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节能砖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干 经 24 小时 窑内烧制 热气循环使用 24 小时 23 煤矸石通过板式给料机,到转运皮带;煤矸通过破碎机震动筛,所筛下的合格细料送到煤矸石转运皮带,筛面的粗料再回到破碎机进行二次破碎,经转运破带送至强力搅拌机 —— 转运皮带至个空挤砖机—— 自动切条 —— 自动切坯 —— 分坯机和运坯机,人工码坯到新型节能余热利用窑炉车上。 窑车用回车牵引机把窑车送至自动摆渡车上送到干 燥窑顶车机,顶进干燥窑内。 自动摆渡车送至少成新型节能余热利用窑炉内,顶车机、自动摆渡车送至回车线上卸砖。 卸完砖的空车将其清扫干净,休整后在通过上述方法回到码坯处,如此循环。 该工艺方案是根据我院多年的设计施工经验研究而成的方案。 该方案特点是原料处理合理,强力搅拌机优点是出料快、节约电、方便、经济的特点。 工艺设备选型 该工艺设备选型上既考虑到了产品的质量,也考虑了投资的节约,选用了干燥与焙烧二次码烧工艺。 选用人工码坯是我院通过多年的设计和施工,是很成熟的工艺路线,节约生产成本。 而人工码坯的优点:一是节 约投资,二是节约用电,三是对产品品种较机械灵活。 所有设备均按日产 20 万块,年生产日按 300 天,干燥与烧成窑按 米一条,日产标砖 20 万块。 24 ①真空度≥ 92% ②小时产量 ~ ③绞刀损耗达到 1000万块 /个 设备检修 设备在每台设备附近设检修架,窑车检修在回车线上及端头设检修抗及检修线。 第五章 干燥及焙烧 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7000920xx;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7000720xx; 《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xx;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320xx;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xx; 《工业窑炉施工及验收标准》 QB601396。 干燥与焙烧热工设备的确定 干燥和焙烧采用二次码烧工艺,热工设备选用国内先进的新型节能余热利用窑炉,便于控制及保证干燥和焙烧质量。 新型节能余热利用窑炉 焙烧设计为全内燃,焙烧过程中只需再添加少许燃料以便调节。 焙烧窑顶部采用轻质耐热混凝土板吊挂,硅酸铝纤维保温,其中高温带采用空腔换热。 侧墙用 370 ㎜红砖 承重墙,低温段采用红砖作为内 25 墙,空心砖、岩棉保温,高温段采用耐火砖作为内墙,轻质保温砖、岩棉保温。 一、焙烧方式 热源:煤矸石、炉渣、粉煤灰内燃 +外投煤 码坯方式:同干燥窑 二、结构及系统特点 (一)结构 窑体结构设计成平吊顶结构,焙烧窑顶部采用轻质耐热混凝土板吊挂,硅酸铝纤维及岩棉保温,高温带顶部采用空腔换热,使窑顶轻且承重结构安全。 侧外墙用 370 红砖承重墙,低温段采用红砖作为内墙,空心砖、岩棉保温,高温段采用耐火砖作为内墙,轻质保温砖,岩棉保温,侧墙外有 Ⅰ 16 加固。 下部采用良好的密封设计,窑 车与窑车间采用二道曲折压紧密封,其密封材料采用硅酸铝纤维,窑车与窑墙采用曲折密封和砂封,窑内与外界完全隔离。 窑车砌筑整体设计和各层材料的选取,是近年来大量实践的总结,按坚固性、密封性、保温性和经济性并结合砖瓦行业特点确定的。 进车端的二道门设置和精确的顶车机进车控制,保证了进车期间窑内热工制度的平稳。 车下设有风道以及进风口、出风口。 26 (二)系统 新型节能余热利用窑炉设有排烟系统、抽余热系统、燃烧系统、冷却系统、窑顶换热系统、车底冷却压力平衡系统、温度压力测控系统和窑车运转系统。 该窑断面温差小、保温性能好 ,焙烧热工参数稳定,保证了烧成质量。 排烟系统 由排烟风机和风管组成,排除坯体在预热过程中产生的低温湿气体。 抽余热系统 预热段高温余热抽出系统保证半成品均匀平稳的升温,坯体中物理化学反应充分进行。 解决了传统轮窑焙烧中制品产生的黑心、压花、预热时急速升温裂纹、哑音等焙烧缺陷。 冷却带余热利用系统将窑内焙烧余热用于成型后湿坯的干燥,并可根据建设方的需要提供冬季厂房采暖热源。 燃烧系统 由投煤管等组成,内燃不足时可以补充燃料,使坯体都能达到烧成温度。 冷却系统 由窑尾出车端门上的三台风机和窑门等 组成,使坯体出窑时强制冷却,缩短焙烧周期及窑的长度。 燃烧温度、压力检测、控制系统 27 可据制砖原料烧结性能,准确控制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 窑顶换热系统 高温带项部覆盖钢筋砼盖板,左右贯穿,换出窑炉顶部及投煤管散发的热量,保证窑体顶部承重结构的安全。 