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报告显示本区域分为四个单元层: 第一层粉 砂 :黄褐色,风积形成,上部有植物根系,松散,下部有水饱和,层厚 米, 米下,湿饱和。 标准贯入试验 57 次。 天然含水量为 1113 天然含水量为 1416 天然含水量为 1618 第二层 粉质粘土:蓝色局部为黑色,湖相沉积形成,无光泽,可塑, 4 米以下为软塑,层厚 米,标准贯入试验 34 次,天然含水量为 3 米 米区间为 ,空隙比为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为 为高压缩性土。 此层分布不连续,只在 9 段有此土层。 第三层全风化细砂岩:红褐色,干钻易钻进,取样样品有岩石的形状,用手不能掰开。 用锤轻敲破碎。 在露天风化成粉沙,在水中浸泡分解成粉砂。 层厚大于 10米,此层连续稳 定。 本次钻探未钻透此层。 可以做持力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0Kpa,压缩模量 85Mpa。 五、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园区道路工程 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6 区域内 地下水 位 米,稳定水位 米。 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不大,水位 受季节性波动,水质对钢筋计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 降水可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或明沟抽排。 第 六 节 主要技术标准 本项目按 乡村公路建设 标准修建,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 次干路 Ⅱ 级; 2)、计算行车速度: 30 km/h; 3)、主要线形指标:(见下表) 主要线形技术标准表 序 号 内容 规范标准值 设计采用值 1 道路等级 次干路Ⅱ 级 次干路Ⅱ 级 2 设计速度 30km/h 30km/h 3 荷载标准 路面 BZZ100 型标准车 BZZ100 型标准车 4 净空高度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5 车道宽度 路段 ~ ~ 进口道 出口道 ~ ~ ********项目园区道路工程 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7 6 不设超高 圆曲线 最小半径 150 100 7 平曲线最小长度 70 8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25 0 9 最大纵坡推荐值 6 10 最小坡长 85 200 11 最小竖曲线半径 凸 一般值 400 4000 极限值 250 凹 一般值 400 3000 极限值 250 12 竖曲线最小长度 25 13 停车视距 30 30 平面设计 本工程按照规划确定的走向布设,全线设置 2 处平曲线,半径均为 R=100m,设超高,线形要素详见下表: ********项目园区道路工程 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8 直线及曲线要素表 ********项目园区道路工程 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9 具体详见 “线位示意图( C01D04)”。 纵断面设计 本工程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因素如下: 1)、 根据现状场地条件,沿线表层土基本为残积土、耕土、素填土为主,场地条件良好,在清除 30cm耕植土,并对场地充分压实后,可作为一般路基填筑底标高; 2)、 路段最小纵坡不小于 %,最大纵坡控制在 %以下; 3)、 与横向已建或在建道路接顺,交叉口范围内纵坡尽可能控制在 %以下,困难条件下纵坡应控制在 % ;局部纵坡受两侧已建地块标高限制控制在 %以下。 4)、 本次纵断面设计标高为设计道路中心线标高,竖曲线表如下表所示。 ********项目园区道路工程 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10 竖曲线要素表 具体详见 “纵坡、竖曲线设计表( C01D07)”********项目园区道路工程 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11 横断面设计 本工程为城市次干道,断面红线宽度 19m 及 11m,全线按一块板布置,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 2m(人行道) +15m(车行道) +2m(人行道)= 19m(红线宽度) (人行道) +8m(车行道) +(人行道)= 11m(红线宽度) 路基设计 1)、 路基设计标高 路面设计标高为道路设计中心线处的标高,路基施工标高为设计标高减去路面结构层厚度。 2) 填料土强度和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 参照 公路规范, 新建 道路的路基填料强度( CBR)和压实度 应满足下表要求。 路基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 深度( 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 压实度( %) 填方路基 0~ 6 ≥95 ~ 4 ≥95 ~ 3 ≥94 以下 2 ≥92 零填及挖方路基 0~ 6 ≥95 ~ 4 ≥95 路基压实应严格按照以下措施进行: a、 路基回填必须分层摊铺、碾压、检验合格后进 入下一道工序; b、对于低填方路基,在清表后必须对原状土进行碾压满足压实度要求后再填 ********项目园区道路工程 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12 筑路基; c、 对零填 及 挖方路段, 应 先超挖 30cm 后对原状土进行碾压满足压实度要求后 ,再 回填压实; 3) 路基 表层处理措施: a、 施工时必须清除地表土 30cm(清表范围至路基底宽外各 3m) , 且不可作为其它路基的填料。 