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青龙场特大桥钻孔灌注桩监理实施细则(32页)-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设计 主控项目 ( 1) 混凝土 应 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 试配 、试件检测后经 调整 确定。 配制成的混凝土应能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指标和施工工艺等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项目应符合表 的规定。 当设计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无具体要求时,应按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附录 G 确定。 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13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表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试验方法 备注 1 坍落度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 2 泌水率 3 含气量 4 抗裂性 本标准附录 C 5 抗压强度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 GB/T50081) 6 电通量 本标准附录 H 7 弹性模量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 GB/T50081) 根据结构所处环境类别、设计要求等进行试验 8 抗冻性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 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GBJ82) 9 耐磨性 《水泥胶砂耐磨性试验方法》 ( JC/T421) 10 抗渗性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试验方法》( GBJ82)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同强度等级、同性能的混凝土进行一次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 当使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发生变化时,均应重新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 监理单位见证配合比选定试验或平行检验并检查确认配合比选定单。 ( 2)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具体要求的,当骨料的碱 — 硅酸反 应砂浆棒膨胀率在 %~ %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表 的规定;当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在 %~ %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表 的规定外,应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 试验方法可采用本标准附录 J规定的方法一或方法二。 表 混凝土最大碱含量( kg/m3) 设计使用年限级别 一( 100年) 二( 60年) 三( 30年) 环境条件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含碱环境 * * 注: ① 带 *号项目混凝土必须换用非碱活性骨料。 ② 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 其中,矿物掺和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计算。 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粉煤灰总碱量的 1/6,矿渣的可溶性碱量取矿渣总碱量的 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硅灰总碱量的 1/2。 ③ 干燥环境是指不直接与水接触、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不大于 75%的环境;潮湿环境是指直接与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14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水接触、干湿交替变化的环境、水下或与潮湿土壤接触以及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大于 75%的环境;含碱环境是指直接与海水、含碱工业废水、 钾(钠)盐等接触的环境;干燥环境或潮湿环境与含碱环境交替变化时,均按含碱环境对待。 ④ 处于含碱环境中的设计年限为 60年、 30年的混凝土工程,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的同时,应对混凝土表面作防水、防碱涂层处理。 否则应换用非碱活性骨料。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 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一次总碱含量计算。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计算。 监理单位检查计算单。 ( 3) 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 凝材料总量的 %。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 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一次 氯离子总含量 计算。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计算。 监理单位检查计算单。 ( 4)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 应 满足 设计 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 — 1~ 2 的规定,当化学侵蚀介质为硫酸盐时,混凝土的胶凝材料还应符合表 — 3的规定。 胶凝材料的抗蚀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 K的方法试验不得小于。 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15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表 — 1 钢筋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kg/m3) 环境类别 环境作 用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级别 一( 100 年) 二( 60 年) 三( 30 年) 最大水胶比 最小胶凝 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 最小胶凝 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 最小胶凝 材料用量 碳化环境 T1 280 260 260 T2 300 280 260 T3 320 300 300 氯盐环境 L1 320 300 300 L2 340 320 320 L3 360 340 340 化学侵蚀环境 H1 300 280 260 H2 320 300 300 H3 340 320 320 H4 360 340 340 冻融破坏环境 D1 300 280 260 D2 320 300 300 D3 340 320 320 D4 360 340 340 磨蚀环境 M1 300 280 260 M2 320 300 300 M3 340 320 320 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16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表 — 2 素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kg/m3) 环境类别 环境作 用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级别 一( 100 年) 二( 60 年) 三( 30 年) 最大水胶比 最小胶凝 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 最小胶凝 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 最小胶凝 材料用量 碳化环境 T1, T2,T3 280 260 260 氯盐环境 L1, L2,L3 280 260 260 化学侵蚀环境 H1 300 280 260 H2 * * 300 300 H3 * * * * * * H4 * * * * * * 冻融破坏环境 D1 300 280 260 D2 * * 300 300 D3 * * * * * * D4 * * * * * * 磨蚀环境 M1 280 260 260 M2 300 280 260 M3 * * 300 300 注:“ * ”表示不宜采用素混凝土结构。 表 — 3 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要求 环境作 用等级 水泥品种 水泥熟料 中的 C3A 含量, % 粉煤灰或 磨细矿渣 粉的掺量, % 最小胶凝 材料用量, kg/m3 H1 普通硅酸盐水泥 ≤ 8 ≥ 20 300 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5 — 300 H2 普通硅酸盐水泥 ≤ 8 ≥ 25 330 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5 ≥ 20 300 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3 — 300 H H4 普通硅酸盐水泥 ≤ 6 ≥ 30 360 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5 ≥ 25 360 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3 ≥ 20 360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 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一次计算。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 法:施工单位计算。 监理单位检查计算单。 混凝土施工 主控项目 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17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 1)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 序 号 原 材 料 名 称 允 许 偏 差 ( %) 1 水泥、矿物掺和料 177。 1 2 粗、细骨料 177。 2 3 外加剂、拌和用水 177。 1 注:① 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 ② 当遇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 的用量。 检验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复 称、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 2)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 1次。 监理单位 全部 检查 测试结果。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石含水率测试,提出施工配合比。 监理单位 见证试验,确认施工配合比。 ( 3) 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偏差不宜大于177。 2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 50 m3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 1次。 监理单位 全部 检查 测试结果。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进行坍落度测试, 监理单位 见证试验。 ( 4) 冬 期施工时,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 应 低于 5℃ ;夏期施工时,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 30℃。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测温 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 监理单位 至少测温 1次。 检验方法:温度测试。 ( 5) 当设计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有要求时,其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弹性模量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的终张拉 /放张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 b. 标准 .条件养护 28 d 弹性模量试件 不得少于一组。 c. 其他条件养护试件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规定制作弹性模量试件。 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的次数为施工单位制作试件检验次数的 20%或 10%,但至少一次。 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18企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 6) 水下混凝土浇筑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测量。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 7) 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水下混 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 倍。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根桩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混凝土试件不得少于 2组;每个桩基础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数量为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 20%、 10%,且不少于 2组。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和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 8) 桩身顶端必须清理上层浮浆露出新鲜混凝土面。 桩顶高程和主筋伸入承台的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测量。 ( 9) 钻孔 桩桩身混凝土应匀质、完整。 其检验必须符。20xx年青龙场特大桥钻孔灌注桩监理实施细则(32页)-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