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可持续发展(ppt11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提供给人类的使用价值。 它包括有:维生的价值;经济的价值;娱乐和美感上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科学研究与塑造性格的价值等。 这些价值都是人类在与大自然交往中能够体验到的。 大自然除了能够为人类提供不同用途的资源性使用之外,还具有它本身的价值。 这种价值可称之为 “ 内在的价值 ”。 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发现,要求我们超越 “ 人类中心主义 ” 的立场,即不从人类自己的利益和好恶出发,而从整个地球的进化来看待自然。 这时候,我们发现自然界值得珍惜的重要价值之一是它对生命的创造。 二是它的生态区位的多样牲与丰富性。 自然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仅创造出愈来愈多的生命物种,而且创造出多种多样适宜生命物种居住和繁衍的生态环境。 对自然生态价值的认识与承认导致了人类对它的责任和义务。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 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物种都参与了生态进化的过程,并且具有它们适合环境的优越性和追求自己生存的目的性;它们在生态价值方面是平等的。 因此,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的自然生存权利。 人类作为自然进化中最为晚出现的成员,其优越性首先是建立在自然进化的生态系统之上的。 其次,是建立在人类所具有的道德与文化上的。 这种道德与文化能力,使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成为能力最强的生命形式。 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 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制约 、 互相依存的系统。 在整个自然界中 , 无论海洋 、 陆地和空中的动植物 ,乃至各种无机物 , 均为地球这一 “ 整体生命 ”不可分割的部分。 作为自组织系统 , 地球虽然有其遭受破坏后自我修复的能力 , 但它对外来破坏力的忍受终究是有极限的。 对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部分的破坏一旦超出其忍受值 , 便会环环相扣 , 危及整个地球生态 , 并最终祸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 ,在生态价值的保存中首要的是必须维持它的稳定性 、 整合性和平衡性。 顺应自然的生活 所谓顺应自然的生活 , 就是要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 , 将人类的生存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进行协调。 如下几条原则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所必须遵循的。 ( 1) 最小伤害性原则 这一原则从保护生态价值与生态资源出发 , 要求在人类利益与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 , 采取对自然生态的伤害减至最低限度的做法。 ( 2) 比例性原则:所有生物体的利益 , 包括人类利益在内 , 都可以区分为基本利益和非基本利益。 前者关系到生物体的生存 , 而后者却不是生存所必需的。 比例性原则要求人类利益与野生动植物利益发生冲突时 , 对基本利益的考虑应大于对非基本利益的考虑。 从这一原则出发 , 人类的许多非基本利益应该让位于野生动植物的基本利益。 ( 3)分配公正原则:在人类与自然生物的关系中,有时会遇到基本利益相冲突的情形。 就是说,冲突的双方都是为着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而发生自然资源占有的争执。 这时候,依据分配公正原则,双方都需要的自然适用资源必须共享。 ( 4)公正补偿原则:在人类谋求基本需要和发展经济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给自然野地和野生动植物造成很大危害。 这时候,根据公正补偿原则,人类应当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进行补偿。 (二)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环境伦理最终确立了这样的行为原则: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从权利角度来看,环境权是个人的基本人权,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里约热内卢宣言》中作了这样的规定: “ 人类拥有与自然协调的、健康的生产和活动的权利 ”。 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又告诉我们:人类面对环境的行为往往不是个人的行为。 就是说,对环境的治理或者环境的保护,需要群体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奏效;另一方面,任何个人对待环境的行为和做法,其环境后果都不限于个人,而会对周围乃至整个人类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遵照以下原则行事: 正义原则 按照环境伦理 , 任何向自然界排放污染物以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 , 而任何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生态价值维护的行为都是正义的。 人们为追求经济增长对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 , 从生态价值观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 ,这种不顾及环境后果 , 仅仅追求生产率增长的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 , 而且是不正义的。 因为它直接侵犯了每个人平等享用自然环境的权利 , 而环境权是属于每个人的基本人权。 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要求我们在治理环境和处理环境纠纷时维持公道。 公正的做法是由污染环境的企业承担责任并赔偿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 应该强调的是 , 环境伦理中的公正原则其实是 “ 公益原则 ” , 因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属于全社会乃至全人类所有 , 对它的使用和消耗要兼顾个人 、 企业和社会的利益 , 这才是公正的。 权利平等原则 平等是指在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使用上的平等。 由于地球上的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 对于有限的资源 , 一些人消费多了 , 另一些人就消费少了。 因此 , 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消耗上要讲究权利的平等。 