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doc36)-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4 页 共 33 页 焦以及不具备化产回收和污染严重的焦化 项目。 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制淘汰主要产煤县年产 9 万吨以下的煤矿,全省煤矿总数减少 30%以上。 加快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建设,鼓励支持煤炭大企业兼并、收购、整合小煤矿资源,扶持发展一批以现代化大型矿井为主业、同时并举非煤产业的大企业。 “十一五”期间,对全省煤焦生产实行总量调控,不再审批新的焦炭项目,不再批准新上生产商品煤的煤矿,仅对搞资源深加工的项目按市场机制给予适当的资源配置。 到 2020 年,全省矿井总数控制在 2500 个以内,矿区煤炭资源回采率由“十五”末的 40%提高到 60%以上,全 省原煤年产量控制在 7 亿吨左右,百万吨以上煤矿产量占全省原煤产量的比重达 80%以上。 为推进调整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在今年二季度召开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总结过去五年、安排部署今后五年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快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为核心,以多联产、洁净化为方向,引导鼓励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煤化工等行业的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改进设备、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促进资源节约、资源再利用和 污染减排。 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筛选一批带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循环经济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抓好一批生态示范园区,取得经验后逐步全面推开。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5 页 共 33 页 今年编制并实施我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行动纲要和考核评价办法,通过法规政策和价格杠杆引导、约束全社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尤其是重点抓好高能耗和物耗的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 鼓励支持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和商业民用节能技术。 建立节水型农业、工业和城乡生活体系,提高废水、中水、矿井水利用率,全省平均中水利用率达到 50%以上。 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坚 持节约和集约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采取挖山填沟造地等多种方式缓解建设用地紧缺的矛盾。 认真组织实施“蓝天碧水”和造林绿化两大工程,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 今年始在全省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上半年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 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企业防治环境污染的目标责任制,完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法规和制度,加大力度治理 11 个中心城市、高速公路和汾河币流沿线及十大景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五年使集中供热基本覆盖城区居民户,电厂、焦化厂、化工厂等排污严重企业全部安装除硫脱尘等设施,多途径加快建设城市居民和工业 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并强化监管保证各类环保设施全天候运营。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城市规划区及周边一定范围不准再上污染严重项目,并限期改造或逐步关闭、搬迁已有的污染严重企业。 通过上述努力确保三五年内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状况明显好转, 11 个中心城市建成区的大气质量明显改善。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今年启动实施我省公路、铁路两侧通道绿化、交通沿线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6 页 共 33 页 荒山绿化、乡村绿化、环城带绿化和城市建成区绿化等重点工程,全省年均造林 500 万亩,森林覆盖率年均增加一个百分点。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从山西实际出发,按照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特色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 抓紧研究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囿于农村发展农村,而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宽广视野和思路谋划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今年着手研究探索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这一重大方针和战略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的方式途径和政策措施,五年基本建立起通过多种方式途径 ,有效实现全省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要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中心,依托三大农业经济区、十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和蔬菜四大产业。 突出抓好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种养业的比例每年提高 10%一 1 5%。 抓紧建立完善农产品销售组织和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科教兴农以及科技入户、科普惠农工程,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拓展农民增收、农业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7 页 共 33 页 增效的空间。 建立完善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加强农民就业指导和培训工作,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继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加快推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县域主导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质量。 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张峰、横泉水库建设,积极推进引黄北干、坪上、吴家庄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的立项建设,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兴办中小型水利工程。 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农业高效用水技术。 今年启动实 施 2020 万亩耕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年内建成节水灌溉高效农田 80 万亩,治理盐碱地 20 万亩,完成高标准旱作农田 300 万亩。 要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年产 90 亿公斤以上的生产能力。 积极深化农村改革。 继续稳定并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 层经营体制,在此基础上完善规范农民自愿进行土地有偿流转。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积极引导推动建立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继续支持太原率先发展,逐步形成太原城市经济圈,发挥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 其他十个重点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8 页 共 33 页 城市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 局,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和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要举全省之力,支持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和连片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以产业发展为龙头,采取扶持政策措施,着力帮助贫困地区从本地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出发,新上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和资源加工业及工业制造业,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后劲。 积极争取国家对晋西北和太行山革命老区的政策支持,加快老区、山区脱贫致富步伐。 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今年着手,分期分批搞好全省农村建设规划,引导组织农民自觉按规划建房子、修道路、搞绿化、推广 使用沼气、兴建卫生、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场所,搞好村容村貌,从根本上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着力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提高我省城市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加快大中城市改造建设步伐,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太原和全省中心城市及县城的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改造旧城区、建设新城区,建设好若干亮点片区和精品建筑,搞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改造。 注重城市生态建设,老城区要见缝插绿,拆旧造绿,增加广场公园、绿地和公 共服务设施;新城区和城市主要进出口要成片种树,建设环城绿化带,大面积提高绿化水平。 大力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实施特许经营,鼓励社会各方投入,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步伐。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9 页 共 33 页 加大对煤矿沉陷区治理力度,三年新建住宅面积 607 万平方米,维修加固面积 295 万平方米,让 万户、 57 万人住上安全的房子;加快改造矿工棚户区,五年新建住宅面积 614 万平方米,基本把全省矿工棚户区改造为新的住宅小区,让 万户、 26 万矿区职工及家属告别低矮、简陋的棚户区,住进新楼房。 继续完善 城乡基础设施。 重点抓好高速公路“五横”、“五环”的建设,五年建成 1300 余公里;改造干线公路 5000 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 5 万公里;加快建设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客货运枢纽站场网络。 铁路建设要建成石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太中银高标准铁路,完成大秦、南北同蒲、太焦线、邯长线、侯月线等铁路改造。 抓好太原机场改扩建,提升运城、大同、长治机场的客货运能力。 加快建设和改造完善农村电网、省内主干电网和终端供电网,新上一批二回、三回 500 千伏线路;支持建设晋东南至荆门 1000 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 今年建成侯马至禹门口高速公 路,开工建设沿黄干线公路、若干运煤通道和红色旅游公路,新改建通村水泥 (油 )路 1 万公里。 五、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建设和谐山西 坚持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地区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研院所、大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0 页 共 33 页 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和研发成果与企业融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自觉把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务求在推动我 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务求在煤化工、煤制油、煤层气和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以及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等方面的新技术推广应用上取得重大进展;务求在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资源等方面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务求在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中发挥科技进步的主导作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普工作。 完善科技创业投资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推进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优先发展教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