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秋季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形势分析报告(32页)-销售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一,政策调控的侧重点不同,各国对未来政策退出存在明显分歧。 IMF 警告,虽然现在退出为时过早,但各国必须着手限制非传统刺激政策的蔓延,有效降低央行的资产负债,逐步收紧货币政策。 政府介入过深、退出过晚,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政府退出过早、步调不一致,又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 各国政府推出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何时退出以及如何退出,成为影响未来世界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在促进经济复苏和防止通货膨胀方面取得平衡,确保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将是个严峻考验。 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储蓄率持续上升,制约消费扩大。 由于缺乏新的赢利机会,加上目前产能普遍严重过剩,新的投资需 求短期内难以明显回升。 因此,全球经济即使实现复苏,未来增长速度也将是缓慢的,同时不排除中间有所反复。 IMF 预计, 2020 年 至 2020 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 %,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 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就业蒙上巨大阴影,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恶化。 美国 9 月份失业率达到 %,创 26 年以来新高;欧元区 8 月份失业率升至 %,创欧元区诞生以来新高;日本 9 月份失业率 %,也处于十年来高位;发展中国家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 联合国预计, 2020 年至 2020 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 5000 万,发达经济体到 2020 年的失业率会高于 10%。 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全球就业率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估计要花 4 至 5 年的时间。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全球都将面临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基准利率分别降至 %、 1%和 %,均创历史新低。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还采取非常规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带动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表 2 20202020 年发达经济体失业率 单位: %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发达国家 美国 欧元区 日本 注: 2020 年和 2020 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 IMF《世界经济展望》, 2020 年 10 月 1 日。 国际贸易竞争和保护主义加剧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出现严重下滑,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 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扩大内需受阻的情况下,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千方 百计争夺国际市场, 预计未来国际贸易竞争将更加激烈。 为促进本国经济尽早复苏,各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 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正成为阻碍世界经济贸易复苏的重大威胁。 WTO 报告显示, 4 月到 8 月短短 5个月时间 , 20 国集团就出台了 91 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 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20 国集团中有 17 个国家一共推出约 78 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 47 项已经付诸实施。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企稳复苏的关键时期,抵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比任何时候都 显得更为迫切。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前景 美国 2020 年一季度,美国 经济环比折年率 下降 %,为近 30 年来最大降幅。 二季度下降 %,降幅比一季度大幅收窄 个百分点。 三季度增长 %,为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的首次增长。 美国经济复苏状况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美国一系列的刺激经济计划,以及 前所未有的货币和财政干预措施。 但由于消费者支出依然疲弱,未来复苏的力度和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一是 需求疲软将继续拖累产出增长。 二是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但就业市场依然疲软。 预计美国失业率将在 2020 年一季度触及 10%, 2020 年底缓慢降至 %。 IMF 预计, 2020 年美国失业率为 %, 2020 年为 %。 另外大幅增加的联邦赤字也成为未来经济加快复苏的障碍。 IMF 预计,美国经济在 2020 年收缩 %后, 2020 年将增长 %。 欧元区 欧元区经济在 2020 年三季度陷入衰退, 2020 年一季度继续下滑%。 得益于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包括 “ 旧车换购新车 ” 计划,欧元区经济下滑速度在二季度明显放缓。 制造业订单、采购经理人指数、出口等经济指标都呈现向好势头。 欧元区的经济支柱德国和法国在二季度重新实现经济增长。 欧 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经济整体可于三季度出现增长,从而正式走出衰退。 但由于金融业依然脆弱,危机对劳动力市场和政府财政的影响尚未全面显现,部分成员国的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中,欧元区经济复苏之路恐难平坦。 另外,欧元区国家在退出战略方面存在的分歧也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 若德国率先实施退出计划,而法国等国继续坚持刺激经济计划,欧元区经济复苏可能面临挫折风险。 而在引领低碳经济方面,如果能够建立覆盖整个欧洲大陆的投资和税收刺激 计划,以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则有利于促进欧元区经济加快 复苏。 IMF 预计, 2020 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 %。 日本 出口和投资是过去几年日本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自 2020 年四季度至 2020 年一季度极度恶化,分别下滑 %和%。 在政府财政刺激方案带动下, 2020 年二季度私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开始增长,工业生产也走出低谷,带动 经济 增长 %,为 五 个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 其中,外需对当季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个百分点,也是 5 个季度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但日本依赖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掣肘,一旦外部环境再度趋紧, 日本经济必将出现反复。 