车底冷却、压力平衡系统 使各部位窑车上下压力保持平衡,减少了窑车上下气体流动的窑内坯垛上下温差;窑车底部的冷却系统保证了窑车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窑车与窑体处于良好的配合状态,延长了窑和窑车的使用寿命。 窑车运转系统 由顶车机、出口拉引机等组成,保证 窑车按制度进行出车。 三、技术参数和附属设备 (一)技术参数 工艺参数 ( 1)产品钢领 240 115 53(㎜) ( 2)产量 6000 万块(普通砖) /车 ( 3)年工作日 300 天 ( 4)工作制度 3 班 /天 8 小时 /班 ( 5)焙烧窑规格 (窑车面以上净高) ( 6)窑车规格 ( 7)每车码坯层数 12 层( KP1) ( 8)窑车码坯数 5000 块( KP1) /车 28 ( 9)焙烧窑有效容车数 60 辆 ( 10)窑的条数 2 条 ( 11)进 车间隔 热工参数 ( 1)烧成周期 ( 2)烧成温度 950~ 1050℃ ( 3)烧成合格率 96% 干燥 (一)干燥方式 热源:干燥的热源为焙烧窑的冷却段余热、焙烧段前部高温烟热、窑顶空腔换热和车底空气换热。 送排风方式:采用出车端集中送风,另设一道调节温度进风口,排潮采用集中排潮,由轴流风机抽出,经铁皮烟囱排出。 (二)码坯方式 以 240 115 53KP1 承重多孔砖为主,在窑车行进方向码成独立的三垛,垛间距为 1000 ㎜。 共 12 层,每层 1728 块,每车 5000块 KP1砖。 二、结构及工作系统 (一)结构 干燥窑墙由 370㎜红砖砌体和钢筋砼构造柱组成,顶为现浇钢筋砼。 29 为保证窑内气体流动不受外界气候影响,窑的两端均设有窑门,同时为更好地保证进车端的封闭性,在进车端设有两道窑门,两道窑门之间设有一个车位的预备室,二道门的设置消防了由于进车所产生的室内工作制度紊乱,保证了室内温度的平稳。 在干燥窑顶及墙上设置了相应的测温、测压孔。 (二)工作系统 顶送风系统 来自新型节能余热利用窑炉的余热送至干燥室顶部送 风,送砚口设置在坯垛之间的空腔内,热风均匀的穿过坯垛。 送风口采用多排长孔形式在干燥室尾端,整个横断面形成多个涡旋气流,保证了坯垛上下、左右温度和温度的均匀性。 这一段保持着较高的温度,当砖坯运行到此段时,可高温快速干燥。 排潮系统 在干燥室进行车端顶部设置了排潮风机。 充分吸湿后的低温高湿度废气由排潮风机排出干燥室,多个排潮孔设置成长条孔形,位于坯垛拉缝中间,使废气沿整个干燥室的横断面均匀排出,排潮量可以通过人工或自动装置调整,保证干燥室前部空气温度、湿度满足干燥工艺要求。 温度湿度测控系统 为保证较好 的干燥效果,设计中有调节温度的送风道,并设有测温和测湿孔作为调节和控制的依。 30 窑车运转系统 由顶车机、出口拉引机等组成,保证窑车按制度进出车。 三、技术参数和附属设备 (一)技术参数 产品纲领 240 115 53(㎜) 产量 6000万块(普通砖) /车 年工作日 300 天 工作制度 3 班 /天 干燥窑规格 (窑车面以上净高) 窑车规格 窑车码坯数 5000块( KP1) /车 有效容车数 80 辆 干燥周期 干燥合格率 95% 1送风温度 130~ 150℃ 1排潮温度 40~ 50℃ 1排潮相对湿度 90~ 95% 1残余水分 6% 第六章 建筑工程 设计依据 本项目设计的主要建筑物有原料棚、原料处理车间、成型车间、 31 焙烧车间、变电所等。 本设计遵循“适用、坚固、经济、美观”及技术先进的基本原则。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建筑场地毗邻公路、场地开阔的特点,力求做到厂区分布合理,各部分理想顺畅,外观特征简洁明了;内部空间 功能与生 产要求相符,并设置良好的通风、采光、防潮、劳动安全措施,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设计中采用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结合当地建筑特点,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 、规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xx;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7000320xx;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xx;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9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7000920xx;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 