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87)-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谋划富裕玉林前景,增强责任意识,振奋创业精神,坚定发展信心。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5 页 共 81 页 第三章 发展定位 ——中小企业名城。 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的中小企业名城。 做大做强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四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工程机械、动力机械生产出口基地、建材生产出口基地、陶瓷生产出口基地、服装皮革生产基 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中草药深加工基地。 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国际化中药交易物流港。 ——玉贵走廊核心区。 加强玉贵走廊区域发展协作,依托玉林接受东部产业转移首位度优势,更高层次推进玉贵走廊发展,建设玉贵走廊核心区,形成 “一主两副 ”即以324国道玉林段沿线为主轴,玉林城区至博白龙潭、玉林城区至陆川古城公路沿线为副轴的发展格局。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把玉贵走廊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走廊。 ——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发挥作为大西南通粤港澳枢纽和北部湾经济区腹 地,以及地处粤桂两省交界、东西部结合点的区位优势作用,加快全市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建设进程,做大做强城市一体化核心区,把玉林建成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承载能力强、带动辐射区域广、城市整体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广西接受东部产业转移重要基地、桂东区域经济、商贸、文化、教育中心城市,成为广西新兴工业近海城市、北部湾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以及经济辐射桂东、粤西南、海南和西南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国际区域性会展城市。 以促进和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为主题,坚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6 页 共 81 页 持办好一年一度中小企业 商机博览(中国 玉林),突出玉林特色,不断拓展会展内容,提升会展水平,打造会展品牌,实现会展经济产业化,构筑国际区域性会展城市。 第四章 总体要求 “十一五 ”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以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 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更高层次推进玉贵走廊发展为重点,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打造中小企业名城;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全面推进富裕、文化、生态、平安玉林建设,实现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群众实惠更多,人与人、人与自然更和谐,构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玉林。 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保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保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是确保实现玉林市 “两个率先 ”目标的需要。 在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速度,不断扩大经济总量。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持续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7 页 共 81 页 平。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市)区、乡(镇)财力,促进农民增收。 继续实行扩大政府投资与启动民间资本双轮驱动,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玉林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十一五 ”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推进城市化,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同时,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着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紧紧围绕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深入实施 “科教兴玉 ”和 “人才强市 ”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实现经济增长驱动力的顺利接替。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农村经济 发展是加快玉林发展的关键环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 从全市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城市与农村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建设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调处人民内部矛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8 页 共 81 页 安定团结。 坚持以德治市,积极倡导健康的民俗民风。 切实 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统筹协调和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有序。 ——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是加快玉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完善制度和机制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以中国 —东盟博览会、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 玉林)为平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 第五章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一、 “十一五 ”发展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1.5番,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区水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城市化进程加快。 优化产业 和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北流、玉州、福绵一体化建设进程,做大做强城市核心区。 到2020年,玉林城镇化水平达到42%,市政功能基本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9 页 共 81 页 善,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不断提高,高效畅通的现代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县域经济进一步壮大。 2020年县域单位平均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以上,其中超过80亿元的县域单位3个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县域单位财政基本实现自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开放型经济明显增强。 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其中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1%,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0%。 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 ——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和5.5%。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到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下。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推进 “蓝天、碧水、绿色、洁静 ”生态城市 “四大工程 ”建设,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 ,森林覆盖率(不含灌木林)达到43.3%,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 ‰以下,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和25%以上;每千人拥有医生人数1.05人,每千人拥有医疗病床1.6张;城乡从业人员达到320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00万人;城镇企业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0 页 共 81 页 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障覆盖率分别达到90%、81%和82%以上。 二、2020年远景目标 到2020年玉林市经济实力、城市竞争力全面提高,生产 总值比2000年翻3番以上,人均水平与全国全区同步达到3000美元。 城镇化水平达到55%。 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大幅度缩小,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第三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富裕、全面提升玉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进富裕玉林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六章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立足于 “十五 ”时期玉林市农业发展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加大农业产业化力度、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等措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推动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转和优化组合,实现农业生产要素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1 页 共 81 页 市场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效益农业发展。 加快建设玉林市农产品交易中心、玉林市花卉综合批发市场和玉林市林产品综合市场,构建农贸市场新体系,推进农副产品和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 原产地标识。 加快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进程,打造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产业链。 调整农业区域结构,促进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提高区域分工的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建立市场、提供信息服务等途径,促进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 加大农业产业化力度。 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继续实施 “吨粮田 ”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一体化、品牌化战略,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重点培育和建设以优质稻、南亚热带水果、食用菌、中药材、 优质蔬菜、商品林、香料、花卉为主的八大生产基地或产业,以及瘦肉型猪、优质三黄鸡、奶水牛、优质水产品为主的水产畜牧业生产基地,建成广西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优质荔枝、龙眼和沙田柚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华南地区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无公害化生产。 从着力提高造林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兼顾发展林产业出发,推进桉树、速丰林、良种松脂材两用林、良种笋材两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