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复习漫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题中已经有考查。 贴近当地的历史,凸显试题的地方文化色彩。 2020 年我省的中考命题中与陕西密切相关的就很多 第 11 题:考察秦始皇兵马俑(选择题) —— 2 分 第 15 题:考察红军到陕北(选择题) —— 2 分 第 16 题:考察西安事变(选择题) —— 2 分 第 19 题: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材料分析题) —— 4 分 这也是全国中考命题的趋势,比如泉州就有专门的地方史、乡土史考察,我省因刚刚进入中考,乡土史不在考察范围,但是陕西历史在中国史中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必然要涉及和突出与课标有关的陕西历史的有关内容。 提醒大家留意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注意。 二、澄清对开卷考试的模糊认识 (一) 开卷考试不是削弱历史课地位。 历史科会考实行开卷考试,部分学校、教师可能认为历史课不重要了,学生也不会重视,历史课的地位下降了。 而实际上开卷考试对历史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必须保证历史课按教学大纲要求开足课时,要消除 “开卷考试比闭卷考试容易 ”的错误认识,平时不重视,甚至课时被挤占,考前搞突击是不能达到历史课教学目的的。 各学校要以此为契机,认真搞好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历史课教学效果,发挥历史科教学的应有作用。 (二) 开 卷考试不是降低教学要求。 开卷考试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激励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学会处到做人;在教学中要善于将历史和现实、未来相联系,引导学生面向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要教给学生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达到历史课的教学目的。 (三) 开卷考试不是简单照抄书本。 对于学生,开卷考试不是降低了学习要求,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是对开卷考试的错误理解,是我们必须要纠正的错误倾向。 针对开卷考试,学生要把学习的重心放在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重要的历史概念上,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 因此,学生如果不注意听讲,对上述问题就不能真正理解,考试时即使可以看书也很难找到答案。 另外,因为考试时间固定,如果每题都要翻书查找,时间不允许。 因此,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是应该在理 12 解 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的,否则答题时不会得心应手,要取得理想的成绩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部分 迎考、备考策略 一、认真研读《中考说明》,充分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和要求。 依据《中考说明》组织复习中考历史纲要是学生复习迎考的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不仅就中考的性质、范围、命题原则、能力要求、试卷结构、具体考点等方面都作出了比较详尽的规定,同时提供了题型示例,成为指导学生中考复习和对考试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 因此要十分熟悉《说明》中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以及“题型示例”。 对 于能力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我们复习的标准,一个知识点应该复习到什么程度,是识记、理解还是运用,《考试说明》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在实际复习中必须认真地研读《中考说明》,必要时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在施教中才能得心应手。 根据《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学习的不同层次要求,中考对历史知识的考查分为三个层次要求: 识记、理解、运用。 A、识记: 凡在考查内容要点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 即能够准确地再认再现所学的基本历史知 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 这是第一层次的最基本的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要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而历史知识结构是由一个个历史概念组成的,通过对历史概念和历史概念体系的教学,可以把那些相对孤立、分散的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有机地纳入完整的科学体系之中,使学生 “ 再现历史 史实 、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 ,进而形成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网络。 加强历史 基础教学 使 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是培养 、 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需要。 例如: ( 2020年陕西省) 他是中华 民族的民族英雄。 1839年 6月 3日,他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他是 A.郑成功 B.林则徐 C.戚继光 D.邓世昌 这道题考查了《中考说明》考点 13 的“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知识点,学生只要能够掌握近代历史上领导广州人民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这一题完全可以做对。 2020年中考试对能力的考查整体上层次不高,最主要考察的是识记能力,对知识点记忆能力,其次表现为能够准确地“再现、再认”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由此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把所有的知识 点作一认真地剖析,抓基础,这是中考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 B、理解: 凡在考查内容要点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 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能够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材料及信息;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整理。 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 学习历史,就是要了解历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生成学生自我认识,从而达到课标要求的思维能力的初步培养。 例如: ( 2020年陕西省) 读图(图 图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 图 1 图 2 ( 1)图 1 所示的伟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了。 请你简要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 2)( 3)略。 第( 1)问主要考查了《中考说明》考点 36 的“了解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这一知识点,分别考查了识记、理解两个层次,图 1反映的是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活动,答案不难得出,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则属于认识层次,同学们要在理解史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在这一部分做一些总结,做到有备无患。 答案为毛泽东(或毛主席)。 历史意义:①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②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考说明》中涉及理解层次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内容,大家复习时可以做一些重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有: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发明的贡献 等; 中国近代史部分有: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理解五四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国革命历史的艰难曲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等; 中国现代史部分有: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等。 世界近代史部分有:认识文艺 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 世界现代史部分有: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等。 C、运用: 凡在考查内容要点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 即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 、 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历史知识去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这是我们新的历史课标最高层次的要求。 最终使学生结合历史并思考历史,解决现实问题,是新课标三维目标最终体现。 例如: ( 2020 年陕西省)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著名君主,你了解他吗。 请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用贤才,虚心纳谏。 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安定局面, 国力逐渐强盛。 材料二:唐太宗说:“舟好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 1)填一填:材料一中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_______________”。 ( 2)想一想: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统治思想。 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这道题考查了《中考说明》考点 4的“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 求较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唐太宗的统治及其创造的“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第( 1)问比较容易解答,第( 2)问则与当今热点问题结合,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答案不确定,但一定要有理有据,分析得理。 本题的答案是:( 1) 贞观之治。 ( 2)统治思想:重视军民关系(或爱护百姓)。 (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均可给分)。 启示:只有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关爱他人,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因此,在复习运用层次的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在识记、理解的基 础上多思考,多分析,尤其是要结合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多总结、归纳,这样的题目就不在话下了。 《中考说明》中涉及运用层次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内容,大家复习时可以做一些重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评价汉武帝;评价唐太宗等; 中国近代史部分: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 中国现代史部分: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 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世界近代史部分: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等。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三个层次的考查要求是递进关系,每高一层次考查要求同时也包括了较低层次的考查要求。 例如:《中考说明》考点 20: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考点中,蕴涵了对三个层次的全面地考查。 蕴涵了对三个层次的全面地考查。 首先要了解洋务运动的出现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目的、代表人物、口号、内容(这里除包括考点中要求的军事、民用工业,还应了解三支海军,新式学校)。 其次,要求进一步理解洋务运动的性质、影响。 第三,评价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从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可见,今年的历史考试,试题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化,在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掌握基础上,注重能力考查,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 强 15 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的三维考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同时,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地方史)实际,追踪社会热点问题,并以此为命 题的切入点,渗透在今年中考历史试题中。 二、复习备考的建议: (一)扎实地做好历史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真正做到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 这一方面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 这里所说的基础知识 并不能停留于简单的背诵,而应是经过了充分的系统化和整合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迁移知识。 具体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 ( 1)根据《中考说明》、《课程标准》和教材等确定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章节顺序梳理、掌握; ( 2)要坚持单元总结和过关训练的复习方法,是已掌握的知识能及时强化,模糊 的知识得以明确、遗漏的知识能得到补偿; ( 3)实行单元内的小专题式的复习方法,提高应对中考的针对性。 对每一单元的内容,根据内容特点,归纳概括出若干个小专题,即主干知识专题,在梳理专题知识点的基础上,做到一专题一训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复习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确《中考说明》的要求,即:考点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考点2,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考点 3,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其次,要将 各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分析理解。 最后,构建小专题,综合运用这些考点。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总结:经济方面,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利于各地经济交流的新情况,特别是两汉的农业发展等。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使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开始。 这一切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政治方面,国家统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