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食品行业浅析(doc12)-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掌握在卫生部的手中。 然而这种独家垄断的审批制度产生了行业的排它性,其审批机构全由卫生部系统的专家组成,拒绝其他专家的介入,难免使审批有失科学性而显偏颇。 并且 ,独家垄断的审批制度会产生行业 ***和暗箱操作 ,使保健品行业成为管制的 “灰色地带 ”。 二是审批把关不严 ,准入门槛低。 目前国内获得批号的保健品不下 3000 种 ,但真正成熟的、可造福人类的、能在市场上持久存在的保健品并不多。 审批缺乏标准 ,专利与非专利一个样、好坏一个样。 三是保健品的测试不够科学严格 , 没有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 目前保健品的检测通常只在北京几家指定医院进行 ,没有像药品一样从各地随机测试 ,无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公开公正。 四是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 不少地方管理部门不严格把关 ,甚至庇护不合格企业、不合格产品 ,有些保健品是经地方批准文号生产并投放市场的。 五我国保健品行业的法规有的条例存在许多盲点 ,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如 : 对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条件的规定、产品质量标准、技术人员的要求、效果测试等 ,这些有关产销重要环节的规定期待完善。 5. 保健食品行业诚信度极度危机 广告的泛滥,科技含量不高、质量把关不严,行业管理混乱,造成国民对于保健食品行业空前的诚信危机。 权威部门调查表明:消费者认为保健食品能达到预期全部效果的只占 3%,认为部分有效的为 60%,认为没有任何效果的为 26%,认为有副作用的为 2%。 【 4】据 2020 年 1 月 19 日中央电视台公布的新闻调查结果,群众对保健品的不信任率为 53%,非常不 信任率为 34%。 【 5】这些数据表明了保健食品业正处于极大的诚信危机中。 6. 行业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规范和游戏规则。 我国保健食品行业虽已发展 20 余年,但一直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规范和游戏规则,这极大的阻碍了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更是与世界接轨的 “绊脚石 ”。 7. 国外保健食品企业的威胁。 目前,已有近 400 个进口保健食品获得批准,相继登陆我国保健品市场,他们采取先做 “美誉度 ”,再做 “忠诚度 ”,最后做市场的策略,在不经意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 5 年来,国外保健品在中国市场上 的销售量每年均以 12%以上的速度增长,在如此内外夹击、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保健行业的话语权有旁落他人之虞,中国的保健品企业将面临着釜底抽薪一般的竞争。 更应注意的是据了解,国外保健品企业正在抓紧同国内的有关研究机构合作,在技术标准上控制中国保健食品行业。 它的严重性正如西方控制着西药的标准,中国人很难在西药上有所作为一样,这种局面一旦形成,中国的保健品企业必将成为国外企业的廉价加工厂或者原材料供应商,给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投入了一枚 “原子弹 ”。 8. 我国保健食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缺乏与国外跨国保健食品集 团竞争的能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投资总额在 1 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 %,投资总额在 1亿元以下、 5千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占 38% ,投资 1 百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占 %,投资不足 10 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 【 2】以上数据表明,我国保健食品的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规模企业较少,缺乏竞争力。 各界及保健食品行业的对策: 1995 年 10 月至今陆续发布 20 多项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技术要求,对保健食品的定义、范围、研制、审批、生产、经营 、广告宣传、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等,做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促进我国保健食品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政府于 1995 年 10 月修订、重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96 年 3 月 15 日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8 年 5 月 5 日颁布《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2020 年 12 月 1 日,国家药监局撤销全部药 “键 ”字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