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计量员培训教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分贝 dB -- 线密度 特 [克斯 ] tex 1 tex= 106 kg/ m 面 积 公顷 hm2 1 hm2= 104 m2 ( 二 ) 、 与石油有关的 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 1. 长度和体积 长度属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单位是 “ 米 ” ,符号为 “ m” ,它的常用十进倍数和分数单 位有:千米 ( km)、分米( dm)、厘米( cm)、毫米( mm); 体积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 “ 立方米 ” ,用符 号“ m3” 表示,其常用单位有立方分米( dm3)、立方厘米( cm3)等,升( L 或 l)亦可作体积单位,这 里 1 L=1 dm3,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毫升 ( mL)这个单位,且 1mL=103 L,但必须注意的是不 能把升称为“立升”、“公升”,也不能把 mL记作 “ cc”。 2. 质量与重量 质量也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其单位是 “ 千克(公斤) ” ,用符号 “ kg” 表示,表示质量 的单位还有:克 ( g)、毫克( mg)、吨( t)等。 重量所表示的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在数值上它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在地点的 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由于历史的原因, “ 重量 ” 一词的含义在使用时是不明确的,有时指物体的质量,有时又指 物体的重力 (即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为避免“重量”一词在使用中出现含混的现象, 1901年 第三届国际计量大会特别声明:“千克是质量的单位”。 但是,长期以来的使用习惯,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贸易中都用重量代替质量,考虑到这一习惯在一段时期中难以改变,因此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时明确指出:“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这样在生活和贸易中就可以用质量的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重量,但是在物理学和其它学科及技术领域里,表示重力时应避免使用“重量”一词,而应用牛 [顿 ]来描述重力的大小,牛 [顿 ]作为国际单位制中 的 导出单位,是用来表示力和重力的单位,以符号“ N” 表示,它等于 1 千克的物体以 1米/秒 2的加速度运动所需要的力,即 1牛 [顿 ]= 1千克米/秒 2。 3. 密度 密度表示在某一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在真空中的质量。 其国际单位制单位是 “ 千克每立方米”,用符号“ kg/ m3” 表示,常用单位还有 ” 克每立方厘米( g/ cm3) ” 、 “ 千克每立方分米( kg/ dm3) ”。 12 4. 压力、压强 压力、压强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 “ 帕 [斯卡 ]” ,它表示 1 牛顿的力均匀而垂直地作用在 1平 方米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力,即物体 在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或压强。 帕 [斯卡 ]的国际符号是 “ Pa” ,根据定义 1 Pa=1 N/ m2,常用的压力和压强单位还有 “千帕( kPa) ” 、 “ 兆帕( MPa) ”。 13 第三部分: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 前言 为加强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计量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保证,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计量工作的意见》,制定本规范。 、保证质量、节能降耗、提高效益所应具备的计量检测保证能力的基本要求。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生产规模和经营方式,选择相应的途径和方法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计量器具制造和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等对计量有特殊要求的企业,除满足本规范的规定外。 还应满足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计量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计量标准考核办法》 《计量检定人 员管理办法》 JJF1001— 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GB/《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 GB/T17167— 1997《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 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注:引用文献可向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咨询。 JJF1001— 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的有关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下面引用了一些最相关的定义并列出一些适用于本规范的其他定义。 为实现单位统一、 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用于保证计量可靠和适当的测量准确度的全部规范、技术手段及必要的各种运作。 〔计量〕单位 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计量)基准、标准 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14 (测量仪器) 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资料的总称。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 不问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一种代表等级顺序的框图,用以表明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与给定量的基准之间的关系。 