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问题研究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00 强企业中的 40 多家外国保险公司已经有 27 家在我国设立了营业机构, 19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8 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 192 个代表机构和办事处。 而 2020 年,在中国市场从事原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110 家(不含国寿续存),其中外资保险公司 46 家,占全国保险公司总数的 %。 同期,外资原保险业务收入占全国原保险公司业务收入总量约 %,不仅少于 外资原保险公司数量为42 家时的 2020 年,也少于外资原保险公司数量不足 40 家时的 2020 年。 2020 年 2 月 27日, 李克穆 更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声称 :目前,已经有 15 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保险 公司 进入了中国的保险市场,有 51 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 195 个营业性机构。 在中国巨大市场潜力的吸引下,还有来自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相当数量的外资保险公司在排队等候进入。 同时,发达国家长期经营建立的保险中介制 度,对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中介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推动我国保险业创新,加快保险行业发展 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发展历史短,创新能力不足,不能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保险业相抗衡。 特别是保险业提供的险种十分有限,不能满足投保人多方面的需求。 全面开放后,具有技术竞争优势的外国保险产品大量进入我国保险市场,这一方面迫使我国保险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尽早实现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引进创新技术和消化吸收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借鉴机会。 创新除了险种创新以外,还有组织机构创新 、展业方式创新、承保方式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 特别是 进行营销方式创新 ,进一步完善代 4 理人制度 ,逐步建立经纪人制度 ,积极发展市场化的展业方式。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民族保险业想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保险创新。 (三)加快保险业经营机制转换,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保险业基本上是一种粗放发展模式,经营主体偏少,公司资本结构“一股独大”,经营机制不活,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方面存在许多不足。 有效的激励机制合和约束机制还未形成,内控制度薄弱,对承保、理赔、资金运用等重要环节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很弱。 全面 开放后,外资大量涌入,保险业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迫使经营机制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轨,使保险业也必须面向市场,适应市场,按市场规则办事,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 在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双重驱使下,尽快建立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而其中 资金运用的收益率的提高是现代保险业经营进行市场竞争制胜的关键。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中国政府已通过各种政策来保证经济和金融的安全、稳定与发展。 保监会红头文件不断,各项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反复强调保险业理性回归保障,稳健经营的重要,也传达出一项 讯息: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通过相关措施,促进保险机构规范经营及保险业的长期稳定。 国内那些将大量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保险公司亲历了金融风暴带来的损失,也逐渐从前一年疯狂追逐资本市场的奔跑中冷静下来,实施新的经营策略。 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对保险业来 说,是一个调整的契机,中国保险市场将迎来新的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四)加速我国保险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我国保险企业 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通过信息交流,人员沟通,可以接受更多的考验和锻炼机会,以提高整个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形成保险人才的国际化。 特别是中外合 资保险公司中,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质的服务方式,从产品开发到内控管理,使中方员工可以学到很多先进技术和宝贵经验。 这些对于提高我国保险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市场化程度,推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的形成,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增强国民保险意识,延伸中国保险业发展空间 对内而言:中国保险市场潜在需求空间大,只要增强了国民的保险意识,随着外资保险业的进入,雄厚的资本实力必然会使保险市场蛋糕越做越大,中国保险业一定会从蛋糕 5 做大的市场中分享到新的发展成果,加快业务发展。 而对外 而言:中国公司也获得进入对方保险市场的机会,打破了以往主要由中国商品进出口提供涉外保险服务的单一状况,参与世界保险市场竞争,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延伸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为国家创造更多的服务贸易外汇收入。 比如 2020 年,及中国人保和人寿中国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 而 2020 年, 友邦保险明确表示选择香港上市。 同时 中国太保 12 月 23 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 , 这是继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之后内地第四家境外上市的保险公司,也是今年香港市场以募集资金金 额计算的第二大新股。 三、中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优势主体增加,市场份额将逐步缩小 显而易见的,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具有较多的竞争优势。 随着市场优势主体的增加,竞争不断升级,压力加大,趋向白热化和国际化。 而我们的民族保险业无论在技术、财务还是在效率上都明显处于劣势。 冲击逐步升级,生存空间将有所压缩,市场份额会有下降。 而外资保险公司利用其创新能力和国际信誉的优势,同我国保险公司争夺优质客户,挖保源,揽客户,以分流中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更本就无还手的余地。 比如截至 2020 年10 月 底,外资 保 险 公司总资产达 亿元,占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的 %,保费收入占全国保费收入总额的 %。 同时 2020 年 111 月,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亿元,在全国保费收入中占比 %,比去年同期增加 个百分点。 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外资保险机构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保险市场上,外资公司,特别是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更是大大高出全国平均。 可以说,外资公司的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扩张也非常迅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资保险公司的业务形成冲击。 (二)保险业竞争加剧,盈利水平将会下降 尽管 2020 年 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了 35000 亿元,保费收入在世界排名第十位 ,比 2020 年上升了 6 位,但在高增长的背后,保险业发展的资量令人担忧。 一是业务虚。 2020 年保险退保金 970 亿元,占全国总保费的 10%。 2020 年全国保险退保金高达 921 亿元,占当年保费收入 13%。 二是效益低。 2020 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承保利润率为 %,寿险公司利润率不到 1%,保险公司全行业出现数额比较大的亏损。 然而市场 竞争的加剧,保险费率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首当其冲。 不断降低保险费率以招徕顾客,逐渐向国际水 6 平看齐,将会使我国保险业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 加上近年来银行的多次降息,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微薄而且受到严格限制,难以与外资保险公司匹敌。 (三)经营模式滞后,难以适应国际化新趋势 经营模式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市场营销观念淡薄,受传统展业方式影响,缺乏市场开发整体规划。 第二是经营体制没有摆脱行政干预,不能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行政色彩过 重。 第三是经营意识滞后,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采取了数量扩张发展战略,重规模,轻经营,重保费,轻效益,重展业,轻服务,重承保,轻理赔。 近年来,尽管我国保险业呈现高速增长,但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以承保为主的中资保险业, 企图通过死差益与费差益来弥补利差损, 进入了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 (四)保险市场全面开放,保险监管难度加大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保险业务也更加复杂,既有中资保险公司,又有外资保险公司,还有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监管难度大大增加。 比如有的外资公司心存不轨,企图挤垮中资保险公司,还有 的也会利用法规空子大“擦边球”,以抢占市场份额,尽管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监管内控制度,但仍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形势需要,有的地方还存在空白点。 强大的外资公司,特别是具有巨大市场影响力的全球性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对我国的保险监管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如何应对跨国公司滥用市场影响力的倾向和可能性。 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