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油气管道scada系统维护规范(36页)-石油化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生。 h) 系统克隆 1) 用克隆软件和专用 硬盘对服务器和工作站进行整个系统 克隆; 2) 克隆好的系统 必须贴上服务器或工作站编号和克隆日期。 i) 填写上位机系统测试记录表(见表 )。 下位机( PLC)系统检测 a) PLC机柜的检查 1) 机柜内线号、电缆挂牌、器件标志牌、螺丝、线槽盖、地沟盖板和配线图应齐全,若有缺失处应补齐; 2) 轻轻拽动机柜内非弹簧端子的接线,确保紧固; 3) 机柜内布线应整齐和无临时线; 4) 检查防雷器、安全栅和接地极电阻值性能应符合要求,其接地线应规格正确、齐全、连续和安装牢固; 5) 检查柜内与户外电缆沟的密封性,确保其完全隔离; 6) 通过检查与更换确保盘灯、音响器、门锁、风扇和电线插座等配套设施完好 ; 7) 进行机柜内的清洁工作,使模块和端子表面无积尘 ,风道畅通; 8) 填写 PLC机柜检查表(见表 )。 b) PLC性能检测 1) 检查 PLC内存的利用率; 2) 查看 PLC系统在程序运行时的扫描周期; 3) 填写 PLC 性能测试记录(见 表 )。 回路模拟测试 a) 选取重要工艺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通道性能测试,总测试量应不少于总通道 数的 20%。 b) 数字量输入回路模拟测试 1) 对照 PLC/RTU机柜端子接线图,从机柜的接线端子处输入信号; 2) PLC/RTU数据表、服务器数据库、操作员画面,接收及显示的数据应与输入信号一致; 3) 填写 数字输入回路模拟 测试表 (见 表 )。 c) 数字量输出回路模拟测试 1) 对照 PLC/RTU机柜端子接线图,将数字信号接收器接入机柜的接线端子; 2) 从操作员工作站发出命令; 3) 服务器数据库、 PLC/RTU数据表和数字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的数据,应与操作员工作站发出命令一致; 4) 填写 数字输出回路模拟测试表(见 表 )。 d) 模拟量输入回路模拟测试 1) 对照 PLC/RTU机柜端子接线图,从机柜的接线端子处输入模拟信号; 2) 模拟信号应按照工程量范围的 0、 25%、 50%、 75%、 100%分别给出; 3) PLC/RTU数据表、服务器数据库、操作员画面,接收及显 示的数据应与输入信号一致; 4) 填写 模拟量输入回路测试表 (见 表 )。 e) 模拟量输出回路模拟量测试 1) 对照 PLC/RTU机柜端子接线图,将模拟量信号接收器接入机柜的接线端子; 2) 从操作员工作站按照工程量范围的 0、 25%、 50%、 75%、 100%分别给出模拟信号; 3) 检查服务器数据库、 PLC/RTU数据表和模拟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的数据,应与操作员工作站发出数据一致; 4) 填写 模拟量输出回路测试表(见 表 )。 调节型受控设备控检测 a) 在站控机上记录受控设备初始下的状态(如:给定值: 5MPa、阀位:70%开度、小于 10%阀位开度限位、“远程”状态和非“故障”状态)和功能参数(如:反作用、自动状态、采样时间: 、死区: %、偏差报警:>︱ 2%︱、测量范围: 2MPa~ 6MPa、区间限位: 1500r/min~2900r/min、比例系数: P= 100%、积分作用次数: I= 10次 /min和微分时间: D= 0min); b) 确认或建立具有其安全检测的环境条件与措施; c) 在站控机上选择到待测受控设备调节回路画面,将“手 /自动”选择按钮选择在的“手动”状态; d) 按照给定值量程的 0%(或 10%)、 50%和 100%(或 90%) 3个点,先给定 3个 正行程值,再给定3 个反行程值,分别记录受控设备在站控机上的(阀位或转速)显示值和就地显示器(阀位标牌指示器或变频器数字显示器)上的显示值; e) 在确认站控机上的显示值和就地显示器上的显示值正确后,调节回路的手动控制功能检测结束; f) 当站控机上的显示值与就地显示器上的显示值不一致时,在确认就地显示器技术状态完好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就地显示器的显示值调整站控机上的显示值,然后重复 ce步操作; g) 根据需要再进行区间限位功能检验时,改变手动输出量,在区间限位内受控设备应受控于调节回路;在区间限位外受控设备不应受控于调节回路 ,同时应产生报警信息; h) 恢复受控设备初始下的状态和功能参数; i) 选择到待测受控设备调节回路画面,将“手 /自动”选择按钮选择在的“自动”状态; j) 当系统稳定后,在调节回路画面上按量程的 5%,并是安全方向改变给定值,观察系统的静态 偏差、响应时间和稳定性。 