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旧城改造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通,同时也有大量公交线路,如 63 路、 78 路、 105 路等,暂无公交专用道。 东风东路红线宽50 米,双向 4 车道,路况好,交通 管制完善,且在交叉口处均实行拓宽渠化,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路段上的较匹配。 昆明上东城(东庄旧城改造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昆明 市 城市交通研究所( KUTI) 昆明捷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16 图 35 东风东路现状图 人民巷 : 人民巷是区位内 支路, 交通管制力度不足,占道经营严重,通行能力小,路况差。 下图为人民巷现状。 图 36 人民巷现状图 相关道路 : 北京路: 昆明南北向重要的城市主干道,是昆明主干道 “三横四纵”昆明上东城(东庄旧城改造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昆明 市 城市交通研究所( KUTI) 昆明捷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17 路网中关键的一纵, 同时也是昆明市主要的客流走廊,目前全线共有 25 条公交线路经过。 火车南站到北站其道路红线宽度为40m,中央设有公交专用道,全线双向六车道。 下 图为北京路现状。 图 37 北京路 现状 现状交通 管制 情况 在影响范围内的 4 条主要主干道中, 其中有东风东路和人民东路实行禁止左转的交通管制,交叉口处的左转交通流或利用微循环实现左转或在路段上掉头来实现。 影响范围内的左转主要在路段上掉头实现, 东风东路上在体育馆处掉头,人民东路上则有两个掉头点,分别在延安医院处和人民巷路口东面附近。 下图是掉头点的示意图。 昆明上东城(东庄旧城改造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昆明 市 城市交通研究所( KUTI) 昆明捷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18 图 38 人民东路和东风东路主要掉头点示意图 现状交通情况 基地周边主要道路相关路段高峰小时机动车的交通流量流向分布、饱和度和服务水平详见表 3表 32。 31 研究区域内主 要道路高峰小时机动车流量、饱和度 道路名称 路段名称 通行能力 高峰小时流量 V/C 服务水平 白塔路 东风东路 —— 人民东路 3400 3196 E 白塔路 人民东路 —— 白龙路 3400 2987 D 人民东路 新迎路口至环城东路 4800 2478 B 人民东路 环城东路至白塔路 4800 4178 D 人民东路 白塔路至北京路 4800 3032 D 环城东路 东风东路至人民东路 4000 2904 C 东风东路 东华东路口至环城 东路 4000 2472 C 东风东路 环城东路至白塔路 4000 3782 E 东风东路 白塔路至北京路 4000 3082 D 昆明上东城(东庄旧城改造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昆明 市 城市交通研究所( KUTI) 昆明捷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19 表 32 服务水平对应表及其描述 服务水平 V/C 描述 A 畅行车流,基本上无延误 B ~ 稳定车流,有少量的延误 C ~ 稳定车流,有一定的延误 D ~ 接近不稳定车流,有较大延误 E ~ 稳定车流,交通拥挤,延误很大 F 强制车流,交通 严重阻塞,车辆时停时开 现状交通评价 总体而言,基地地处 中心城区高 密度开发区域,基地周边用地性质 已 固定 ,现状交通量 基本趋于饱和,随着各个 项目 的新建或改造,必须要完善道路系统才能承担更多的 基地 交通量,否则基地及周边未来的交通动、静态问题 将不容忽视。 道路网络规划情况 根据上文现状交通量的调查分析, 基地 周边的路网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就要求道路系统的完善 `必须先于城市的开发。 现将道路规划情况具体说明。 昆明上东城(东庄旧城改造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昆明 市 城市交通研究所( KUTI) 昆明捷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20 图 39 基地 周边道路规划图 规划道路三:全线 15 米连通白塔路和环城东路,在一定程度上 舒缓人民东路和东 风东路的交通压力。 现阶段,该规划道路的东侧已形成,但线形条件差。 规划道路四:红线宽 15 米,分别于人民东路和规划道路三连接,是片区内人流、车流疏散的主要通道之一。 规划道路一和规划道路二:如图,红线宽 12 米。 规划道路一是人民巷的延伸。 以上规划道路均已形成部分, 目前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 道路 红线 宽 得不到保证, 有效行使路面窄, 行车不顺畅。 昆明上东城(东庄旧城改造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昆明 市 城市交通研究所( KUTI) 昆明捷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21 四、交通量预测 本次交通流量预测主要是针对 基地 成熟年周边道路流量的变化及 基地 增加的流量情况,以及由这种变化导致道路服务水平的动态变化。 