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表 : 路面至管顶的最小深度表: 单位( m) 类别 人行道下 车行道下 与电车轨道交越 (从轨道底部算起) 与铁轨交越 (从轨道底部算起) 塑料 钢管 特殊地点、地段可根据铺设塑料管道要求,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协商确定后实施。 第 10 页 共 28 页 土 方 工 程 挖掘沟(坑) 管道工程施工开挖管道沟及人(手)孔坑时,遇到地下已有其他地下管线平行或垂直距离小于通信管道设计规定要求或危及其他设施安全时,应向建设单位反映,在未取得建设单位和产权单位同意时,不得继续进行施工。 挖掘沟(坑)施工如发现埋藏物,特别是文物、古墓等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且负责保护现场,与有关部门联系,在未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施工单位等严禁在该地段内继续工作。 布放塑料管道的直线段路由应顺直,不得是蛇型弯开挖,沟底应平整,不得呈 波浪型。 在坡、沟处开挖时要缓慢放坡。 沟坎、转角处应保持平缓过渡、转角处的弯曲半径 Ф 38/46mm 塑料管应大于 550mm;Ф 33/40mm 塑料管应大于 500mm。 光缆储备箱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现场堆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开凿的路面及挖出的石块等应与泥土分别堆置; 堆置不应在其他光缆(电缆)线路标石上,市区施工不得将土堆置消火栓上。 回填土 通信塑料管道工程的回填土,应在管道或人(手)孔按施工顺序完成施工内容,管道的包封处、人(手)孔 建设后的回土等需经 24 小时养护和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进行。 通信管道工作程的回填土,除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100mm 碎土或沙土。 30cm 以内及靠近管道两侧的回填土,不应含有直径大于 5cm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 300mm 以上,每回埴土 300mm 厚,应夯实。 (市区、公路肩高速公路的隔离带敷设塑料管道时) 通信管道工程挖明沟穿越道路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 11 页 共 28 页 ,应与路面平齐。 ,应高出路面 50100mm,在郊区土地上回填土,可高于地表 150200mm。 野外施工应将全部土回填。 人(手)孔坑的回填土,应符合以下要求: (手)孔坑两端管道回填土,应按照 的规定执行; (手)孔壁四周的回填土,不应有直径大于 100mm 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 (手)孔坑每回土 300mm,应夯实;(市内、高速公路隔离带、路间,郊区公路路肩建设人(手)孔时)。 (手)孔的回填土,严禁高出人(手)孔口圈的高程。 管道沟及人(手)孔坑回填夯实密实度应符合相关部 门对施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如高速公路及河堤等。 在修复通信管道施工挖掘的路面之前,如回填土出现明显的坑、洼,通信管道的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的要求及时处理。 通信管道工程回土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的碎砖、破管等杂物。 第 12 页 共 28 页 塑料管道的敷设与安装 塑料管道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塑料管道的规格、程式、段长应符合设计规定。 塑料管道采用人工铺设方式,铺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将塑料管端口用密封塞子堵塞。 防止水、土及其他杂物进入管内。 料管在沟底应平整、顺直,沟坎及转角处应平缓过渡。 ,应在塑料管道上下方各铺 100mm 厚的碎土或沙土。 ,对引入手孔的塑料管应及时对端口封堵。 ,排列方式及颜色应符合设计规定。 布放多根塑料管时,应按设计色谱的排列顺序排放并分组,每隔 10m捆绑一次。 当布放塑料管的根数为 2 时,应是“一”字型排放;当布放塑料管的根数为 3 时,应呈“品”字型排放;当布放塑料管的根数大于 3 时,应采用分 层叠放方式排放。 段选定 表 塑料管道埋深要求 序号 铺设地段及土质 埋深( m) 1 普通土、硬土 ≥ 2 半石质(沙砾土、风化石等) ≥ 3 全石质 ≥ 4 市郊、村镇 ≥ 5 市区街道 ≥ 6 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 ≥ 7 高等级公路中间隔离带及路肩 ≥ 8 沟、渠、水塘 ≥ 第 13 页 共 28 页 9 河流 同水底电缆埋深要求 流敷设光缆时辅助塑料管的连接,塑料管端口在人(手)孔的余留长度宜 为 400mm。 、沟水底铺设塑料管应用整条塑料管中间不得有接头。 ,塑料管道在沟底不应弯曲或漂浮。 塑料管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毛刺。 、程式应符合设计规定,如用金属接续件应做热缩套管防水处理。 、水等杂物进入塑料管。 ,应将塑料管重 叠 100mm,密封。 长途塑料管道的防护: 长途塑料管道的防护措施应按设计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河、渠时采用顶管方式,顶管的管口应与管道沟保持平直。 、农村大道及市区、居民区易动土地段时,应按设计要求的保护方法施工。 在塑料管道上方铺红砖时,应先覆盖200mm 厚碎土再按设计竖规定(横)铺红砖。 、渠、塘时,在塑料管道上方应覆盖水泥板或水泥沙浆袋保护。 以上 (含 )的沟坎、梯田时应作护坡。 护坡方式按设计要求。 穿越 以下的沟坎时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做护坡,但须分层夯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