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水管网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1000 1250 1500 检查井允许偏差 序 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范 围 1 井身尺寸 长 177。 20 每座 宽 直 径 2 井盖高程 非路面 177。 20 每座 路 面 与道路的规定一致 3 井底高程 D≤ 1000mm 1% 每座 六、排水管道严密性试验 本工程中污水管道,回填土前应该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 1.试验管段按井距分隔,带井试验。 在浇筑管座 2天后,便开始闭水。 2.管道闭水试验水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 2m计; 2)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 2m计; 3)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 10m,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应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 10 / 22 为准; 4)闭水试验装置如下图: 闭水试验装置示意图下游检查井试验管段规定闭水上游检查井砖堵水位 3.试验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第 ,验收标准按《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执行。 具体做法如下: 1)管道安装及检查井全部完成后即可进行闭水试验。 2)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道内顶以上 2m,如上游管道内顶水位由于井室限制< 2m(但不得< 时,其允许渗水量可按:水位< 2m 的允许渗水量 =√ H/2允许渗水量, H 为上游管内顶至试验水位的高度(单位为 m)。 3)闭水试验应在管道与检查井灌满水经过 24小时后再进行, 4)对渗水 量的测量时间≮ 30min。 实测渗水量按下式计算 q=W/T• L。 q―实测渗水量( L/ min• m) W―补水量( L) T―观测时间( min) L―试验段长度( m) 允许渗水量 D=300, 28m3/d• km、 D=800, 48m3/d• km、 D1000, 58m3/d• km。 11 / 22 七、沟 槽回填施工 管涵工程经监理工程师主体结构隐蔽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回填。 以免晾槽过久造成塌方,挤坏管道或管道接口抹带空鼓开裂;雨季易产生泡槽、漂管或造成回填作业困难。 管线结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施工,且回填尽可能与沟槽开挖施工形成 流水作业。 为了保证回填土的质量,在现场办公区设土工试验室,以便随时掌握回填土的含水量及压实密实度。 回填土的含水量必须符合要求,当回填土的含水量过大时,根据天气、现场情况,采用晾晒或掺拌石灰粉的措施,以达到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 为了避免井室周围下沉的质量通病,在回填施工中应采用双填法进行施工,即井室周围必须与管道回填同时进行。 待回填施工完成后对井室周围进行 2次台阶形开挖,然后用 9%灰土重新进行回填。 管顶以上 ,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 15cm。 管顶 压路机进行回填。 具体施工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回填土高度至路床以下 15cm为止,待该施工段全部管线工程完成后,集中对该部分进行回填压实处理,以保证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回填前清除槽内杂物、排除积水。 沟槽两侧须同时回填,且两侧高差不得超过 30㎝,管顶以上 50㎝范围内应特别注意夯实设备的选用,以防止对管道结构造成损坏。 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为 20~ 25 ㎝。 回填土中不得有碎砖、石块。 分段回填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阶梯状,且不得漏夯。 1每层回填完成后必须经质检员检查、试验员 检验认可后方准进行下层回填工作。 1沟槽回填密实度要求如下图: 12 / 22 沟槽回填密实度要求示意图当年修路密实度为9 5 %当年不修路密实度为9 0 % 第四章 质量 管理体系与 措施 一. 具体质量目标 本标段工程质量确保一次性验收合格率 100%,不允许出现不合格工程,坚决杜绝不合格项目,不论是自检,还是业主监理的中检、抽检、终检,随机检查都达到 100%的合格率,率取良好的信誉。 二. 质量 管理体系 和创优规划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专业工长组成,制定整个合同段工程质量控制计划、方针、措施。 公司技术质量科直接介入抓现场质量管理。 施工队所属各施工班组根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 三. 质量 组织措施 13 / 22 1. 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1)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公司技术质量科编制,经营科、安全科、材料科科长会签,总工程师审核,副总经理审批,再报监理工程师与业主代表审阅。 (2)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工程实施前 15天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部。 (3)、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各级审批并最后由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并且按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方可进行施工。 2. 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 技术复核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 (2) 技术复核结果应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记录》,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归档。 (3) 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隐蔽验收的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 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 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证确认形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 项目经理必须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并同设计代表联系进行设计交底。 (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业主和总监审批确认后,由项目经理牵头,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关键分部工程和施工要点。 (3) 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施工员、安全员在安排施工任务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 4. 三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1) 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员必须督促班组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毕。 14 / 22 (2) 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质量检查员必须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技术负责人确认,最终评定由公司的技术质量科专职质量员检定。 (3) 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班组之间的质量互检,并进行质量讲评。 (4) 公司的技术质量科对每个分项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指令单,项目质量检查员负责在指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