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合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lationships   Vertical integration can be viewed as an extreme form of vertical restraints   Hence, explanations of vertical restraints can also be used to explain vertical integration   In the analyses of vertical restraints, vertical integration is often used as a benchmark. Can the oute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be achieved with only vertical restraints? Vertical restraints versus vertical integration • 有效率的原因,也有削弱竞争的原因 • 对 RPM的解释: 1)双重加价 • RPM能限制第二次加价带来的损失 • 在双重加价模型中,对下游企业定价给出上限的话,消除第二次边际带来的效率损失(让零售商也有利可图,可用二次定价的方式来补偿零售商) • 这种解释可以解释价格上限,但无法解释 price floors。 • price floors达到横向串谋的目的,解释时回到横向串谋上。 法律禁止此种做法。 二、转售价格维持 • Puzzle: Why would a manufacturer want the retailers to charge high prices? • 2)制造商间的串谋 竞争品牌的制造商有激励协调价格,在高价位上。 (collusion). 隐性串谋。 零售商价格比批发价更易监督。 • 3)零售商之间的串谋 制造商被零售商俘获。 RPM 被用来加强零售商间的串谋。 • 4)保证零售商有一定的利益可赚,可以保证服务。 • 2)和 3)是有害的转售价格维持 • 4)是有意的 RPM. • 技术上的服务是有成本的,若价格竞争激烈,使得零售商服务质量下降  对产品的需求下降 对制造商和社会都是不好的影响 . • 这里有一个假设前提 : 服务不能量化 ,不能写到合同里 . • 因此 ,既然写不到合同里 ,就要有一个激励机制来刺激零售商提供服务 . • A Model of RPM by Winter (QJE 1993) • 制造商生产一个一个单一产品 , 成本为 c • 消费者均匀分布在一单位线段上 . • 每个消费者购买一单位产品 .他的保留价格是 (or price of the outside good): R • 两家零售商在线的两端 . • 为购买商品 , 消费者花费时间的机会成本不同 : θ • 零售商可以通过服务减少消费者商店在的逗留时间 (better display, more cashiers): Si •消费者从零售商 i购买。 如果 : • 1) 价格加上时间的机会成本不高于 R , • 2)在零售商 i购买的 价格加上时间的机会成本低于在零售商 j购买的值 . • qi(Pi, Si, Pj, Sj) 是零售商 i 的需求 . p:价格。 s:服务 •下图展示了两零售商 的情况 • The manufacturer is interested in attracting consumers into the market (the product margin). • Retailers are interested in attracting consumers into the market and away from the other retailer (the interretailer margin). • 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利益不完全一致 • 制造商只在乎品牌间的竞争 • 零售商既在于品牌间的竞争 ,也在乎品牌内的竞争 .有更强的竞争动机 . • 所以尽量通过合同使二者的利益一致 . • 假设允许有一笔固定的支付 ( lump sum payments ),即允许二部定价 • 使共同利润最大化 ,然后解出 (P*, S*) • 如果两个零售商是独立的情况下 , • 零售商 i的利润是 : • 等式右边第一项 : 共同利润。 • 第二项 : 制造商从零售商 I获得的利润。 • 第三项 : 制造商从零售商 J获得的利润加上零售商 J获得的利润之和 . • The efficient solution (P*, S*) can be achieved in equilibrium if the sum of the last two terms in each of in (1) and (2) equals zero. • The second term in (1) and (2): 体现了纵向外部性。 (不考虑制造商的利润 ) A. 由于双重加价问题导致的无效率高价。 B. 因为服务产生的利润会被制造商和零售商共享导致的未体现在合同里的服务问题 . • The third term in (1) and (2): 体现了横向外部性 . • 零售商 I不考虑零售商 J的利润 . 仅仅通过批发价来调整利润是不够的 ,满足了(1),就不能同时满足 (2) 如果能实施 RPM战略 , 就能实现最佳解 • Comments • 两零售商的竞争 : 品牌内部的竞争 • 与外部商品的竞争 : 品牌间的竞争 • 从零售商的角度来讲 ,品牌内部的竞争比品牌间的竞争更激烈 . • RPM 限制了品牌内部的竞争 ,但却鼓励了品牌间的竞争 •  经济学家对法律对 RPM限制持不同意见的原因 • 表面上看 , RPM 限制了一种竞争 ,但实际上却鼓励了另一种竞争 .  在 Winter (QJE 1993)中 , 零售商的服务有两种 : 1) 没有溢出的服务 , 如把货架做大些 ,物品摆放条理化等。 2) 有溢出的服务 ,如卖计算机时提供的信息服务 有信息服务的店 ,价格较高。 无信息服务的店,价格低  出现搭便车问题 但 ,若有 RPM,两家店价格一样 ,就不会出现在一家接受信息服务 ,然后到另一家价格低的店去购买的现象 .  3. 独家区域 (Exclusive Territories) • Exclusive territories allow retailers to charge higher prices than they otherwise would. (零售商之间“井水不犯河水” ) • 与对 RPM的解释类似。 • 制造商的串谋 • 零售商的串谋 • 非价格竞争的激励机制 1)独家区域认为地在每个地理区域制造一个垄断 . 2)限制另外品牌内的竞争,但鼓励了品牌间的竞争。 • 制造商以边际成本卖给零售商,但从零售商收取特许经营费 • 4. 排他性合同( Exclusive Contracts ),放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那块 • A major policy concern over exclusive dealing is that it might allow a dominant firm to deter entry into the market, by foreclosing a crucial input (. a distribution work) or by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or expensive for the entrant to obtain such an input。 • 经济学家有争议 • 芝加哥学派:提倡自由市场,反对干预; • 另一派:排他性交易有可能对效率有影响。 • 有人认为:“有主导地位的企业通过排他性合同将市场封闭,其他产品进不了市场”。 • 芝加哥学派对上述观点提出批判 • 后芝加哥学派:在芝加哥学派基础上对模型的假设进行了修改。 发现, Exclusive dealing 确实在一定情况下能带来影响。 • 四种模型:(模型排序按照对竞争的负面影响大小来排,越来越有负面影响) • The Chicago School critique: Exclusive dealing must entail efficiency gains • Mathewson and Winter: Competition for the market • Aghion and Bolton: Partial exclusions • Rasmusen et al. and SegalWinston: Naked exclusions • The Chicago School Critique The argument: • (不会影响竞争) • 如果将效率低的企业排除在市场之外,不认为是坏事; • 如果将效率更高的企业排除在外,则带来效率损失。 • 模型的思路: • 购买方是理性的; • 在位厂商能不能通过排他性合同把客户锁住。 • 芝加哥的观点: • 1)购买方理性,若以后有更有效、价格更低的企业进来,不会愿意签订这个合同; • 2)在位厂商只有在合同本身能带来效的收益才会签合同。 如果签订协议,说明“排他性合同”能带来效率的提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