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指导(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牛乳迅速降温至 45℃ 以下,接入发酵剂的量为原料乳量的 1%~ 3%。 采用混合菌株发酵时,总接种量不变,两菌株等量接种。 5. 分装、封口、发酵: 接种后,分装于消毒过的酸奶瓶或其它容器中,加盖或封口后送培养箱或发酵室保温发酵 3~ 6h。 6. 冷却后熟: 经检查,酸奶已达到凝固状态 (pH 达 4. 2~ 4. 3)时,取出置 2~5℃ 条件下冷藏 24h 即得成品。 品尝自己制作的酸奶,判断其感官品质是否达到要求,若达不到要求,分析 其原因。 五 、 实验作业 双岐杆 菌的乳酸发酵途径与明串珠菌的乳酸发酵途径有什么不同 ? 食 品 工 艺 原 理 实 验 指 导 食品工程系 目录 实验规则 „„„„„„„„„„„„„„„„„„„„„„„„ 3 实验一 、水分活度的测定„„„„„„„„„„„„„„„„„ 4 实验二 、果蔬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 5 实验三、 薯类淀粉的老化„„„„„„„„„„„„„„„„„ 6 实验四、 豆类淀粉和薯类淀粉的老化 —— 粉丝的制备与质量感官评定 „„„„„„„„„ 7 实验五 、没食子酸正丙酯 (PG)在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 8 实验六 、蛋白质的保水性„„„„„„„„„„„„„„„„„ 9 实验七、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10 实验八 、果蔬在加工中有效酸度的变化„„„„„„„„„„„ 11 实验九 、过氧化物酶失活实验„„„„„„„„„„„„„„„ 12 实验十、 果蔬加工中护色实验与水果酶促褐变的防止„„„„„ 14 实验十一、 矿物质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 15 实验规则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 若 经提问发现没有预习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得参加实验。 实验前须认真检查仪器、试剂、用具及实验材料。 如有破损、短缺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经同意后方可调换和补充。 对玻璃器皿须做好清洗工作。 实验过程中不得随便挪动外组的仪器、用具和实验材料。 不得随意拨动仪器开关或电源开关,须按实验要求进行。 实验材料、药品的使用,应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注意节约,杜绝浪费。 实验室应保持肃静,不得谈笑喧哗,不许搞其他动作,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清洗仪器、用具、材料时,须将固形物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 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水管堵塞。 实验过程中,须按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注意观察试验结果,应及时记录。 不得抄写他人的实验实习记录,否则,须重做。 如有疑问,应向指导教师询问清楚后方可进行。 实验完毕后,须将玻璃仪器、用具等清洗干净,按原来的位置摆设放置。 如有破损须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食用原料和加工品。 实验结束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注意关上水、电、窗、门。 实验一、水分活度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水分活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水分活度为食品中水的蒸气压和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即 AW=P A/P’A。 水分活度计测定的原理是把被测食品置于密闭空间内,在恒温条件下,食品与周围空气的蒸气压达到平衡,此时,气体空间的水蒸气分压即可作为食品水蒸气压力的数值。 同时,测定同样条件下纯水的蒸气压,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食品的水分活度。 三 实验材料 食盐 4袋 白砂糖 果冻 羊肉 水分活的测定仪 2 台 烘箱 1 台 菜刀(板) 4 个 蒸馏水 1 桶 氯化钡 1 瓶 滤纸 1 张 小镊子 2 个 四 实验过程 :将两张滤纸浸于 BaCl2 饱和溶液中,待滤纸均匀的浸湿后,用小镊子轻轻地把它放在样品盒中,将样品盒拧紧,置于 20℃烘箱中加热 3h,测定,调整校正螺丝,使校正后的 AW 为。 :取试样经 15— 25℃恒温处理后,将果冻迅速捣碎,肉类需适当切碎,置于样品盒内,保持平坦,但不高于垫圈底部,将盒 盖拧紧,移置于 20℃恒温烘箱中,加热放置 2h 以后,测定,待读数稳定后记录 AW。 五 实验结果 食盐 白砂糖 果冻 羊肉 AW 实验二、果蔬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原理 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糖类和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糖类的还原性羰基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的氨基进行美拉德反应,得到具有特殊气味的棕褐色化合物,添加亚硫酸盐可以防止褐变反应的发生。 三 实验材料 土豆 菜刀 (板) 4 个 煤气灶 2 套 炒勺 4 个 漏勺 4 个 大白盆 8 个 大搪瓷盘 4 个 去皮器 4 个 色拉油 1 桶 亚硫酸钠 1 瓶 四 实验过程 ,并迅速放入清水中浸泡,以防止发生褐变,作为对照处理。 ,放入 %的 Na2SO3溶液中浸泡 20min。 ,放入热油中翻炸,土豆片炸透后沥干取出。 Na2SO3溶液处理的土豆片和未经过处理的土豆品对照,观察两者的色泽差异。 五 结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