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制作的所有专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远的山区, 学校教育资源匮乏 , 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没有电脑,没有 投影机 ,有的甚至连电也没通。 故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制教具来完成实验,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好选择。 但 目前农村学校实验教具的使用情况很不乐观,有许多老师怕麻烦,有些必须用的教学教具也只是用口授的方式,没有实验教学的习惯。 有些农村学校 不是没有教学教具,而是教师很少使 用, 使得农村学校仅有的实验教学设备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在一些较发达的地区, 作为实验工具的教学仪器,每个学校大部分都是购买的,这些仪器实验效果虽然不错,但可能由于商品化的原因,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有些仪器做实验时看不到内部的变化过程,有些仪器价格太贵,一般学校很难承受等等。 相比之下,自制教具与课外实验却在实验教学中显露出其特殊的意义。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许多重视实验教学的教师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不少演示实验的成品 4 教具和学生实验的仪器设备实验效果很差,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 的实验效果,无法满足学生和教师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随着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教师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演示,分组实验,还需要增加一些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实验,通过实验丰富教学过程,这时也需要自制教具。 ( 3) 自制教具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朱正元教授曾积极倡导 “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 ”。 就地取材,随时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自己身边,研究物理学并不神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创造能力。 中学生大多是处于 12 至 15 岁之间的发育时期,生理心理均未成熟,具 有区别于成人的特殊性。 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中学实验室里教学仪器数量有限,使用一般都强调要按步骤操作,如果非正常损坏,则要赔偿,甚至罚款。 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心理,使用时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 学生处于被动实验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压制。 而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损坏了可以再制作,这是商品仪器无法比拟的,它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 如在“音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后的小制作,小实验,就可以知道古代的编钟为什么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作教具来验证一些物理规律 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帕斯卡 “桶裂 ”实验, “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 (或侧壁 )产生的压力可以远大于液体自身的重量 ”,这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对此问题,教师可以模拟 “桶裂 ”实验制作一个教具,即用一只装麦乳精的圆柱形罐头盒作为 “水桶 ”,要求它的盖子盖上后倒置时不漏水,在罐头盒的底部开一个圆孔,圆孔 内紧塞一个橡皮塞,橡皮塞的正中穿一小段两端开口、内径约为 6mm 的玻璃管,玻璃管上套一小段橡皮管。 把这个容器倒置固定在支架上,在其下方放一只脸盆。 另备一根内径约 6mm、长约 1m 多的玻璃管,大漏斗只,小烧杯 1 只,夹子 1 只,凡士林少许。 演示时,先将罐头盒取下,用夹子将玻璃管上的橡皮管夹住,再把水注满整个容器,用四周涂满凡士林的盒盖盖好后,把它倒置固定在支架上。 步骤一,将橡皮管上的夹子取下,把大漏斗与橡皮管相连,将水注满大漏斗,可以看到,。教具制作的所有专业(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