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经商十诀(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理论家计然认为 ,贵上极则反贱 ,贱下极则反贵 ,主张贵出如粪土 ,贱取如珠玉。 司马迁说过 :贪买三元 ,廉买五元 ,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 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 50%。 《郁离子》中记载 :有三个商人在市场上一起经营同一种商品 ,其中一人降低价格销售 ,买者 甚众 ,一年时间就发了财 ,另两人不肯降价销售 ,结果获的利远不及前者。 汉高祖刘帮的谋士张良 ,早年从师黄石公时 ,白天给人卖剪刀 ,晚上回来读书 ,后来他觉得读书时间不够用 ,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 ,上等的价钱不变 ,中等的在原价的基础上少一文钱 ,下等的少两文钱。 结果 ,只用了半天的时间 ,卖出剪刀的数量比平日多了两倍 ,赚得钱比往日多了一倍 ,读书的时间也比往日多了 ,所以民间有句谚语 :张良卖剪刀 —— 贵贱一样货。 五、雕红刻翠 ,留连顾客 《燕京杂记》中载 :京师市店 ,素讲局面 ,雕红刻翠 ,锦窗绣户。 有的店铺招牌高悬 ,入夜家家门口点起了五光十色的锦纱灯笼 ,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昼。 有的店铺摆挂商品宣传字画 ,张挂名人书画 ,附庸风雅。 以此来升华店铺的品位与提高顾客的回头率。 还有些茶肆、饭馆、酒店中特意安排有乐器演奏和评书为客人助兴。 宋代京都杭州的面食店里 ,只要顾客一进店坐下 ,伙计立刻前来问顾客所需 ,尽合诸客呼索指挥 ,不致错误。 经营者们深深懂得豪华的装饰 ,反映一个店铺的实力 ,于是店堂设计画柱雕梁 ,古色古香 ,金碧辉煌 ,极尽铺陈之能事 ,以迎合达官巨贾、贵妇名媛以求高雅的消费心理。 在服务上进门笑脸相迎 ,出门点头送行。 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贵典雅的装饰 ,使众多顾客如坐春风 ,一见钟情 ,从而留连忘返、百顾不厌。 六、以义为利 ,趋义避财 清朝年间 ,有一商人名舒遵刚 ,精榷算 ,善权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