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总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3 3 3 3 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识别步骤 3第四章 EPC总承包商的一般风险识别 3 3 3 3 汇率浮动风险 3 运输风险 3 3 3 3第五章 EPC项目风险规避及应对措施 3 3 3 3 项目试运行阶段 3第六章 结语 3参考文献 3第一章 绪论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已满,许多外国工程公司逐渐进入中国工程建设市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很多问题与漏洞也凸显出来,尤其是工程总承包项目。 工程总承包最大的特点是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商可以把资源最优配置,尽量减少管理环节的繁琐,充分发挥总体协调和整合能力的优势,有利于缩短工期、保证质量、控制成本以及节约资源。 但同时,总承包商在风险管理上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EPC总承包商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尤其是风险识别与风险规避这两个方面。 EPC模式含义及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现状EPC是英文单词Engineer,Procure,Construct头字母缩写,其中文含义是对一个工程负责进行“设计、采购、施工”,即我国的工程总承包:指对工程负责设计、采购设备、运输、保险、土建、安装、调试、试运行,最后机组移交业主商业运行,也叫交钥匙总承包(LSTK—Lump Sum Turn Key),这种合同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国内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势头比较迅猛,工程中某个单项工程的EPC已经是比较常见的了。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绝大多数风险由总承包商承担,但总承包商可以发挥自己资源整合的优势,将设计,采购,施工交叉进行,从而缩短项目工期,保证工程质量,提高采购效率,更加有效的使项目增值。 ,其著作提供了将风险管理综合到项目管理中的框架体系,定义了一般的风险管理过程,并说明了如何将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纳入到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1],.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8,1624,5862,90951]。 、风险分析及对策构成的[2] ,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Implications for project managers. Project Management Group,UMIST,Thmoas TelfordLtd.,UK,19872]。 [3] Chris Risk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Project Risk Management,1990,18(l):1381413]。 英国国防部(1991)将项目风险管理分为五个过程:启动识别分析反应计划控制。 ,将风险管理划分为九个阶段,并将这九个阶段与项目的过程结合起来[4] Chris risks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PRAM the generic process.Iniem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7,15(5):273281 4]。 这九个阶段为定义一集中识别结构所有权估计评价计划管理。 ,即启动(参数项目过程团队),权衡(识别建模估计评价平衡),维护,学习[5] Alfredo delcano, de la Cruz. Iniegrated Methodology for Project Risk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2,(4):4734855]。 :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监测[6] a Risk Management Process(RMP)to manage cost risk for an EHV transmission Line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9,17(4):223一2356]。 此外英国项目经理协会(APM)及美国项目管理协会(IPMA)都提出了各自的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模型,试图克服大多数风险管理的非正规性,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一种规范的系统的理论框架[7](PMBOK).:北京现代卓越管理技术交流中心,2001:232一2347]。 国内对风险管理过程和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比较晚,2002年我国学者张建设提出了一个面向项目过程的项目风险管理框架体系,通过该体系的运作,将会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的适时跟踪和控制,减少项自实施结果的不确定性[8]:2728 8]。 200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成双、王要武提出了建设项目的动态风险分析方法理论[9]孙成双,2003,36(3):4145 ,把项目寿命期风险损失与最终的收益相联系,作为风险评价的标准,以供决策者选择。 2004年我国学者金德民建立全寿命期的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建立集成化的风险管理系统来满足不同复杂程度、不同管理水平以及不同阶段的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的建模需求和与风险应对有关的知识需求,从而完善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和体系,并使之趋向规范化标、准化[10] 10]。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国内的EPC总承包商现状进行研究,概述EPC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发展,结合目前国情分析现有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建设现状,探讨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EPC总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研究方法通过图书馆、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力求丰富、完整、系统,然后借用科学分析法对具有权威且内容新颖实际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提炼、对比处理和归纳研究,同时运用定性研究方法,综合已学的各学科知识,提出一系列关于EPC总承包商风险管理的建议。 第二章 EPC与传统模式(DBB)的比较分析 EPC模式与DBB模式的利弊比较 DBB(设计招标建造 DesignBidBuild,)是一种传统的模式,在国际上比较通用,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的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 缺点是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EPC(设计、采购、施工 Engineer,Procure,Construct)是目前主流的一种模式,对工程负责设计、采购设备、运输、保险、土建、安装、调试、试运行,最后机组移交业主商业运行。 EPC总承包项目往往有投资大、工期长、技术复杂等不确定性的特点。 从业主方面考虑,由于EPC模式中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是总承包商,分化了业主对于项目本身所承担的风险,所以EPC模式 比DBB模式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要小;而且EPC对业主的专业能力要求也较低,业主方不用专门管理施工分包商,业主可以把精力放在工程经济上面而无需对工程项目管理投入太多人力;但同时,因为业主不参与细节控制,在项目管理环节有了总承包商的加入,导致项目措施费增加,所需的成本一般也会高出很多;就目前国内的建筑工程行业中业主的普遍情况,EPC模式相比DBB模式更适合一些,也是现在以及未来工程管理模式的一个大趋势。 EPC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运用正确适当的方法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去认识工程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对项目产生的风险实行有效地控制,或者对项目未产生但潜藏得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epc总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