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供热是保障北方城镇居民正常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城镇功能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 科学合理规划供热建设利发展,对于提高供热保障能力、满足人民牛活需求、改善大气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喀什地区巴楚县供热重点工作是发展、整合和节能,即加快大型热源建设,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推进供热资源整合,调整优化供热结构:开展供热 节能,实施供热节能改造,做好新技术试点示范。 提高供热保障能力,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9 (1)坚持城市支持村制、城市带动农村的原则,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道路碗化、能源清洁、环境美化、信息畅通等问题,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快存量基础设施的改造,更新和淘汰老旧设施,消除城市安全隐患,利用和整合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完菩基础设施体系,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本项目的提出不仅是色力布亚镇域规划的要求,也是喀什地区相关规划明确 提出的要求。 项目的建设将是对规划要求的具体实施,是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是节能的需要 ‚存稳定能源供应的条件下,将节能作为战略方针长期予以贯彻,发展节能型产业,倡导节能型的生活方式,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 色力布亚镇的供热单位和供热设施分散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分散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全镇供热资源管理分散、设施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的特点。 国家能源政策中节能是重要的环节,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国家能源紧缺,故要求冬季采暖用煤大户必须节煤,本集中 供热工程以高效型的燃煤锅炉为热源,是符合当前节能政策的。 现有小型燃煤锅炉的热效率般不超过 60%,区域锅炉房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为 70%~ 80%。 根据 2020 年度的统计,每建筑平米供暖用煤为 30 公斤。 本项目锅炉房改为集中供热后,每建筑平方米供暖用燃煤叫减少到 186 公斤或更低。 由此可见,本集中供热项目的建设可以取的显著的节能效果,另外节水节电也是相当可观的。 中国能源供应主要依赖于煤炭,目前煤炭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 76%。 为实现 2020年中国 GDP比 2020年翻两番的总体目标,中国政府把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重点,并强调以人为本,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制定利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各项政策措施,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为经济利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的能源。 同时,要注意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倡建设节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注意环境保护。 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的建设将为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等作出贡献,是非常必要的。 (四)项目建设是环保的需要 环保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两大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好我们了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家园。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 识的增强,政府和居民也在环境治理方面给予高度关注,各项环保政策及法规也已相继出台,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色力布亚镇现状的多处分散、低效的家庭供暖,煤渣露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存外面,冬季风大,煤灰到世飞扬。 另外,镇区现状无锅炉房,家庭供暖燃料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较低,热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个体家庭的排烟浓度高,没有完善的消烟除尘设施,煤炭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污染大气环境:分散布置的燃炉灶和许多矗立的矮烟囱,是烟尘污染的主要点污染源。 通过本项目建设的大型集中供热设施,可以逐步清除各种分散家庭小 煤炉,实现色力布亚镇区的集中供热,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集中治理污染物,大大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为还喀什地区蓝天作出贡献。 (五)项目建设是完善色力布亚镇基础设施功能的需要 巴楚县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新农村建设扎实起步,开局良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抓好‘以镇带村’新农村建设模式,全面促进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实施的总体思路为‚个主题、两个突出、三个重点‛,即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突出重点镇建设 ,突出镇中心区建设和发展,重点支持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重点镇,充分发挥重点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促进首都新农村建设。 色力布亚镇存此大背景下,积极开展工作,完善基础设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施功能,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满足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就是一项具体措施。 (六)项目建设是供热整合的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北方供热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再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存供热发展规划和环保政策的指导下,通过政府手段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供热区域管理优势,整合优化供热资源,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培育和引导供热主体向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实现规范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全区的供热保障能力和供热服务质量。 本项目建设是供热整合所必须的。 