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人到摇钱树-如何让企业网站起死回生(doc)-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20年 1月 22日,在納斯達克大 跳水 3個月之前,筆者的 阿奇行銷 專欄發表了題為《中國網路業患了 巨人症 》的文章 (任何一個中文搜索引擎均能檢索到 ),希望當頭棒喝那些昏了頭的人們,然而可以想像的結局是:無人理睬。 互聯網來得太快了,筆者 1995 年上網算是 比較早的了,屈指算來也不過 6年時間。 突如 其來的互聯網,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將企業裹挾進滾滾狂潮中,企業來不及吸收、來不及思考、來不及消化,只有囫圇吞棗建網站。 因為不大懂,企業網站只能在企業對互聯網的種種臆想與誤見下豎起來。 其中網路服務商當然難辭其咎,而作為出錢的老闆不大懂互聯網,對要建的網站缺乏合理的目標、對網站品質優劣缺乏基本的判斷力,網站又怎麼能建得好呢。 我們來看看造成企業網站成 植物人 的 不大懂 ,有哪些具體表現: 一、上網內涵 1. 網 的商業潛力 網 究竟是什麼。 這裏不必去討論 它的學術定義,我們關心的是, 網 對企業來講,意味著什麼。 現在已經可以看得出來,互聯網是使文明水準上臺階的一項革命性發明。 其功勳地位,只有文字、電等少數幾項基礎性發明可與之相提並論。 文字的發明,使人類的物質生存經驗、精神智慧等等重要資訊可以一代代穩定地傳承下來,這樣人類的文明才走上了加速進步之道。 相比之下,其他的動物種類沒有語言文字,只能靠遺傳密碼本能地重複祖先的固定生存軌跡,不能有實質意義上的生存進步。 而電的發明,則是一場意義深遠的能源革命。 電,可以說是現代物質文明的基石。 為什麼一停電,大家就渾身彆 扭,因為什麼事都幹不了,習慣的正常生活陷入癱瘓。 互聯網則將是聯匯人類所有資訊的基礎通訊、資訊網路。 聯匯人類所有資訊 ,請試著想像一下它的無聲力量。 人類文明進步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資訊記錄、交流技術不斷進步的過程。 你能設想這樣的情形嗎。 紐約股市的每日行情資訊,由一大班子人花數天時間刻上竹簡,再由馬車車隊運到海港,由大木船爬過大西洋,再由馬車車隊橫穿歐洲,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 無論是取道太平洋還是大西洋,中國股民看到竹簡上的紐約股市行情,一定是幾年之前的歷史記載了。 上個世紀之初在大上海,蔣介石炒股 挖 第一桶金 的那個年代,倫敦證券交易所的行情,是靠人手寫在黑板上的,定時有馬仔拿著黑板擦和剛收到的電報,上來更新行情資料。 現在呢, 馬甲 們聲嘶力竭交易的景觀尚未退出歷史舞臺,但越來越多的人舒適地在家用電腦上吞金吐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10 页 共 80 页 銀,通過自動撮合系統靜悄悄地幹著驚天動地的大買賣。 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小例子。 再從通訊交流來看,從面談、 神行太保 、千里馬、驛站、電話、可視電話到互聯網,人類的資訊交流完成了一個螺旋式上升的輪回。 面對面方式的資訊交流最充分、最快捷,但最大的局限是交流雙方的物理距離必須靠得很近。 超出百米 ,嗓子喊破了對方都可能聽不見。 靠 神行太保 、千里馬、驛站系統,交流雙方可以互隔千里,但傳遞的資訊只有文本形式,而且費時很長。 電話的發明解決了異地即時的交流難題,然而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交流的僅僅是音頻資訊。 可視電話前進了一步,交流雙方可以即時地、虛擬地 面談。 互聯網則徹底地打破了既有通訊方式的種種局限,使通訊交流變得隨心所欲,可以即時可以異時,可以純文本也可以音視並茂。 互聯網的技術發展總趨勢,一是 招安 既有的資訊、通訊網絡,使人類的資訊通訊管道整合到一個 大一統 的基礎平臺上, 三網合一 的探索就 是這種趨勢的端倪。 二是終端載體的多元化。 目前,互聯網的終端載體還局限於電腦,沒有電腦電話線的人還享受不到 網 的好處和樂趣。 再往下發展,終端載體的種類必將極大豐富,比如已經出現的手機上網、電視上網、資訊家電等等,都是這種趨勢的具體體現。 不僅視覺終端載體的種類會極大地豐富,聽覺 (也許還包括觸覺、味覺、嗅覺等一切感覺形式 )終端載體也會開發出來。 也許某一天的清晨,酣睡中的你被一陣鈴聲吵醒 —— 鈴聲是你在網上設定的叫早提醒、通過一體化家電在臥室的揚聲器傳出的。 你揉揉眼睛,拍兩下手,天花板變成了互聯網的一個 終端顯示幕,上面馬上顯示你定制的各種資訊,比如最新新聞、今天本地天氣、你今天要辦的要事、最新的 Email 來函„„也許還有激勵你起床的一句名言警句,以你崇拜的智者形象的伴音出現。 