然后再按反方向等幅值的改变给定值,观察系统的静态偏差、响应时间和稳定性; k) 在确认系统的静态偏差、响应时间和稳定性满足工艺要求,并且已留够其使用裕量后,调节回路的自动控制功能检测结束; l) 当系统的静态偏差、响应时间或稳定性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首先确认或设定采样时间为 、死区为 %和积分作用次数 I为 10次 /min(该值有利于减少设备的磨损),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系统静态偏差过大的问题多数是受控设备本体出现了问题,对此需要对受控设备进行调整;系统响应时间过慢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比例系数 P(调节输出 /偏差输入)方法解决;系统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减少比例系数 P(调节输出 /偏差输入)方法解决;在调整系统响应时间与稳定性的过程中的存在着相互影响。 对此需要兼顾进行,以找到最佳比例系数 P。 然后重复j,k步操作 ,到此调节回路的自动控制功能检测结束; m) 在动作过程中和动作结束的情况 下所有开关量(一般包括:开限位、关限位、远程 /就地、故障状态)、所有模拟量(一般包括:被调参数测量范围、被调参数给定值、调节输出值、采样时间、死区、偏差报警值、区间限位值、比例系数、积分作用次数和微分时间)和所有功能选择(一般包括:正 /反作用、手 /自动状态和无扰动切换)状态应正确; n) 填写 调节型受控设备测试记录 (见 表 )。 SCADA系统冗余测试 a) 服务器或工作站冗余 功能 1) 执行主、备服务器或工作站切换命令; 2) 备用服务器或工作站 B,应切换成主用服务器或工作站,主用服务器或工作站 A,应切换成备用状态,且系统工作正常; 3) 重复一次 a的操作。 b) 网络冗余功能 1) 断开主用网络 A,备用网络 B应切换成主用网络,服务器或工作站应运行正常; 2) 接通网络 A,网络 A应切换成备用工作状态,服务器或工作站应运行正常; 3) 对网络 B,执行一次 ab的操作。 c) PLC(及 RTU)电源冗余功能 1) 断掉电源 A,确认 PLC(及 RTU)系统工作正常,恢复断掉电源 A的供电; 2) 断掉电源 B,确认 PLC(及 RTU)系统工作正常,恢复断掉电源 B的供电。 d) PLC(及 RTU)控 制器冗余功能 3) 停掉控制器 A,确认 PLC(及 RTU)系统工作正常,恢复控制器 A的工作; 1) 停掉控制器 B,确认 PLC(及 RTU)系统工作正常,恢复控制器 B的工作。 e) PLC(及 RTU)控制网络冗余功能 1) 断掉控制网络 A,确认 PLC(及 RTU)系统工作正常,恢复控制网络 A的工作; 2) 断掉控制网络 B,确认 PLC(及 RTU)系统工作正常,恢复控制网络 B的工作。 f) 填写 SCADA系统冗余测试表(见 表 A16)。 清灰 应对所有服务器、工作站、 PLC模板和机柜进行彻底的清灰。 36个月维护 : 每 36 个月 应对输油气管道 SCADA 系统 进 行一次全面的检查评估。 在进行 检查 评估工作前应编制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检查 评估工作 过程中应统一协调、相关专业配合、严格执行审批 方案和有关规范规定。 维护方案和 检测方法按照 QSY GD180 《油气管道 SCADA系统检测规范》执行。 资料管理 各种检修检定(测试)记录、定期维护检修计划表和巡回检查记录 应做到项目齐全、页数完整、数据准确,保存期为 3年。 各种图纸应做到齐全完整和内容准确。 当图纸内容发生变化时,应在原图上注明。 当图纸内容变化很多时,应及时重新绘制。 各种 SCADA系统 设备说明 书、技术文件、制度 、标准和规程应齐全完整、定柜存放和分类保管。 应 有一整套 SCADA系统设备随机资料存入档案室。 借阅 资料一律登记,所有的借阅资料不得损坏或丢失。 电子文档要留有备份,并存放在温度、磁场和湿度符合要求的地点。 建立检查、整改、大修与大事记原始记录,保存期为 5年。 资料的更新要经过主管部门批准,不准擅自更改。 8 故障处理 故障分级: 一般故障: 非系统性故障, 非重要 (不参与控制) 工艺参数和设备 状态 显示不正常, 中心和站控系统工作正常, PLC和 RTU系统工作正常, 没有影响对管道生产运行的监控和操作 的故障为一般故障。 重要故障: 造成部分系统无法运转。 重要(参与控制特别是参与连锁控制)工艺参数和设备状态显示不正常, 服务器、 工作站 、 PLC不能实现双机热 备 等故障,没有造成超前保护和 ESD程 序动作,通过手动方式还能维持管线运行,对管道生产运行产生重大 影响 的故障为重要故障。 紧急故障: 系统瘫痪、 造成 整条或部分管线不能正常运行的故障皆为紧急故障。 响应时间 在没有不可抗力影响下,例如: 地震、洪水、冰雪、飓风等自然灾害造成道路无法通行,以及 修路或其它原因造成交通堵塞而又无法绕路通行的情况下,规定以下响应时间。 一般故障: 维 护人员 24小时内到达现场, 48 小时内解决 故障。 重要故障: 维护人员 8小时内到达现场, 24小时内解决 故障。 紧急故障: 维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