与此同时,就业恶化、设备过剩仍将是日本经济自主性复苏的主要障碍。 IMF 预计, 2020 年日本 GDP 将下降 %,在发达经济体中降幅最大。 从较长时期看,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的民主党主张鼓励消费和中小企业发展,减少政府管制,提倡培育尖端技术,加强与美国和欧洲的区域经济联盟和合作,有望为未来日本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国际 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生明显冲击,特别是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冲击更严重。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停止下滑并走向复苏 ,初级产品价格反弹以及政府刺激政策逐步见效,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已率先复苏。 2020 年二季度,中国、印度和巴西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 %、 %和 6%;俄罗斯经济在二季度创纪录萎缩 %之后, 8 月份制造业出现止跌回升迹象。 IMF 预计, 2020 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 %, 2020 年将达到 %。 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 临的考验,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一旦复苏遇到挫折,将对外向型发展中国家带来冲击。 二是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步调不一致,各国间的利差扩大,将刺激国际投机资金大量流动,引发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国际金融经济秩序改革能否充分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将极大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20201030 19:08 文章来源:综合司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 :调研 2020 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政府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 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 21781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 %, 二季度增长 %,三季度 增长 %,呈逐季加快增长态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2500 亿元,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106477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88840 亿元,增长 %。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有望获得丰收。 全国夏粮产量 12335 万吨,比上年增产 260 万吨,增长 %,连续六年增产。 早稻产量 3327 万吨,比上年增产 167万吨,增长 %,全年粮食有望继续获得丰收。 肉类产量稳定增长,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 5280 万吨,增长 %。 其中,生猪出栏 亿头,增长 %;生猪 存栏 亿头,增长 %。 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趋缓。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比上年同期回落 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增长 %,二季度增长 %,三季度增长 %。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 %,轻工业增长 %。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 %,中部地区增长 %,西部地区增长 %。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品销售率为 %。 18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16747 亿元,同比下降 %,但降幅比 15 月份收窄 个百分点。 国内 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由降转升。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9676 亿元,同比增长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比上年同期加快 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1013 亿元,增长 %;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663 亿元,增长 %。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 增长 %, 住宿和餐饮业增长 %。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 %。 其中,城市下降 %,农村下降 %。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下降 %,居住价格下降 %,其余商品跌多涨少。 从月度看,居民消费价格环比 7 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 9 月份分别上涨 %和 %。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5057 亿元,同比增长 %,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 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33177 亿元,增长 %,同比加快 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21880 亿元,增长 %,加快 个百分点。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 %、 %、 %,一、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第二产业。 分地区看,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分别增长 %、 %、 %,中西部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 进出口降幅收窄,外商直接投资下降。 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 15578 亿美元,同比下降 %。 其中,一季度下降 %,二季度下降 %,三季度下降%,降幅明显收窄。 出口总值 8467 亿美元,下降 %;进口总值 7112 亿美元,下降 %; 贸易顺差 1355 亿美元,同比减少 455 亿美元,下降 26%。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638 亿美元,同比下降 %,但 8 月份以来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 货币信贷大幅增长,储蓄存款继续增加。 9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 M2)余额为 万亿元,同比增长 %,比上年末加快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 M1)余额为 万亿元,增长 %,加快 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 M0)余额为 万亿元,增长 16%,加快 个百分点。 9 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万亿元,同比增长 %,比年初增加 万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