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英语大师为你归纳英语学习方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我们常说的 “ 英语基本功 ” 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相关的方面,学习时要尽量平衡发展,如果其中一项过差,会从总体上影响外语水平的提高。 如今仅电视一个渠道就有许多 “ 听 ” 的节目,可 “ 读 ”的书更多。 至于 “ 说 ” 和 “ 写 ” 完全可以自己练习。 没有人对话,可以采用英语思维的办法跟自己说。 “ 写 ”这可以通过记日记来提高,一天记一件事,可以写 “ 听 ” 到或 “ 读 ” 到过的,这样就复习了从 “ 听 ” 和 “ 读 ”中获取的语言知识。 * 学习外语 “ 懂得了 ” 不等于 “ 掌握了 ”。 如对中国人来说,理解 she 和 he 二字并不难,但用起来却每每出错,因此要常练、多练、反复练。 * 语言是与文化紧密联系的,不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即便能说英语,在交流中也难免产生误解和其它困难。 * 学英语除了肯下功夫外,还要动脑筋总结英语特点,比较英语和汉语的 “ 同 ” 和 “ 异 ”。 看到了 “ 同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过,需要注意学习和掌握的还是 “ 异 ” 的部分。 * 要想学好英语,得不怕麻烦勤查外国人为初学者编写的单 语词典,因为使用双语词典时,大多数人常图方便只看中文,而英语解释不但更加准确,而且通过看英语解释还能复习常用词汇和表达法,可谓 “ 一箭双雕 ”。 陈琳 * 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外语是不可能 “ 习得 ” 的(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尽量创造习得环境),只能 “ 学得 ”。 必须下艰苦的功夫。 我一向主张要 “ 背 ”。 不仅儿童,成人更加要背。 且看郑板桥在《自叙》中所说: “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 舟中, 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 ” 一代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更何况他背的大概不是外语。 * 一般学习外语的,都知道有所谓 “ 精读 ” 和 “ 泛读 ”。 殊不知,在听、说和写这其他三 “ 会 ” 上,也都要作精和泛的工作。 说的啰唆些:要有精听和泛听、精说和泛说、精写和泛写。 精泛两种功夫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学习语言,在读、听、说、写四会中,固可因工作的需要而有所侧重,但最好还是能全面掌握。 英国 16 世纪思想家培根曾说: “ 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记使人精确 ” (这里交谈包括听和说)。 可以看出,学会读、听、说、写一种语言,不仅是掌握语言能力以作为工具的问 题,更加关系到一个人素质的培养。 刘承沛 * 学英语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接触了多少英语和什么样的英语。 阅读的语言材料最容易得到,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各种有用的书,好书。 * 朗读和听写是学外语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基础阶段必须坚持。 千万不能因为现行各种英语测试不考这两项而放弃。 * 不要小看世界名著的英文简写本。 基础阶段读它三,四十本才会体会到学英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及早学会用英 英词典。 这是因为英汉词典多半不解释词义,只给对等词,而两种语言的词汇并不是可以完全对等的。 危东亚 * 学习英语, 就是要学习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吕叔湘先生说过,英语是英语,汉语是汉语。 这个提法相当尖锐,意思是告诫中国学生,要分清英语与汉语的表达方式,不要把二者混同起来。 林语堂先生也一再强调过英文的表现法,并饶有风趣的说,在英文里只有 “ 花闻香 ” ,没有 “ 花香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