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除符合《地源热泵系统工程 技术规范》 GB5036620xx、《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 和《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 的相关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整体验收前,进行冬、夏两季运行测试,并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实测性能作出评价。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设计时按照《民用建 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50364— 20xx、《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95— 20xx 等国家标准的规定,实现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结合的系统整合设 5 计。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选用的太阳能集热器,其性能质量符合附表 4 中表 2- 2- 4 的规定。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性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家用太阳热水系统技术条件》 GB / T 19141— 20xx 和《太阳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范》 GB / T 20xx5— 20xx 的规定。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系统 中由太阳能部分提供的热量除以热水系统总能耗)符合附表 4中表 2- 1 的要求。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不低于附表 4中表 2- 2条的规定数值。 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采用并网技术。 1 附表 2 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项目 自评表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 居住 建筑 )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申报单位 建 筑 类型 新建( ) 既有( ) (相应选项打√) 住宅( ) 配套公建( ) (相应选项打√) 总建筑面积 住 宅 万 m2 示范面积 住 宅 万 m2 配套 公建 万 m2 配套 公建 万 m2 总成本(万元 ) 节能增量成本 (元 /m2) 设计时采用的节能标准 本示范工程的设计节能率 建筑物 耗热量 (W/m2) 建筑物 耗冷量 (W/m2) 可再生能源类型及占建筑总能耗比例 太 阳 能: ( )光电 ( )光热 地源热泵: ( )海水 ( )污水 ( )淡水 ( )土壤 该应用是否获主管部门审批 ( )是 ( )否 可再生 能源占建筑 采暖空调 总能耗比例: 评 价指标 指标类型 序号 申报 要点 自评情况 规划设计 控制项 建筑物的体形系数符合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xx 中 条或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7520xx 中 条 的规定。 一般项 建筑物朝向 为 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小区总体设计时,专题论证自然通风利用效果,强化整个居住小区的自然通风换 气,避免小区内出现滞流区,为小区内单体建筑利用自然通风创造有利条件。 1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 高处的风速放大系数不大 2,风速不大于 5m/s, 80%人行区域的风速放大系数不低于。 2 不得对小区外部风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小区下风向风速放大系数不小于 ,同时不大于 2。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控制项 项 非透明围护结构各部分的热工性能限值符合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xx 中 条或《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7520xx 中 条 的规定。 2 建筑物的窗墙面积比符合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xx 中 条或《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7520xx 中 条 的规定。 外窗热工性能及综合遮阳系数限值符合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xx 中 条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7520xx 中 条 的规定。 一般项 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 窗 气 密、 水 密、 抗 风压 性 能 分 级及 检 测方 法 》GB/T710620xx 中规定的 6 级。 2. 5 外窗 设置固定式 外遮阳。 外遮阳挑出系数不小于 附表 4 中表 1- 1 规定。 2. 6 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玻璃幕墙等) 和东西外墙设计可调节遮阳 或垂直绿化。 平屋顶采用种植屋面、蓄水屋面、遮阳屋面、涂刷隔热涂料隔热措施。 自然通风节能技术 控制项 外窗 (包括阳台门 )的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 10% 或 外窗全部为可开启扇。 一般项 每套住宅以套内房间的外窗、外门 作为通风开口,同一通风路径上的进风开口和出风开口所在立面的朝向夹角不小于 90176。 进行室内气流组织模拟计算,分析住宅套内房间的 自然通风 降温能力。 根据模拟结果,确定房间平面布局,外窗的尺寸、位置及开启朝向、通风窗 /通风器等 住宅室内设置通风窗、通风器等自然通风换气装置。 居住建筑通风设计处理好室内气流组织,提高通风效率。 厨房 、卫生间 安装局部机械排风装置。 采暖系统节能技术 控制项 居住建筑不 得采用 直接电热采暖。 一般项 户式燃气采暖热 水炉作为采暖热源时,其热效率达到《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2066520xx 中的第 2 级。 空调通风 集中 冷源 的 性能要求至少满足一项: 1 电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或名义制冷量大于 7100W 的电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能效比(性能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3 系统节能技术 控制项 中的规定值。 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作为户式集中空调(采暖)机组时,所选用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不低于国家标准《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综合性能系数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21454- 20xx 中规定的 2 级。 分散式房间空调器 的制冷时能效比 符合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 20xx和《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21455- 20xx 中规定的能效等级 2 级。 一般项 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能效比大于等于。 集中采暖 、空调 系统设置 分室温度调节装置及 分户热 (冷)计量的装置或设施。 空气源热泵机组 效率至少满足一项: 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制热时的性能系数不低于 ; 2 分散式房间空调器 制热时的性能系数不低于。 新风热回收满足以下两 项 中的一 项 : 1 集中新风系统合理 设置 集中 排风热回收装置。 2 无集中新风供应的居住建筑,分户(或分室)设置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 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含风管机、多联机) 的 室外机安装位置符合下列规定: 1. 能通畅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 2. 在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之间不发生明显的气流短路; 3. 不得对周 围环境造成热污染和噪声污染。 设置有热回收装置的热泵机组为居住建筑提供生活热水。 照明电气系统技能技术 控制项 住宅小区主要公共场所室内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建筑照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