假如你不是那麼懶,能一躍而起,你會選擇拍三下手,那麼所有上述定制資訊,會變成聲音,通過一體化家電設在各房間的揚聲器讀給你聽。 你一邊進出衛生間、廚房、餐廳忙碌著,一邊收聽這些資訊,然後還口述 Email 回函,你 汪汪 兩聲就直接以聲音郵件的方式發出去了,如你 喵喵 兩聲,則會先變成文字檔案再發出去。 如果你覺得著急需要馬上與來函 人張總面談,你盯著對面牆上的一大幅山水畫,連叫兩聲 張總張總我是翠花 張總張總我是翠花 ,那幅山水畫變成了另一個顯示幕,上面一閃一爍地蹦出幾個大字: 聯繫中,請稍後。 一分種後,顯示變為 正在休息,恕不接待 ;或者 聯繫成功 ,接著是張總睡眼惺忪的即時畫面,他打個哈欠對著你說 翠花啊,酸菜備好了嗎。 中午要接待趙本山,出不得岔子啊。 互聯網就是這麼一種資訊、通訊網絡。 實際上,它是人類整體擁有的一個 大一統 神經系統,神經末梢則延展到世界的每個角落,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方式的終端載體,逼近無數個人腦。 它是一種全人類一體的無障礙資訊大通道。 隨著生物高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的神經末梢還必將跨越視覺聽覺等感覺形式,直接以人腦為終端載體、直接連通千千萬萬個人腦。 到那時,互聯網資訊 直銷 進入大腦,無須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各個體意識直接上網獲取資訊、相互交流,語言可以 下課 ,鍵盤早進博物館了。 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 歐美早就有科學家開始體裏植入晶片一類的試驗了。 最新新聞資料:《專家破譯腦信號發現 人腦將直接操控電腦》 (2020年 3月 26日補充 ) 美國布朗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做了一項動物腦電波與電子資訊轉換的研究和試 驗發現,這些動物只需運用思想,便可控制電腦螢幕上的滑鼠移動。 科學家們據此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人類也許能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11 页 共 80 页 夠直接用大腦控制電腦的操作,可以與電腦進行直接的思想交流,人腦與電腦之間將實現類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據日前出版的《自然》雜誌報導,布朗大學的科學家們不久前培訓了 3只會操作電腦的恒河猴,他們先訓練這 3只猴子使用操作杆,控制電腦螢屏上的綠色光點,如果與另一粒紅色光點重疊,猴子就能得到物質獎勵 —— 一杯可口的桔汁。 久而久之,猴子掌握了操作方法。 第一步試驗成功後,科學家們在猴子大腦內插入十分微小的電極,電極 所處位置是猴子大腦用來控制身體行動的部分。 安裝結束後,科學家們讓猴子看著螢屏上的紅點。 這時,猴子大腦發送出的資訊被電極接收,再傳給電腦。 在電腦的控制下,螢屏上的紅點也準確地落入規定的位置。 電極能夠對猴子在操縱電腦操作杆時腦部產生的信號進行記錄,科學家將這些信號轉變成數學代碼,以便監控猴子在進行上述操作時需要哪些具體的腦信號。 在科學家對猴子的腦信號進行了適當的編碼之後,他們將操作杆撤除,但電極記錄下的內容顯示,猴子的大腦依然在產生與操縱操作杆時相同的信號。 這意味著如果在人腦中也安裝類似的電極,那麼人腦與 電腦之間就基本可以實現直接溝通。 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只對上述猴子大腦中的 6個神經元發出的控制信號進行了記錄,這種電極所能夠接收腦電波的數量很小,只能夠接收大腦中 6個細胞發出的資訊,並轉變為電子資訊。 參與試驗的科學家們表示: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利用簡單的數學公式再加上一種生物系統的配合,我們可以提供有效的人機界面解碼能力,這種能力有助於那些神經細胞遭到破壞的殘疾人更方便地操作電腦。 這一試驗的成功也意味著生物腦電波發射出的資訊可以轉化為電子資訊。 科學家米加爾塞拉亞表示: 將生物大腦發射出來的資訊 ,轉化為電腦可以識別的指令,只需要 3分鐘的時間。 試驗中所用的電極十分常見,同醫學上用於治療帕金森綜合症所用的電極十分相似。 但是,伊利諾利州西北大學的生理學及生物醫學系教授桑德羅伊瓦爾迪 卻表示: 上述研究無疑是一個突破,但更多的研究工作還有待完成。 布朗大學的科學家承認,在殘疾人直接與電腦進行腦部交流之前至少還要等上較長的時間。 