注:溯源等级图是对给定量或给定型号计量器具所用的比较链的一种说明,以此作为其溯源性的证据。 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 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按照规定的程序,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 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确定计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由企业最高领导就计量方针和目标,对计量工作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计量工作的领导应学习、了解计量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要求,并负责在本 企业组织实施。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设置管理计量工作的机构和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本企业的计量工作。 主管计量工作的领导、计量管理机构及各类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应形成文件,并认真执行。 15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和计量管理的需要,建立必要的计量规章制度,并能有效地贯彻执行,执行结果应有记录。 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1)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计量培训教育制度: ( 2)计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 ( 3)计量器具采购,人库和流转制度; ( 4)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制度: ( 5)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 ( 6)不合格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 ( 7)计量检测管理制度; ( 8)计量工作的定期审核与评审制度。 企业应配备与生产经营和计量管理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并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计量人员。 企业应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如有特殊情况需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求,确定计量检测点,配备符合使用要求的计量设备。 、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计量、产品检测等方面的需要,确定计量检测点,配备符合使用要求的计量设备。 、工艺文件,生产经营和质量控制的要求,确定检测项目,并制定必要的检测规范。 检测规范应包括检测要求、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检测环境条件及检测结果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检测结果应有记录。 企业应编制完整的量值溯源图( 或表),保证全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到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要有量值溯源等级图,企业的最高计量标准应按照《计量标准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校准) 企业应编制本单位计量器具管理账册,并制定计量器具分类管理方法和周期检定(校准) 16 计划,对计量器具实施统一管理。 计量器具的分类管理方法,凡国家或行业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企业制定管理办法,经企业领导批准后实施。 企业必须将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当地 县(市)级计量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企业可自行开展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 自行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应合理确定检定(校准)周期。 周期的确定应有文件做出规定,文件应经企业领导批准。 对不能自行开展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企业应将其送有资格对社会开展检定(校准)的计量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校准),检定(校准)应按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进行。 企业应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管理,标志应注明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和检定(校准)单位或检定(校准 )人员。 不合格计量器具是指计量器具已经损坏、显示不正常、过载或误操作,功能出现了可疑、超过了规定的检定(校准)周期、封缄的完整性已被损坏等情况。 企业对任何不合格计量器具都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做出明显的标志。 不合格计量器具应在不合格原因已排除并经再次检定(校准)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企业应保存足够的计量记录和档案,用以证明计量管理的有效运行。 计量记录和档案一般应包括:计量器具说明书及使用、维修记录;计量标准证书、计量检定(校准)原始记录、计量检定( 校准)证书;计量检测记录、计量检定(校准)人员证件、人员培训记录、计量管理审核、评审记录等。 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的环境条件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必要时,企业应制定有关环境条件要求和管理的制度,并对关键检测点的环境条件实施控制和记录。 企业主管计量工作的领导应定期组织对计量工作情况进行审核,必要时应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 企业领导人应根据审核结果和其他有关信息,定期组织对计量工作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改进。 