价格暴涨、劳工及销售成本增加,以及价格战等,也为汽车业蒙上阴影。 楼市带旺服务行业 近年来,由于市场销售势头好,令不少生产企业得以扭亏为盈,利润大增,但生产扩张过速,为求促销令赊货量急升,也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据估计,去年内地企业的应收帐比上年激增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