但他們表示: 在人腦中安裝電極是可行的,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方法很有前途,殘疾人將來完全可以不必動手就能夠操作電腦。 來源:《生活時報》 2020年 3月 26日 (作者 石湧 ) 2. 網 與企業資訊流 瞭解了互聯網的本質,回頭再看這麼個互聯網,對我們企業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極大的利益機會。 為什麼。 因為企業畢竟也是人類個體的一種集合,一種有商業目標、有合法秩序的集合。 只要是 人 的集合,互聯網就有極大的施展空間。 企業經營涉及到人、財、物資源,企業用以獲取利潤的價值創造 (產品或服務 ),就是在這三類資源的配置使用中實現的。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人力資源,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 沒有人,一切都無從談起。 而企業的每個大活人,上至董事長總經理,下到基層員工,要為企業創造所期望的價值 ,(1) 都必須保有一定質與量的資訊; (2) 都必須與他人發生資訊交流。 這裏提 到的 他人 ,至少包括同事,有的職位還包括客戶、合作夥伴、供應商、政府管理人員或媒體等等 外人。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80 页 先看第一點,每個員工都必須保有一定質與量的資訊。 這裏的 資訊 包含既有的知識、技能、經驗積累,同時,還包括在工作過程中新產生的資訊。 各人所擁有資訊的質與量,實際上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其商業價值。 比如說,企業老總擁有豐富的經營管理技能與經驗,總工程師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他們擁有資訊的質高量大。 相比之下,一個初出茅廬的新員工, 擁有資訊的質與量就低得多。 再看第二點,每個員工的保有資訊都必須與他人發生交流。 如果不交流,他們承載的資訊品質再高再多,對企業而言,也一文不值。 企業的價值創造 (產品 /服務 ),就是在有序的資訊交流中產生的。 資訊交流的質與量,決定了企業價值創造的能力。 比如,一個再能幹的總經理,如果不掌握企業情況,不與其他員工發生資訊交流,就無法做出正確決策;他的決策再精當,如果後續的資訊交流受阻 (指令發不出去或者下屬不執行 ),也毫無價值。 一個似乎無須專業技能的體力勞動職位 (例如保潔員 ),如果不瞭解並認可企業在環境清潔方面的 具體要求、職責、可用的資源 (墩布、洗滌劑、口罩、手套等 )等資訊,也無法勝任。 這是從企業員工角度看,再從企業的角度,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其經營過程同時包含著兩個資訊流的迴圈,一是內部資訊流,另一個是內外資訊交流。 (1) 企業內部資訊流 企業的內部資訊流指的是,企業內各員工保有資訊及其交流的組織管理。 這裏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例 1: 人盡其材 是每個企業用人的一大理想,但是很多企業常常在某員工離職之後,才發現該員工在某個特定方面具有很強的能力或資源優勢沒有用上。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員工保有資訊組織不 足造成的。 企業應對新員工的保有資訊做一次全面的評估,你不僅要看到人家對應於招聘職位的資訊,還要看到其他看上去無關的所有資訊,因為該員工承載的所有資訊,都是你企業可以善加使用的資源。 如果不用,那就是浪費。 筆者管理過的一家企業,有個文文靜靜的女孩,幹的是技術活兒,沒想到她的父親是該企業所在轄區政府的稅務局長。 這一資源,對於企業的政府公關價值如何。 不用多說了吧。 例 2:企業各部門員工之間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說說笑笑的,但對對方的工作瞭解甚少,常常出現產品開發人員不瞭解經營情況,行銷人員對自 己賣的產品不甚了了。 這種常見的閉鎖病,是因為內部資訊交流組織不足。 企業應該根據自身規模、業務特點等因素,規劃出一套有效的資訊交流組織機制,比如企業重大資訊內部通報制度、管理例會、定期員工大會、企業內網、員工通訊等等。 絕大部分企業都有每週管理例會的制度,但這種例會的效果如何,不同企業之間差別很大。 這一重要資訊交流機制,在不少企業成了一個走過場的鬱悶程式,一副有事議事、無事退朝 的做派。 例 3:一兩位關鍵員工一走,給企業造成致命打擊的例子,我們時不時地總能聽到。 這種問題的根源,也在於內部資訊交流的組織管理 薄弱。 管理也好、銷售、產品研發也好,無論那方面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