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大道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②、混凝土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拌和容量为 350L,小石子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 50- 70mm。 ③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④检查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 1/4至 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应符 合: A、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 B、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⑤、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各项性能: A、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小于两次。 评定时应入模的时间不超过 15min,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 ( 5)、混凝土的运输 ( 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当 混凝土拌和物运距较近时,可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 ( 2)用无搅拌器运输工具运送混凝土时,应采用不漏浆、不吸水,有顶盖且能直接将混凝土倾入浇筑位置的盛器。 ( 3)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 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三)、砌筑 ( 1)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 2)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岩石,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如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 ( 3)、砌体应分 层砌筑,砌体较长时可分段分层砌筑,但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差一般不宜超过 ;分段位置宜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 ( 4)各砌层应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砌块应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 砌体里层应砌筑整齐,分层应与外圈一致,应先铺一层适当厚度的砂浆再安放砌块和填塞砌缝。 砌体外露面应进行勾缝,并应在砌筑时靠外露面预留约 20mm 的空缝备作勾缝之用。 砌体隐蔽面砌缝可随砌随刮平,不另勾缝。 ( 5)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 砌筑时,底浆应铺满, 竖缝砂浆应先在已砌石块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于石块放好后填满捣实。 用小石子混凝土塞竖缝时,应以扁铁捣实。 ( 6)砌筑上层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 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 7)片石应分层砌筑,宜以 2- 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 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 ( 8)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应选择形状较为方正及尺寸较大的片石,并长短相间地与里层砌块咬接。 砌缝宽度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筑时,可为 3070mm。 ( 9)较大的砌块应使用于下层,安砌时应选取形 状及尺寸较为合适的砌块,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 竖缝较宽时,应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 勾缝 ( 1)砌体采用凸缝 ( 2)石砌体勾缝应嵌入砌缝内约 20mm深。 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 ( 3)浆砌砌体,应在砂浆初凝后,洒水覆盖养生 714 天。 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施工 ⑪ 、质量标准 密实度:≥ 98%(重型压实) 平整度: 8mm 厚度:厚度 8mm,极值 15mm 中线高程:+ 5mm,- 10mm 横坡:177。 % ⑫ 、对水泥稳定 砂砾(碎石)的材料要求 ① 、砂砾(碎石):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0mm,集料的压碎值不应大于 20%,硅酸盐含量不宜超过 %。 ②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 425#。 ⑬ 、配合比设计 ① 、一般规定 a、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标准,确定必须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土的颗粒组成时,还包括掺加料的比例。 b、水泥稳定砂砾(碎石)的各项试验,应按 JTJ057- 94 的有关规定进行。 ② 原材料试验 A 在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施工前,进 行下列试验: a.颗粒分析 b.液限和塑性指数 c.相对密度 d.重型击实试验 e.砂砾(碎石)的压碎值试验 f.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 g.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B 检测水泥的标号及初凝、终凝时间。 ⑭ 、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 → 准备下承层 → 拌和 → 运输 → 摊铺 → 初压 → 标高复测 → 补整 → 终压 → 养生 ① 、测量放样:按 20m 一个断面恢复道路中心桩、边桩,并在桩上标出基层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 ② 、准备下承层:下基层施工前,对路基进行清扫,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三至四遍,如发现土过干、表面松散,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 象,采取开窗换填砂砾的办法处理。 上基层施工前,对下基层进行清扫,并洒水湿润。 ③ 、拌和:稳定料的拌和场设在砂石场,拌和设备采用 6 台 500L 的单轴式强制搅拌机和一台基层料集中厂拌机。 料场内的砂、石分区堆放,并设有电子自动计量设备和地磅,在每天开始拌和前,按配合比要求对水泥、集料的用量准确调试,告别特别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测定集料的自然含水量,以调整拌和用水量。 拌和时确保足够的拌和时间,使稳定料拌和均匀。 ④ 、运输:施工时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并保持道路畅通,使稳定料尽快运至摊铺现场。 炎热天气运输时加彩条布遮盖, 防止水份过度蒸发。 ⑤ 、摊铺:机动车道基层采用摊铺机施工,非机动车道基层采用人工摊铺。 摊铺时严格控制好松铺系数,人工实时对缺料区域进行补整和修边。 ⑥ 、压实:摊铺一小段后(时间不超过 3 小时),用 40T 的振动压路机静压两遍、振压一遍后暂时停止碾压,测量人员立即进行高程测量复核,将标高比设计高超过 1cm,或低 ,完毕后用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 碾压时由边至中,由低至高,由弱至强、 重叠 1/ 3 轮宽的原则碾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超过四小时)碾压到设计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时为止。 碾压时,严禁压路机在基层上调头或起步时速度过大,碾压时轮胎朝正在摊铺的方向。 ⑦ 、养生:稳定料碾压后四小时内,用经水浸泡透的麻袋严密覆盖进行养护,八小时后再用自来水浇灌养护七天以上,并始终保持麻袋湿润。 稳定料终凝之前,严禁用水直接冲刷基层表面,避免表面浮砂损坏。 ⑧ 、试验:混合料送至现场半小时内,在监理的监督下,抽取一部分送到业主指定或认可的试验室,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泥剂量试验。 压实度试验一般采用灌砂法,在碾压 后 12 小时内进行,避免时间过长基层终凝后增大劳动强度,试验后的洞眼用 C10砼进行补平。 弯沉试验在施工七天后进行。 ⑨ 、伸缩缝:为防止基层因伸缩开裂而影响路面结构,施工时按每15m 设一条横向伸缩缝,做法是:按位置通长断面埋设高为 7cm,厚。 路面施工前沿伸缩缝涂一层沥青,再在上铺上无纺土工布,宽度为 1m。 伸缩缝设置时,必须保证全断面贯通,严禁车道之间错位。 ⑩ 、施工缝:在每段基层施工结束处,安放一条横贯全宽与压实后厚度等高的木方,木方一侧稳定料充满至松铺高度,另一侧用素土回填稳定至木方高度,然 后碾压成型,待下段施工段施工前,再移走木方及素土,并按伸缩缝的办法处理。 ⑩ 、纵缝:机动车道中心线处的纵缝,在每段施工段施工完毕后12 小时内,人工将该侧的基层边坡凿成垂直形状,另幅施工时,接触面上湿润后刷水泥浆。 ( 5)、水泥稳定砂砾及碎石的具体实施计划 ① 先修筑试验路段: 在进行大面积施工之前,修筑长度为 100m(桩号 k1+800k1+900)的试验路段,通过修筑试验路段,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把主要问题找出来,并加以解决,由此提出标准施工方法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从而使整个工程施工质量高、进度快,经济 效益显著。 修筑试验路段的任务是:检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及计划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检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及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用于大面积施工的材料配合比及松铺系数;确定每一作业段合适长度和一次铺筑的合理厚度;提出标准施工方法。 标准施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集料与结合料数量的控制;摊铺方法;合适的拌和方法、拌和速度、拌和遍数;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法;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与方法;压实机械的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② 待试验路段成功后再转入大面积实施 .(详见如下框图 ) 路面基层 施工工艺框图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 ⑪ 主要施工方法 沥青路面采用沥青砼自动拌和站拌和,摊铺机摊铺的方法施工,摊铺机动车道时两台摊铺机联合作业,全幅路面一次摊铺成型。 ① 粘层施工 在基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可以进行粘层施工。 a 在洒布乳化沥青前,必须把表面的松散物质、脏物或尘土清扫干净,对粘在表面的土块,应用水清洗干净,此项工作必须达到监理工程师满意为止。 b 按设计规定喷洒乳化沥青透层后,宜立即喷洒均匀集料。 ② 透层施工工艺 a 乳化沥青的施工,尽量在基层施工后两三天、基层保持干净的情况下浇洒较为适宜,可减 少清扫、养生的工作量,缩短工期,但要避免因 7 天强度不够而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b 在清扫后的基层上根据干燥程度适当洒水,使基层保持湿润,以便乳液能渗入、吸附在基层上,并严禁车辆通行。 c 有雾或下雨时不得施工,且洒布时的气温不得低于 10℃。 d 沥青加热设备应有足够的容量,用一个加热的盘管系循环,应在油罐上安装测温范围为 0200℃ 的温度计,以便能随时测定沥青材料的温度。 e 在沥青洒布工作前,要检查洒布车的油泵系统、输油管道、油量表、车辆速度控制系统。 喷洒前和喷洒后,应对洒布机械的输油管道及喷油嘴进行疏通、清洗,保 持喷油嘴干净,管道畅通。 f 乳化沥青在常温下洒布,一次洒布均匀,洒布后不流淌,漏洒部位应用手提式喷洒器进行人工喷洒或补洒。 局部多余部分应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批准进行清理。 洒布时不得污染结构物、护栏、路缘石和其它附属建筑物的表面,如有溅污,必须清除和整修,必须在乳液破乳之前(洒布后 2小时内)完成,撒料后应及时扫匀,达到全面覆盖一层,厚度一致,集料不重叠,也不漏出乳化沥青。 局部有缺料时 ,要人工适当找补,局部集料过多时,及时将多余的集料清扫掉。 g 碾压时间应在乳化沥青突破,充分渗透,水份蒸发后碾压。 施工完毕,禁止车辆 通行。 ⑫ 、沥青混凝土路面 在验收合格已喷洒乳化沥青的基层上,可以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 ① 路面面层施工工艺框图(见附图) ②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程序(见附图)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程序 路面面层施工工艺框图 A 施工前准备工作 a.沥青拌和站的建设:沥青拌和站采用进口设备,最大产量应不小于 200t/h,且应自动计量,称量准确(骨料177。 3kg,沥青177。 ),温度控制好(177。 1℃ ),除尘效果好。 b.材料料场的确定。 根据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对选择料场的材料进行试验,确定符合标准要求并令业主 及监理工程师满意的材料料场。 c.材料的备料。 根据初步确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规格的材料用量,及各结构层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组织备料。 d.进场材料的堆放。 料场的底部采用 20cm 的 C15砼铺筑,砌 24 红砖墙分隔不同规格的集料,以保证集料的质量:玄武岩采用水洗的方法提高沥青的握裹力;为了减少集料的含水量,应在料场设置 2%的坡度,并在坡度较低的一侧设置足够的排水沟,以保证雨水或地表水排出料场外。 e、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 根据优化设计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类型级配曲线,选择已进场或具有施工代表性符合质量要 求的各种矿料,根据矿料颗粒组成,用图表法或试算法确定符合级配曲线要求的各种矿料的配合比例,用马歇尔试验等方法确定出最佳(改性)沥青用量。 并在试验段开工前 28天报监理工程师。 B 试验段的施工 根据技术规范,沥青砼路面施工前,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施工程序和工艺操作详细说明文件,并提交试验路段开工申请,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铺筑试验路段,以检验施工工艺和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及匹配,获得改(性沥)青砼生产施工的技术指针。 C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a.拌和应将集料包括矿粉充分烘干,每种规格的集料、矿粉和沥青都必须分别按要 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 b.石料的加热温度、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均高于 JTJ032- 94 的要求。 侧平石施工方案 ( 1)质量标准 直顺度: 10mm 相邻块高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