确定 基地 成熟年为 2020 年 ,假设 2020 年时东庄的住宅小区已全 部入住,且商业、幼儿园等设施也已成熟运作,即出行产生量趋于稳定。 在这种假设下, 在昆明的交通模型中调整基地 所在交通小区的发生吸引量, 在 emme2 中重新进行交通分布和流量分配预测。 本次 交通 量的 预测采用 国际上通用 的四阶段预测法,即交通产生 /吸引 、 方式划分、交通分布、交通分配的预测方法。 下图为流量预测的模型框架。 出行生成模型 出行分布模型 方式划分模型 分配模型 图 41 交通量预测模型框架 昆明上东城(东庄旧城改造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昆明 市 城市交通研究所( KUTI) 昆明捷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22 人口岗位预测 交通出行的产生主要是 由 居民的出行产生,故先预测 基地 给区位带来的人口和岗位。 人口 : 东庄的改造 项目 属于住宅内用地,主要为 高层 建筑 小区, 户型以 80 平米 — 130 平米为主。 根据以往调查统计显示,昆明市户均人口为 人 /户(包含农村家庭)。 城市户均人口为 人 /户。 在 基地 住宅人口预测时, 结合 基地 自身的户型特点来进行预测,以更符合特殊性。 现将 50 平米以下定义为小户型,根据现代人的生活特点,并结合昆明市的人口统计资料,在户型统计的基础上对 基地 户均人口特征做如下假设: 表 41 基地 人口预测表 地块 栋号 户型 建筑面积 套数 预测 人口 东南组团 1 A 50 70 B 50 70 C 25 35 D 25 35 A39。 2 E 1 F 1 2 A 27 B 54 C 27 D 27 E 27 A39。 1 C39。 1 D39。 1 E39。 1 昆明上东城(东庄旧城改造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昆明 市 城市交通研究所( KUTI) 昆明捷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23 3 A 54 B 54 C 27 D 27 A39。 2 E 1 F 1 4 A 38 B 4 5 D1 152 D2 16 东北组团 6 A 50 135 B 50 145 西南组团 7 A 54 B 54 8 A 53 B 53 C 53 159 9 A 53 B 53 C 53 159 10 A 53 B 53 C 26 11 A 53 B 53 C 53 159 12 A 53 B 53 C 26 13 A 20 54 B 20 28 C 20 60 合计 1705 3744 预测总人口为 3744 人。 岗位 : 东庄改 造 项目 除了住宅建筑外,还 配 有商 业 、幼儿园 和办公楼 等 服务设施。 这些配套设施 可以很好的 满足小区内部自己的住户 的生活需求。 分析 基地 的区位,附近即有沃尔玛和好又多大型昆明上东城(东庄旧城改造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昆明 市 城市交通研究所( KUTI) 昆明捷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24 购物超市,定性确定商业主要为小店铺形式,以零散的岗位为主。 根据各种设施的建筑面积,调查其他相同性质的设施,预测办公楼、幼儿园等的岗位。 预测结果为 基地 提供商业岗位 1600— 2200 个;六班幼儿园提供岗位 15— 25 个;办公楼提供 办公行政类 岗位 150— 250 个。 总岗位为 1765— 2475 个。 基地 出行 生成和 吸引量的 预测 根据昆明市主城居民出行和吸引 源交通调查统计数据,针对基地 的区位、规模和性质,综合分析计算并确定 基地 建设后的人流、车流发生与吸引量。 出行生成模型建立了出行产生量与居住人口、出行吸引量与工作岗位的关系。 一个地区的居住人口越多,发生量就越大;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越高,交通可达性越好,相应的各种社会活动就越多,人均出行产生量也就越高。 同时,一个地区的工作岗位数越多,出行吸引量就越大,而且不同用地性质即使工作岗位数量相同,其每个岗位的人均出行吸引量也存在差异。 为了区分不同出行目的、不同区位、不同类型工作岗位所反映的不同的出行生成特征,在出行产生模 型和吸引模型标定时,我们将居民出行目的分为四种: 基于家的工作出行 (HBW) 基于家的上学出行 (HBS) 昆明上东城(东庄旧城改造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昆明 市 城市交通研究所( KUTI) 昆明捷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25 基于家的其他出行 (HBO) 非基于家的出行 (NHB) 出行吸引模型自变量的选择主要采用城市土地使用资料。 以交通 小区的人口和各种类型工作岗位数量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同时在宏观总量上把握日出行总量,对 模型进行 适当调整。 由以上思路得到 规划 年常住人口全方式出行量分别为 10457人次 /日。 各目的的出行吸引量如下表。 表 42 基地 出行生成和吸引量预测 目的 全日发生量 全日吸引量 HBW+S 5718 6120 HBO 3197 4062 NHB 1542 275 全方式 10457 10457 基地 出行 量的分布 预测 本次出行分布模型采用了最常用的重力模型法进行出行预测,因为重力模型法能比较全面地、较敏感地反映出行分布与各种相关因素关系。 它假定起点小区和终点小区的出行与起点小区的发生量以及终点小区吸引量成正比,与起点小区和终点小区之间的阻抗成反比。 考虑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