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集团常州轧辊制造公司锻钢冷轧工作辊通用技术条件(15页)-工艺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 9Cr2W 的材料。 在 条表 1 中增加材料 8Cr3MoV、 8Cr5MoV 及化学成份,根据国标统一材料命名,将材料 85Cr2MoV 重新命名为 8Cr2MoV。 在 条表 5 中增加了 8Cr3MoV、 8Cr5MoV 材料的淬硬层深度。 随着轧机的发展,原有标准中推荐的材料已不能满足需求,而8Cr3MoV 和 8Cr5MoV 材料的耐磨性、淬硬层深度等能满足现代化轧机生产的要求,且该两种材质的冷轧辊已在全国各大钢厂得到广泛应用,故此本送审稿在冷轧辊材料中增加了该两种牌号。 新材料 8Cr3MoV 主要技术性能介绍 国内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组织研制开发,我公司从 1993 年开始研制,历经实验室试验、化学成份设计筛选确定,材料性能参数测定 、热处理工艺试验、实物解剖检测、试制上机使用考核,并于 1997 年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和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属国家级新产品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现已在各大钢厂推广使用,其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⑴ 材料化学成份: 钢 号 化学成分 % Wt C Si Mn Cr Mo V Ni Cu S P 8Cr3MoV ~ ~ ~ ~ ~ ~ ≤ ≤ ≤ 在成份设计中 , C、 Si、 Mo、 Ni 四种元素的含量范围较宽,在工作辊的实际设计制造时,可根据轧机不同的使用工况条件进行选择。 如高硬度有色铝箔轧机用工作辊,元素 C、 Si 含量较高,当设计有效淬硬层深度小于 20mm 时, Ni、 Mo 较低等。 ⑵ 有效淬硬层深度确定 对不同辊身直径、不同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方案。 为确定有效淬硬层深度,设计与冷轧工作辊结构尺寸相似的解剖检测辊,热处理后在磨床上逐层磨削检测肖氏硬度,经过多次试验和检测而获得了有效 7 淬硬层深度的数据。 8Cr3MoV 材质的 工作辊辊身有效淬硬层深度 辊身直径 ( mm) 辊身表面硬度范围 ( HSD) 3% Cr 材料 ( 8Cr3MoV) 有效淬硬层深度 (mm)不小于 ≤ 300 ≥ 95 15 90~ 96 20 75~ 90 — 301~ 500 ≥ 95 20 90~ 96 25 75~ 90 — > 500 ≥ 95 20 90~ 96 25 75~ 90 — 注: 淬火方 式 为感应 加热 淬火。 新材料 8Cr5MoV 主要技术性能介绍 随着国内冷轧板带产品结构调整,要满足市场需求的汽车板、家电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轧制要求,对辊身的耐磨性和组织均匀性提出了新的 要求,在 8Cr3MoV 材料基础上, 1995 年开始了 8Cr5MoV 新材料的研制工作,我公司也经历了研制工作的全过程,并在 2020 年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和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属国家级新产品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现已在各大钢厂推广使用,其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⑴ 材料化学成份 钢 号 化学成分 % Wt C Si Mn Cr Mo V Ni Cu S P 8Cr5MoV ~ ~ ~ ~ ~ ~ ≤ ≤ ≤ 与 8Cr3MoV 相比,主要是 Cr 元素含量适当提高,使碳化物组织形态得到改善,耐磨性和效透性相应得到了提高。 8Cr5MoV 是目前国内外的冷轧辊的主流材料,为有高我国冷轧辊的竞争力,提高了杂质元素 S、P 的控制要求。 ⑵ 有效淬硬层深度确定 8 同样采用解剖检测方法,对不同辊身直径、不同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方案,经多次试验,获得了有效淬硬层深度的数据。 从试验数据可得,在同等条件下 8Cr5MoV 的有效淬硬层深度也得到了提高。 8Cr5MoV 材质的 工作辊辊身有效淬 硬层深度 辊身直径 ( mm) 辊身表面硬度范围 ( HSD) 5% Cr 材料 ( 8Cr5MoV) 有效淬硬层深度 (mm)不小于 ≤ 300 ≥ 95 15 90~ 96 20 75~ 90 — 301~ 500 ≥ 95 25 90~ 96 30 75~ 90 — > 500 ≥ 95 25 90~ 96 35 75~ 90 — 注: 淬火方 式 为感应 加热 淬火。 因未注尺寸公差已引用专门的公差标准,因此将原标准的 条 中的图样上辊身未注尺寸公差按 GB 1800 中规定的公差等级 IT14 级改为应执行 GB/T 18042020 m 级。 由 于 现行 的 GB/T 1184 1996 标准将未 注 圆柱 度 公差 等 级分 为 H、 K、 L 三级,故将 辊身未注圆柱度应不低于 8 级改为应执行 GB/T 11841996 K 级。 关于软带宽度的确定 GB/T1331491 中软带宽度定义为“ 从辊身端面 沿母线测量至硬度达到图样要求处的距离”。 对辊身端部小倒角、小圆角来讲,软带宽度的定义应无异议。 但近十年来,随着冷轧机(冷轧辊)设计的改进, 端部结构也出现多种形式, 冷轧辊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原软带定义显得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