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物理研究所和省地震局编制的地震基本烈度图,本地区烈度小于 7 度,本工程设计按基本烈度 7 度考虑,建设 厂址无洪水淹没的历史记录。 气候与水文。 略 项目建设方案 第 7页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当地农民积极性高涨。 由于道路不通,严重阻碍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脱贫,必须先修路。 因此,当地村民建设公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愿意出资、出物、出力,决心很大,可为公路建设排除诸多干扰。 劳动力资源充足。 项目区所实施涉及的人口 500 余人,其中劳动力资源 数为 200 余人,且这些劳动力易组织发动。 筑路 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石料 构造物用料均可 就近 采集, 最远 运输距离为 4 公里。 路面碎石用 干洲 镇 或靖安县采石场的 碎石 , 最远 运输距离10 公里。 砂 工程用砂主要 采 用 沿线砂石料场加工的 人工砂,平均运距为 4 公里 水泥 水泥 采用外购。 水 沿线施工用水可在 途径河流 提取,平均运距 公 里。 电 公路沿线村庄均有高、低 压输电 线路通过,工程用电可就项目建设方案 第 8页 近搭接。 运输条件 全线路段都可通行 货车 ,运输方式可采用汽车运输。 第 四 章 主次道 路建设技术标准 建设目标及原则 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是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制定建设原则、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分析论证工程方案 的主要依据。 参 依据现行颁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按村级 四级公路标准 建设。 本次 道路 建设的目标为:通过 新建千亩农业示范基地主次道路 , 为基地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 千亩农业示范基地示范 服务水平, 改善基地物资、农产品进出提供便利, 使之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出更大作用。 建设原则 本 道 路建设的总体原则是:因地制宜,结合地形条件,合理采用技术指标;设置必要的路基防护设施,完善路基、路面项目建设方案 第 9页 排水系统,设置安全设施标志,合理控制投资;坚持建设、养护、管理三结合的方针,提高道路的抗灾能力,显著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保证 主次 道 路畅通。 依据上述建设目标和总体原则,结合项目区的地形、地质、水文等实际情况,提出本次 千亩农业示范基地主次道 路建设的原则为: 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 合理确定标准等级,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主次道 路建设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加强对 主次道 路基路面排水和防护设施的建设,确保路基的长期稳定。 建设方案应充分考虑对周围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注重 主次道 路同沿线环境景观相协调。 园区主次道 路建设要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宗旨。 道 路建设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标准的确定 ***千亩农业示范基地主次道路 的建设标准应着重按本项目所在 基础设施 配套 工程 的作用来确定。 根据实地调查,在分析现有道路适应程度 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情况和交通量调查、分析、预测 ;根据项目建设方案 第 10页 千亩农业示范基地道路 的使用任务、功能,结合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地质环境现状。 本着满足使用,控制工程建设投资的原则,经充分的综合分析论证,本报告认为 奉新 县 干洲垦殖场 大水岭分场 千亩农业示范基地主次道路建设 工程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JTGB0120xx) 规定的 村组四 级公路建设是合适的 ,予以推荐。 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 51 主要技术指标表 指 标 名 称 单位 技术指标值 备 注 公路等级 级 村级四 级 计算速度 Km/h 30 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30 最大纵坡 % 路基宽度 m 5 路面宽度 m 主 次 3 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 路面工程 建设技术标准 根据建设目标、原则,该路按 村组四 级公路建设,路基宽度 5 米, 园区内主干道 行车道宽度 4 米 ,次道 行车道宽度 3 米。 按照 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满 足使用、利于养护的原则,本项目路面结构型式推荐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项目建设方案 第 11页 路面设计方案 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 : 面层 普通混凝土面层 18cm 基层 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15cm 垫层 砂砾垫层 15CM 其它资料: 轮距横向分配系数: 混凝土弯拉模量 15GPa 混凝土面层板长度 4m、宽度 4m、 3 m(中间设纵缝) 面层最大温度梯度 88℃ /m 接逢应力折减系数 沿线设施及交通工程 为有利于行车安全,在路基外侧设置下挡墙的路段 , 在急弯和陡 坡处设置警示牌。 全线按部颁有关规定设置道路标线、公路标志牌、 防撞墩 、等安全设施。 项目建设方案 第 12页 第 五 章 实施方案及 设计要求 建设安排 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内容,并结合 园区内主次道路 的建设条件,本项目立项审批、勘察设计和工程招投标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计划在 20xx 年 4月底前完成。 其中勘察设计在 20xx 年 5月底前完成, 20xx 年 6月开工建设,至 20xx 年 10 月完成 水泥混凝土 路面铺筑工程,建设工期为 6 个月。 实施方案及要求 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按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好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和工程监理等各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公里 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 工程计划按 一 个施工标段进行招标,以便于组织机械化施工和 加快施工进度。 要求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施工技术设备,严密组织 、 科学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按期完工,投入使用。 设计要求 旧路面 治理 要求 对软土路基地段进行换填处治,确保路基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项目建设方案 第 13页 对路基低凹、积水地段进行路基提高。 对路面坑槽地段用级配碎石调型。 对原路面翻浆、松散和损坏严格的地段,挖除旧路面,填筑级配碎石。 路面质量及施工工艺要求: 板的平面尺寸和接缝 ( 1)平面尺寸 按《规范》规定, 决定 板的平面尺寸采用 4 3 米,长宽比。 ( 2)纵缝 按《规范》规定,纵缝为施工缝。 ( 3)胀缝 根据《规范》规定,在邻近桥梁或其它固定构筑物处,与柔性路面相接处设置胀缝。 ( 4)横缝: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 其 位置应尽量选在缩缝或胀缝处,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加 6Φ 28 传 力杆的平缝形式,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 遇有困难需设在缩缝之间时,施工缝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全线预设 124道横向施工缝。 ( 5)端部处理 混凝土路面与固定构造物相衔接的胀缝无法设置传力杆时,可在毗邻构造物的板端长度约为 6~ 10 倍板厚的范围内逐项目建设方案 第 14页 渐将板厚增加 20%。 混凝土路面与桥梁相接,桥头未设搭板时,宜在混凝土面层与桥台之间设置长 10~ 15米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板。 ( 6)板边补强 混凝土板边缘部分的补强钢筋,选用 2根直径为 12mm的螺纹钢筋,布置在板的下部,距板底一般为板厚的 1/4,并不应小于 50mm,间距为 100mm,钢筋两端向上弯起。 ( 7)填缝料 根据《规范》规定,采用沥青玛蹄脂。 ( 8)混凝土 混凝土标号为 35Mpa,抗弯拉强度 ,施工塌落度为 0— 20mm,采用机械捣实。 水泥采用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最大粒径为 ,砂采用中粗砂,最大粒径为。 本设计采用普通水泥砼路面, 28 天抗压强度≥ 35 Mpa;弯拉强度≥ Mpa。 材料 ( 1)水泥:采用 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最小单位水泥用量为 290km/m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