第四部分: 误差理论基础 误差公理:一切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误差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和测量的过程中。 因此, 17 在计量过程中,不管仪器多么准确,人员测量多么仔细,方法如何合理,测量环境条件 如何好,都有或大或小的误差。 第一节 误差定义及表示方法 一、误差的定义 测量误差的定义是: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即:测量误差 = 测量结果 - 真值 测量结果是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是客观存在的量的实验表现,仅是对测量所得被测量之值的近似或估计。 显然它是人们认识的结果,不仅与量的本身有关,而且与测量程序、 测量仪器、测量环境以及测量人员有关。 而真值反映了人们力求接近的理想目标或客观真理。 真值本质上是不能确定的。 因而,作为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的测量误差,也是无法准确得到或确切获知的。 约定真值是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 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 约定真值有时也称为指定值、最佳估计值、约定值或参考值。 通常有: ( 1)由计量基准、标准复现而赋予该特定量的值。 如用某二等标准石油密度计检定一支工作用石油密度计,在 20℃ 条件下,标准密度计已修正测量结果为 / cm3,工作用密度计示值为 g/ cm3,该测量误差则为: - =- g/ cm3。 ( 2)采用权威组织推荐的该量的值。 如由常数委员会( CODATA)推荐的真空光速、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特定量的最新值。 当然还有平面三角形内角和恒定的 180176。 等。 ( 3)用某量的多次测量结果来确定该量的约定真值。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1. 绝对误差 误差当有必要与相对误差相区别时,误差有时称为测量的绝对误差。 即:绝对误差 = 测量结果 - 真值 2.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 真值。 即: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被测量真值 ) 179。 100 % 如:用工作用测深钢卷尺测量液位的高度,其测量结果为 : 1000mm,真值为 1001mm,则绝对误差为: 1000- 1001=- 1mm;相对误差为 (- 1/ 1001)179。 100% =- %。 用同一钢卷 尺测量液位的高度其测量结果为 10000mm,真值为 10001mm,则绝对误差为 10000- 10001=- 1mm;相对误差为 (- 1/ 10001) 179。 100 % =- %,从两个测量结果看,它们的绝对误 差是相同的,但相对误差是不同的。 显然, 后者的测量准确度高于前者,所以,相对误差能更好地描述测量的准确程度。 3. 引用误差 引用误差是测量仪器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 该特定值一般称为引用值,可以 是测量仪器的量程或标称范围的上限。 18 例如一台标称范围为 0~ 150V的电压表,当在示值为 ,用标准电压表检定所得到的实际值 (标准值)为 ,则该处的引用误差为: ( - )247。 150 179。 100 % = % 上式中 - = + ,而 150为 该测量仪器的标称范围 的上限,所以引用。油品计量员培训教材(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五、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包括过去的工作基础,现有的主要仪器设备、研究技术人员及协作条件,从其它渠道已得到的经费情况及金额等)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本院肝胆外科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在省内具有一定的 影响力。 所 以本项目研究所需病源充足,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研究经费支持,配备有本项目所需
3 起事故的发生虽然是个别现象,但 事故就是一面镜子 , 在分 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持续夯实安全基础的大背景下,在 分 公司领导大会小会反复强调、安全管理文件不断出台的情况下, 6 月份 连续发生了 3 起交通 事故,说明 个别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还十分薄弱,暴露出 少数单位 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培训不到位等深层次问题,教训十分深刻。
面积不超过 % 合格 3 蜂 窝 无 轻微、少量、不连续、单个面积的直径不超过,深度不超过骨料最大粒径,已按要求处理 合格 4Δ 露 筋 无 无主筋外露,箍、副筋、个别微露,已按要求处理 合格 5 碰损掉角 无 重要部位不允许,其它部位轻微少量,已按要求处理 合格 6 表面浅层裂缝 浅层缝宽小于 规范允许值 浅层缝宽超过水闸施工规范( SL27- 91)允许值,已按要求处理 合格 7Δ
底基层、基层铺筑完成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应立即采用草袋子覆盖并洒水养生,并始终保持表面潮湿,养生期不少于 7 天。 养生期间,底基层、基层上应控制车辆通行。 施工车辆如需通过应经监理 工程师批准,车辆应在底基层、基层全宽上均匀行驶,车速应限制在 30km/h 以下,不准急刹车,不得污染底表面。 养生结束后,可继续洒水保持底基层、基层表面潮湿,防止底基层、基层长期暴晒干裂。 注意事项
长的弹性均质体,强度可以用 E1 μ1 表示的结构。 弹性多层体系 ——— 如上,但有 N个薄层。 一、基本假设与解题方法 基本假设: ( 1)、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以及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 ( 2)、最小一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为无限大,其上各层厚度为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 ( 3)、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下无限深处,其应力、形变和位移为零; (
动类型 盘式 后 制动类型 盘式 前 轮胎规格 295/35 R19 后 轮胎规格 235/30 R19 前悬挂类型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后悬挂类型 双横臂式独立悬挂 随速助力转向调节 有 转向助力 电力 配置 外部配置 : 行李箱打开方式 上俽 行李箱盖开合方式 手动 天窗型式 无 运动包围 有 车身颜色 代托纳灰珠光漆 ,幻影黑珠光 后导流尾翼 有 内 部配置 : 车内电源电压 12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