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培养步骤(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当然, 我们假定经济系 统满足非黑洞条件。 在现实中,各种要素的流动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其中人口(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区域之间促进要素流动的聚集力的增强或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离不开人口的迁移。 一旦形成了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区域之间表现为聚集力的非均衡力就不断增强,生产要素因此加速流动,并迅速地改变着 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因此由均衡增长模式转变为非均衡增长模式。 而这种转变往往由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导致。 一方面,在初始区域对称的情况下,当市场开放度达到突破点以后,只要经济系统内偶然的要素流动打破市场规模的对称性,就足以形成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而实际上,现实中并不存在完全对称的区域,这意味着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更容易形成。 另一方面,一旦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形成后,它就能自我维持并加强,并不需要借助外力,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本身成为经济系统的内在机制。 总之,经济系统中产业分布由对称结构转变为非对称结构的过程,或区域经济 由均衡增长模式转变为非均衡增长模式,完全是内生过程。 区际市场开放度达到某一临界点以后,由于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生产要素向市场规模较大的区域集中,进而经济系统由对称结构转变为非对称结构,或者经济增长方式由均衡增长模式转变为非均衡增长模式,此时的临界点叫做突破点。 与突破点相对应的是维持点,它是非对称结构或非均衡增长模式得以维持的最低市场开放度水平,通常低于突破点。 当市场开放度水平处于维持点与突破点之间时,对经济系统而言,选择均衡增长模式或非均衡增长模式都是合理、可行的。 到底作哪一种选择主要取决于人们预期或偏好的 变化,此时某些示范和引导起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我们为政府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把政府的作用内生化,直接纳入到区域经济分析框架中。 本章多次提到经济增长方式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量变是指随市场开放度的提高,要素流动性不断增强的过程。 要素流动性增强,不仅是指生产要素区际间的转移,更重要的是指在某种经济增长模式下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过程。 因此,在量变过程中,区域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但发生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而要素的重新配置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因此,量变主要指某一区域经济结 构的调整过程,而这种结构调整过程在均衡增长模式和非均衡增长模式中同样存在。 质变是指区域结构的变化或者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 当市场开放度达到某一临界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突破点时,要素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导致的聚集力超过原有增长模式对要素的约束力,发生要素的区际转移,因而区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或者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我们很难对均衡结构和非均衡结构,或者均衡增长模式和非均衡模式的优劣进行评价,因为没有评价标准。 一般来讲,均衡和非均衡模式涉及到公平与效率的权衡问题,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或面对不同的 形势往往做出不同的取舍,而地方政府追求的是本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进而常常发生与中央政府博弈过程。 当区域结构由均衡结构转变为非均衡结构以后,核心区依靠聚集租金维持其核心区的地位,聚集租金的大小随着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呈驼峰状,因此当核心区产业聚集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就开始自发的结构调整过程,即竞争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生存下去而竞争力弱的产业和企业将遭到淘汰或离开核心区。 在限定了人口不能迁移的条件下,对物质资本的单独考虑同样表明了只要区域不是严格对称的,随着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终将不可避 免,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区际差异倾向于加速扩大而不是缩小,从而表现出类似突发性聚集的特征,并且这也是由经济系统内生的力量所导致的。 在非均衡增长模式下,核心区也依靠驼峰状聚集租金维持和巩固其核心区地位。 此外,分析还表明了资本禀赋严重不均匀条件下,资本流动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或可变性,即随着市场开放度的提高,资本丰富区域可能先输出资本,但最终会变成资本流入区。 最后,我们发现不管是劳动力转移、资本转移还是企业家转移,都与区际市场开放度有密切关系,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加强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这就是我们在第一章中提出的市 场开放度提高强化要素流动性的理论。 我们知道,经济一体化不仅指区际商品贸易成本的降低,还包括各种要素的流动成本降低,而市场开放度的提高不仅降低商品的区际贸易成本,还加强区际要素流动性。 