建设大型集中供热系统代替分散小煤炉供热,具有以下优点: (l)大型供热设备热效率较高,可以提高系统供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 (2)集中设置除尘、脱硫、脱硝等高效环保装置,实现低污染物排放,并节省热 源建设用地; (3)可以大幅度增加锅炉房服务范围,减少锅炉房设置个数,节约热源建设用地; (4)供热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提高,改善工人工作条件; (5)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树立优美的城市形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规划发展型要求,是可行的。 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可进一步完善色力布亚镇的基础设施功能,完成供热整合的目标,因此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第三章 建设项目城镇概况 色力布亚镇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叶尔羌河下游,隶属巴楚县,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要道的重要城镇。 镇区位于巴楚县西南部,距巴楚县城 86 公里,东与阿拉格尔乡接壤,南至叶尔羌河与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相望,西以民生渠为界与英吾斯塘多、琼库尔恰克乡为界,北与伽师县相接。 镇域总面积 280 平方公里,占巴楚县总面积的 %,占喀什市总面积的 %。 色力布亚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巴莎公路横贯镇域,是目前色力布亚镇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 根据上海对口援建计划,在色力布亚镇西侧约 8公里处将新建一条新巴莎公路,规划等级为高速公路。 并将对色力布亚镇至琼库恰克乡之间的道路进行改建,作为未来色力布亚镇与新巴莎公路之间的连接线。 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对色力布亚镇的发展是个新的契机。 色力布亚镇位于叶尔羌河流域所形成的绿洲中下游。 整个镇域地形较为平坦,南部略高于北部,自然坡度在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 %之间,土壤沙化程度较为严重,并且属于地震多发地带。 色力布亚镇属于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特 点是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量稀少湿度低而蒸发量大光热资源丰富。 年平均气温 13 摄氏度,年降水量为 41 毫米左右,全年月照时间达到 24003200 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 毫米,无霜期为 206 天,全年盛行东北风。 色力布亚镇位于叶尔羌河下游,境内干旱少雨,地下水主要依靠河水及渠道灌溉渗漏补充。 叶尔芜河是色力布亚镇境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其上层潜水的矿化度为 10 克30 克/升,属于强咸水,硬度在 30— 60 之间。 (注:叶尔羌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其流域面 积为 万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 74 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 13%。 ) 在水资源珍稀的喀什地区,包括巴楚、麦盖提、莎车、叶域等县,城镇及农田均沿叶尔羌河两岸密集分布,形成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 色力布亚镇尘镇总面积 280 平方公里,其中农田面积为 万亩(约 平方公里).包含基本农田 86533 亩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 ),一般农田为 38467亩( )。 一般农田中部分农田的盐碱化程度较高,面积约为 万亩( 12 平方公里)另外沙漠半沙漠面积为 万亩( 10 平方公里)戈壁面积为 3万亩( 20 平方公里)。 此外,色力布亚镇还有天然胡橱材 万亩( 平方公里)、天然红柳林 万亩( 28 平方公里)、人工林 万亩( 平方公里)、草场面积 5万亩 ( )。 清末,这里只是个有 20 余户人家的小村庄,属巴楚州西南区辖,以后逐渐形成集镇,到民国 27 年(公元 1938 年)时,形成色力布亚庄,次年分全境为四多,色力布亚镇属南庄。 民国 30 年( 1941 年)为亲苏区,民国 32 年( 1943 年)编制保甲为利民乡。 新中国成立后, 1950 年成立色力布亚区,下辖 8个乡;1958 年改为色力布亚人民公社, 1961 年又改为区,下辖 3个公社, 1964 年再发恢复包力布亚公; 1970 年改为东方红公社, 1977 年恢复原名;到 1984 年改为色力布亚镇并沿用至今。 色力布亚镇辖 4 个居委告, 19 个行政村, 2020 年总人口为 万人,其中镇区居民 万人。 维族人口约占到总人口的 99%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镇。 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经济发展 2020 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同比增长了%。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同比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三次产业结构(增加值结构)为 93: 29:。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8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910元。 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第四章 项目需求与建设规模分析 城镇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2020 年色力市亚镇镇区域镇建设用地面积为 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约为 万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21 平方米。 各项建设用地数量及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情况见下表。 目前的色力布亚镇城镇建设呈现出明显的马路经济特征,城镇发展基本沿现状东西向的巴莎公路和南北向的现状道路自发展开。 尤其在巴莎公路两侧,商业十井集聚,包括商业街、小商品市场、农贸综合批发市场等是色力布亚镇最主要的生活商业街。 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集贸市场用地 色力布亚镇自发形成的集贸市场十分发达。 目前的市场区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在镇政府北恻的小商品市场区,以固定经营的室内性质市场为主;第二处位于镇区西恻,是主要应对巴扎日流动经营的室外性质市场,其中又包含了瓜果、煤炭、农贸以及禽畜产品四个小市场,目前全部是露天经营,环境较差。 教育机构 色力布亚镇现有完全中学所,位于南北大道东侧,总占地面积 公顷。 色力布亚中学现有 52 个班, 201 个老师,2567 名学生,其中高中 16 班. 379 名学生。 另外还兼备一部井职业教育内容,教授园艺、木工、刺绣、美发、缝纫以及电器修理。 该学校目前为多民族混台学校,开展简单的双语教学,但汉语教学能力十分薄弱。 色力布亚中学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目前中学教学楼卫宿舍建筑不足,学生数量较多,对管理造成较大不变。 色力布亚镇现有 小学三所。 中心小学位于色力布亚中学南恻, 28 班 1090 名学生,45 名老师,为多民族混合学校。 中心小学受到周边小商品市三岔口镇上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场必置清真寺的干扰较大。 第三小学位于巴莎公路北, 7个班 14 名教师,为维语学校。 第二小学位于巴莎公路南, 16 个班 647 名学生, 50 名老师, 95%为维族学生。 除中心小学外,二小与三小教学案件十分简陋,尤其是二小,目前仍使用简易彩钢房作为教室。 色力布亚镇目前仅有所幼儿园,位于第二小学北侧,为双语幼儿园。 共有儿童 510 名,其中汉族儿童 15 名,另有教职员工 46名,其中 13 名保育员, 33 名老师。 目前幼儿园场地硬化已经完成但缺乏绿地及树木遮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