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电气有限公司新生产基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68)-工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4 页 共 68 页 3 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 钢筋弯钩或弯曲 1 钢筋弯钩。 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 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 ,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符合有关规定。 钢筋弯心直径为 ,平直部分为 3d。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装半圆弯钩为 ,对直弯钩为 ,对斜弯钩为 Ⅱ、 Ⅲ级钢筋末端需作 90176。 或 135176。 弯折时,应按规范规定增大弯芯直径。 由于弯芯直径理论计算与实际不一致。 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2 弯起钢筋。 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于钢筋直径的5倍。 3 箍筋。 箍筋的未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 时,用Ⅰ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 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5倍, 对有抗震要求的不应小于箍筋的10倍。 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而定。 4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构件长充-保护层厚度+弯钩 增加长度 =直段长充=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2 钢筋安装与绑扎 1基础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5 页 共 68 页 1 钢筋网(筛底)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全部钢筋相互交点扎牢,注意相邻绑所点的铁线扣要成八字形绑扎(左右扣绑扎)。 2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凳仓)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 的正确和两层之距离。 3有 180176。 弯钩钢筋弯钩应向上,不要倒向一边; 但双层钢筋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向下。 4 独立柱基础的钢筋网双向弯曲受力,如图纸没有规定绑扎方法时,其短向钢筋应放在钢筋的上边。 5 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的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的直径,以便连接。 2柱 2、 1 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 45176。 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应小于 15176。 2、 2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 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2、 3 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拉,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 3 梁与板 1 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 25mm 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 25mm 时,短 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飘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6 页 共 68 页 3 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 4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5 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 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 1/10L 为弯起点。 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 1/6L为弯起点。 (L-板的中-中跨度)。 6 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 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混凝土工程 本项目按要求必须使用商品砼,若因其他原因需要现场搅拌(主要是指一些零星使用砼量小的项目)的,其搅拌的操作要求按如下实施: 1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2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 )各种材料用量要过称。 3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4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不少于三分钟。 1 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应延长。 2 粉煤灰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宜比普通混凝土延长10至30 s。 3 轻骨料混凝土加料顺序:当轻骨料在搅拌前预湿时,先加粗、细骨料和水泥搅拌 30S,再加水继续搅匀。 未经预湿的轻骨料先加 1/2用水量,然后加粗细骨料搅 60s,再加水泥和剩余水量继续搅拌均匀。 5 混凝土运输 1 混凝土在现场运输工具采用手推车等。 2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 在运输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7 页 共 68 页 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 3混凝土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若有凹凸不平,应铺垫桥枋。 在楼板施工时,更应铺设专用桥道严禁手推车和人员踩踏钢筋。 6 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1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 2m,如超过2m 时必须采取措施。 2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 3m 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生口)。 3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 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倍, 最大不超过 500mm。 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 200mm。 4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倍(一般 300~ 400mm)。 振捣上一层时 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 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5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6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7 柱混凝土浇筑 1柱砼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 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2 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 500mm 左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8 页 共 68 页 右。 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并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延续时间。 3 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 300mm。 4 施工缝设置:柱子水平缝留置于主梁下面、吊车梁牛腿下面、吊车梁上面、无梁楼板的柱帽下面。 8 梁、板混凝土浇筑 1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允许单独浇筑, 其施工缝应留设在板底下 20~ 30mm 处。 第一层下料慢些,使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 用“赶浆法”使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时,振捣时要避免触动钢筋及埋件。 3 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 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 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 抹平表面。 4 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 1~ 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5 施工缝设置: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 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双向受力板、厚大结构、拱、薄壳、水池、多层刚架等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6 施工缝宜用木板、钢丝网挡牢。 7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 ,才允许继续浇筑。 混凝土达到 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 8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 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9 页 共 68 页 9 浇筑梁柱接头前应按柱子的施工缝处理。 9 楼梯混凝土浇筑 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 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木磨板)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2 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 3 施工缝位置: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1/3范围内。 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外架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脚手架,主要用于结构和装修阶段的安全防护和提供操作平台。 1 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 搭设顺序为: 做好搭设的准备工作 → 地基处理 → 放置纵向扫地杆 → 逐根树立立杆,随即与纵向扫地杆扣牢 → 安装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或纵向扫地杆扣牢安装第一步大横杆 → 安装第一步小横杆 → 第二步大横杆 → 第三步小横杆 → 加设临时抛撑(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牢,在装设两 道联墙杆后方可拆除) → 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 → 设置联墙杆 → 接立杆 → 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 → 绑护身栏杆和挡脚板 → 立挂安全网 拆除顺序为:。xx电气有限公司新生产基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68)-工程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