权利平等原则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 、企业与企业之间 , 而且适用于地区与地区 、 国与国之间。 合作原则 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地域边界的;在环境问题上 , 全球是一个整体 , 命运相联 , 休戚与共。 一旦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出现 , 任何地区和国家都将蒙受其害;而且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扩散性 、 持续性的特点 ,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在这个问题上单独采取行动 , 其效果甚微 , 甚至无能为力。 反过来 , 任何国家也无法因为其本国的生态技术和环境技术高超 , 就能避免其他地区的生态破坏给它带来的危害。 总而言之,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与关系的调整。 在环境问题上,如同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一样,也深刻地存在着不同群体之间利益以及价值观的对立。 但由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环境问题的能否真正解决,取决于地球上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和合作,从这种意义上说,关心个人与关心全人类应成为环境伦理的共识。 (三)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都具有繁衍和照顾后代的本能。 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之处在于:除了这种本能之外,他还意识到个体对后代承担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因此,如何对待子孙后代的问题,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一个伦理和道德的问题。 我们应该对未来的、子孙后代的利益和价值予以更多的考虑,并从后代人的立场上对我们当前的环境行为作出道德判断。 环境问题在涉及后代人的利益时,如下几条准则必须加以考虑。 责任原则 这里的责任专指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 环境伦理强调:环境权不仅适用于当代人类 , 而且适用于子孙后代。 因此 , 如何确保子孙后代有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与空间 , 是当代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节约原则 从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 , 人类不仅要保护和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 , 而且要节约地使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从总体上看 , 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是有极限的 ,所以人类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 ,要为后代人着想 , 这需要我们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奉行节约原则。 慎行原则 人类改变和利用自然行为的后果有时不是显然易见的 ,而且这些后果有时可能对当代人有利 ,给后代人却会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 这样 , 就要求我们在与自然打交道时采取慎行原则。 即是说 , 当我们采取一项改变和改造自然的计划时 , 一定要顾及到它的长远的生态后果 , 防止给后代人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环境伦理是要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责任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道义行为提出,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和指导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行为,以有利于地球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社会这个子系统的长期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因此,一种全面的环境伦理,必须兼顾自然生态的价值、个人与全人类的利益和价值,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价值与利益。 四、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 工业与环境道德 农业与环境道德 森林与环境道德 人口与环境道德 消费与环境道德 军事与环境道德 全球环境道德 生产生态化是解决工业环境道德问题的核心。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工业生产 , 已经给地球带来严重的生态影响 , 出现了工业废气 、 废水 、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与危害。 从道德方面看主要是由于少数人和企业为了一已的私利无节制地滥用资源 ,对 “ 三废 ” 不负责任的任意排放造成的。 因而出现了只顾企业营利 , 不考虑排污引起的生态后果;转嫁生产污染;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错误的价值观念。 基于这样的原因 , 根据环境伦理学的要求 , 建立工业环境道德规范就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节约资源 , 减少浪费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 、 短缺资源的代用 、 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 、 省料 、 节水 , 以实现合理利用资源 , 减缓资源的耗竭。 防止污染 、 清洁生产 在生产中采用少废 、无废的生产工艺和高效生产设备 , 尽量少用 、不用有毒 、 有害的原料 ,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 , 把环境污染物封闭在工艺系统内部。 主动治理环境污染,防止产品造成公害 在产品设计中就不仅应遵循经济原则,还应顾及生态效益,遵守环境公德。 在农业环境道德中,善待土地是其核心。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已经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带来严重的影响。 我们面对着城市占用大量土地;人为浪费耕地;以地谋私,见利忘义;对农田实行掠夺式经营;过度放牧;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地破坏和污染;农药的过量使用等问题。 要做到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