因此,我们平时所说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指区际市场开放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Richard Baldwin, Rikard Forslid, Philippe Martin, Gianmarco Ottavino and Frederic Robert—Nicoud, “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0. [2] Masahisa Fujita, Paul Krugman, and Anthony J. Venables,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IT Press, 1999. [3] Baldwin, Richard E., 2020, “The Core— Periphery Model with Forwarding— looking Expectations”,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J], 31:21— 49. [4] Dixit, A. K. and J. E. Stiglitz, 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 67: 297— 308. [5] Krugman, P., 1991,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 99: 483— 499. [6] Krugman, P., 1991, “Geography and Trade”, MA: MIT press. [7] Ottaviano, G. I. P. and D. Puga, 1998, “Agglomera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 A Survey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 World Economy [J], 21: 707— 731. [8] Ottaviano, G. and Tabuchi, T. and Thisse, J— F., 2020, “Agglomeration and trade revisite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J], 43: 409— 436. [9] Salmuelson, ., 1952, “The Transfer Problem and Transport Costs: The Terms of Trade When Impediments Are Absent”, Economic Journal [J], 62: 278304. [10] Salmuelson, ., 1954, “The Transfer Problem and Transport Costs, II: Analysis of Effects of Trade Impediments”, Economic Journal [J], 64:264289. [11] Puga Diego, 1999, “the Rise and Fall of Regional Inequalitie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J], 43: 303— 334. [12] Robert— Nicoud, Frederic, 2020, “the Structure of Simpl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s”, Mimeo,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13] Martin, , 1995,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public infrastructur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 39,335351. [14] Ottaviano, 1996, “Monopolistic petition ,trade,and endogenous spatial fluctuation”, CEPR Discusstion Paper ,. [15] Ottaviano, ., 2020, “Monopolistic petition, trade, and endogenous spatial fluctuations”, Regional Science amp。 Urban Economics [J], 31:5177. [16] Forslid, R., 1999, “Agglomeration with human and physical capital: an analytically solvable case”, Discussion Paper , 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17] Forslid R and Ottaviano ., 2020, “An analytically solvable coreperiphery。活性污泥培养步骤(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让方支付对价;对价汇进中国境内的记录应由外汇管理部门监管并出具证明。 实际上,该规定中的部分重要条文与以往中国证监会发出的 “ 无异议函 ” 的审查基础是一致的。 在符合上述规范的前提下,安排具有上市资格的民营企业转型为海外控股模式,间接 在海外上市是可行的。 “ ”规定 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确保跨境资本合规有序流动,国家外汇管理局 2020 年 1 月
除以以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所需货币数的商。 • 派氏指数 (Paasche price index):一个人以现期价格购买 现期的 一个商品劳务组合所需货币数除以以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所需货币数的商。 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 • 用代数方法就任何两种商品一一例如食物 (F)和衣服 (C)的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进行比较。 两者都要用到今天的现期价格 PFt和 PCt;但拉氏指数 LI依赖于基期消费
机械操作人员将随机械同时进场,实行专人专机持证上岗。 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1) 加工机械:施工阶段,配备足够的钢筋加工机械模板加工机械。 2) 砼机械:现场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安排砼输送设备和混凝土振捣设备。 3)垂直运输:设 QTZ5013 及 QTZ40 塔吊作提升设备及两台 建筑外用双笼施工电梯。 水平运输机械 1)现场配备两辆汽车,专门负责周转材料运输。 其它施工机械设备配齐,并根据施工进度
m/h,采用气、水反冲洗。 气冲强度为 15L/(sm178。 ),水冲强度为 10L/(sm178。 )。 过滤周期 24h; ③ 表面积 178。 , 每个长 3m,宽 ,高。 i. 消毒接触池 处理水回用前需要加氯消毒,加氯量 4— 10mg/l,加氯间设有真空加氯机 2台,及其他相映附属设备。 接触池有效容积 18m179。 ,有效水深 2m,超高 ,池长 3m,宽 3m,分为三格,每格
结构比率 ,是财务报表中 某项目的数值 与 各项目总和 的比率; ③ 动态比率 ,是财务报表及有关财会资料中 某项目不同时期的两项数值 的比率。 这类比率又分为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 (二)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 过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① 行业标准,反映某行业水平的指标评价标准; ② 历史标准
失的风险。 ( 4)按风险涉及的范围分类 (如下 ) 特定风险是指与特定的人有因果关系的风险。 即由特定的人所引起,而且损失仅涉及个人的风险。 例如,盗窃、火灾等都属于特定风险。 基本风险:是指其损害波及社会的风险。 基本风险的起因及影响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 例如,与社会或政治有关 的风险,与自然灾害有关的风险,都属于基本风险。 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