《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 GB7000720xx; 《建筑采风设计标准》 GB5003320xx;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379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96; 1《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2: 98; 32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建筑设计 充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符合国家、地方相关安全卫生标准,充分利用场地条件,注重实用、美观。 各区段之间连接合理、接凑;外观简洁、 和谐,内 部功能设置合理,与其它工种构筑物搭配合理协调。 联合车间是本项目工艺实施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原料制备与输送、成型车间、干燥有焙烧等部分。 第七章 功用辅助设施 给水 该项目总日用水量 50 立方米 /天。 生产线用水有两种:一是余热风机、真空泵、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冷却水,次冷却水贮于循环水箱中循环使用,不外排,水蒸发减少后少量补充;二是根据工艺要求,混合料需要有合适的含水量,当物料含水量不足时,补加少量的水。 生活用水为职工的饮用水及洗浴用水,日用水量为 立方米 /天。 生产生 活用水由本厂给水管供给。 给水形成为生产、消防合用给水管网,在厂区内成环状布置。 给水管≥ DN70 采用镀锌钢管纯正扣子连接,其余均采用给水铸铁 33 管,石棉水泥接口。 室外给水管网为埋地安装,埋地部分作防腐处理。 在进用户管道上作阀门井,以便检修。 厂区消防给水采用地下式消防栓,消防给水量按 30 升 /秒,火灾连接时间按 2小时计算。 排水 厂区内采用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合流制管道系统,与建设方指定的排水系统相一致。 ,不外排。 、雪水的排 放,可按场地自然度排放。 第八章 消防 概 述 遵从“驻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原则,在总图、建筑、热工、给排水、采暖等有关专业和项目实施中,统一予以考虑。 a、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01 年版) c、《室内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d、《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00 年版) e、《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01 年版) f、《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 97 年版) 环境 34 工厂外部消防通道畅通。 厂区建筑物间有 6 米以上的贯通道路,消防车辆可多向进入火警位置。 消防管道与生产管道系统合用,水量及水质均可满足消防要求。 生产线原料主要是煤矸石。 煤矸石经原料制备后成为含水率 18%左右的制砖原料,属非易燃物。 在焙烧过程中,新型节能余热利用窑炉窑体为密闭型式,窑墙外壁温度离高处不超过 50℃,出窑产品温度低于 40℃,整个窑体外部看不到明火。 给水 工厂给水由自备井供给,室内给水采用上行下给式,管道沿墙敷设至各用水点。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灭火时由消 防车接消防栓加压灭火。 用水量表 序号 类别 吨 /时 吨 /日 吨 /年 1 生产用水 53 17500 2 生活用水 6912 3 未预见用水 1725 4 小计 77 2614 5 消防用水:一次火灾按延续时间 2小时,用水量按 15升 /秒 排水 35 排出废水主要有车间少量冲洗水,数量少且无污染,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