b、在填方路段,当原地面自然坡度大于 1: 5(不论纵向和横向)时,都必须将原地面挖成台阶状后再进行路基土的填筑和碾压,台阶高度 ,宽度不小于,并设置向内倾斜 3%的坡度。 c、严格执行《 公路路 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F10 一 2020) 中的相关要求。 4) 路基 边坡坡率 【填方路基】: 本工程 路基填土高度 均 在 8m以内,边坡采用 1:。 【挖方路基】: 本工程 路堑挖方高度 均 在 8m以内,边坡采用 1:。 5) 路基防护 为 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和维护生态平衡,同时 尽可能降低对植被的破坏长度, 本工程 在道路 路基两侧一般填挖方路段采用植草边坡防护。 具体设置如下: a、填土高度 h≤ 3m, 采用植草 边坡 防护 ; b、挖方高度 h≤ 3m, 采用植草 边坡 防护。 路面设计 1) 路面结构组合 本工程 路面结构采用沥青路面,具体结构组合如下: 车行道 : 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C) Ls=() 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C) Ls= () 1c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18cm 水泥稳定碎石( 5%水泥) Ls=() 18cm 水泥稳定砂砾( 4%水泥) Ls= () 20cm 天然砂砾 Ls= ()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 30Mpa,路床顶面弯沉 人行道 : 6cm 彩色人行道板 2cm M10 水泥砂浆 20cm 水泥稳定砂砾 ( 4%) 2) 路面材料基本要求 ( 1)面层 沥青材料技术性质要求要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20)********项目园区道路工程 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13 表 “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的规定。 沥青:根据沥青路面施工气候分区,本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分区为 22。 为适当兼顾高温、低温两方面的性能,沥青选用 A90。 沥青材料技术性质要求要符合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20)表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规定。 A90沥青技术要求 针入度( 25℃, 100g, 5s) 80~ 100 延度( 5cm/min, 15℃) cm ≥ 100 软化点( Ramp。 B)℃ 高于 44 闪点℃ ≥ 245 含蜡量(蒸馏法)% ≤ 密度 15℃ g/cm 实测记录 溶解度% ≥ 薄膜加热试验 163℃5h 质量损失% ≤ 针入度比% ≥ 57 延度 15℃ cm ≥ 20 粗集料:粗集料应该洁净 、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 的规定。 粗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 下层用集料 面层用集料 集料压碎值 不大于% 28 26 洛杉矶磨耗损失 30 28 视密度 不小于 g/cm3 吸水率 不大于% 3 2 坚固性 不大于% 12 12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不大于% 18 15 水洗法< 颗粒含量 不大于% 1 1 软石含量 不大于% 5 3 细集料、填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 、表 、表 的规定。 填料应干净、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 的技术要求。 粗、细集料及填料宜采用粘附性好的碱性石料。 沥青砼面层的级配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 、表 的规定,沥青用量建议在 ~ %之间,具体用量通过试验确定。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级配类型 通 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率(%) 19 16 ********项目园区道路工程 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14 中粒式 AC20 100 90 100 78 92 62 80 50 72 25 56 16 44 12 33 8 24 5 17 4 13 37 细粒式 AC13 100 90 100 68 85 38 68 24 45 15 38 10 28 7 20 5 15 48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 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 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设计空隙率 3~ 5%,马歇尔试验试件尺寸为 ,击实次数(双面) 50 次,技术标准如下: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项目 空隙率 VV 稳定度 MS 流值 FL 矿料间隙率 VMA 沥青饱和度 VFA 单位 % KN mm % % AC20 2~ 4 ≥ 8 2~ ≥ 12~ 14 65~ 75 AC13 2~ 4 ≥ 8 2~ ≥ 13~ 15 65~ 75 ( 2)透层油 透层油宜采用乳化沥青,其规 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透层油品种和用量,应根据下卧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