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p的若干问题探讨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顺理成章地成为支持电话业务的一个平台。 (l) 服务质量 由于 IP 电话是在因特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无连接的技术,因特网的数据传送遵循的是一种“尽力而为”的原则,就是尽量将每个分组都传送到 目的地,每个传送的分组根据当时的网络状况独立的选择路由。 由于加 t。 ” d是一个公众信息网络,用户众多,不能保证足够的带宽用来传输数据包,每个分组在到达目的地时会有不同的时延。 对于语音和视频这些对时效有着很高要求的实时业务,就无法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 (2) 安全问题 因特 网 是 一个开放的网络,虽然它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 IP电话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目前将 IP电话作为主要业务的新兴电信运营商为保证网络的安全,不得不使用专网传输 IP电话业务,或在与国际因特网的接口中采取背对 背的传输方式以保证安全性。 但是这也同时抵消了企电话本身具有的价格低廉的优势。 企电话网络必须发展自身的安全措施,以适应开放商用电信业务的需要。 (3 )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通问题 目前 国 内 IP电话业务主要遵循的 .H323标准定义了终端、网关、网守及多点控制单元等,与 IP 电话业务有关的协议功能主要有系统控制、分组与同步、音频编解码器标准等。 但是由于 标准是针对开展视频会议而制定的,因此有很多内容与 IP电话无关。 特别是涉及到网关与网守之间,网关与网关之间的通信标准等只是确定了基本的框架,许多细节并 没有定义。 这使得即使是宜称遵循相同国际标准的各厂家的 IP电话设备之何也不能完全兼容,大大影响了同一 IP电话网中多厂家产品并存情况下的使用 . (4) 不同运营商之间的连接问题 目前 不 同 运营商之间所拥有的 IP 电话系统由不同设备制造商提供的网关、路由设备及计费系统组成。 而且在建设企电话网络时,也大多没有考虑与其它运营商的网络互通的问题,因此在实现不同运营商之间业务互通时会遇到许多技术问题。 (5)IP电话与传统电话业务之间的竞争问题 IP 电 话对 人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 :长途话费大幅度下降,加之 IP电话业务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分流了长途电话话务量,使得经营长途电话的运营商的经济效益减少很多。 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将通过进一步降低资费,影响国家通信政策等手段来与 IP电话竟争。 从长远看,电信网从传统的窄带电路交换网,演进到以企为基础的综合业务网,是电信发展的方向。 传统语音业务将逐步转移到以 IP技术为核心的综合业务上来,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总而 言 之 ,要实现一个统一的、低成本的、稳定的而且是有效的 VoIP基础设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第二章 VoIP 通信系统设计 系统 需 求分析 本系统设计的 VoIP通信系统,其总体目标是,遵循当前主流的 VoIP通信协议,设计一个简单的 VoIP通信系统,此系统包含服务器和终端两个部分,同时终端又分终端与嵌入式终端之间都能够实现基本的文字和语音通信,同时服务器能够管理维护注册和登录的用户,在这个实际系统的基础上,研究 VoIP的注册登录流程、呼叫协议 :研究音频采集和播放、音频编解码算法、实时网络传输技术。 研究数据库技术、 WR(交互式语音应答 )技术。 同时探索一些新的理论和实现方法,并尝试实现通话记录、电话本等附加 功能。 VoIP 通信系统网络传输 模型的选择 现有的基于 IP网络进行及时通信的业务中,其网络传输模型一 般 为 以下 两 种模 式 :CS(clientserver)模式和 P2P(Peer topeer)模式 .目前比较流行的及时信息 IM(Instant Messages)软件基本都采用集中式的 ClientServer模式,如 MSN Messenger、等。 这种模式需要通过服务器对网内的客户终端进行信息集中存储、通讯协调等。 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 Client端 和 Server端 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虽然该模式需要人力和财力对中心服务器进行管理和维护,但其软件控制过程简单,用户的连接只需要 IP地址即可。 PZP的技术相当于将每个客户端都作为了服务器资源,从而在整个网络中发挥作用。 它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 CS模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 (或中心服务器 )。 也可以说每个结点即是 client,也是 server,即向别人提供服务,也从别人那里享受服务 .在 P2P结构中,每一个节点 (peer)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等三方面的功能。 这样也提高了通信服务对每个节点的软 硬件要求。 VoIP通信系统的状态控制信息 (包括文字通信 )数据量比较少,对网络延迟也不是很敏感,但是其重要性高,不允许有包的丢失,所以需要高的可靠性。 而对于实时的音频媒体通信,其数据量很大,而且对延迟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其重要性不高,允许存在一定的丢包,而对通信的双方 在相互理解上不造成困难。 通过对上面两种网络传输 模型的比较,在本设计中我们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该系统在传递状态控制信令时采用 CS模式,在两客户终端进行音频媒体通信时采用 P2P模式。 通过试验,还要证明该系统是一个不仅适用于局域网,也适用于因特网的及 时通信系统,能实现基于 IP的两个终端之间的语音和文字通信。 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其的选择 开发语言 可以 选用面向对象的 C++语言,它的兼容性好,Windows和 Linux下都能很好的支持,应用范围广,许多 VoIP产品都是选用 C++语言,代码的重用性高。 开发工具在 Windows下选用 Microsoft Visual C++,此集成开发环境提供了大量的 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基础类库、应用程序向导和可视化的资源编辑器,能快速和高效的开发出 Windows应用程序,同时它也是很通用很成熟的工具。 在 Linux 操作系统下有多种 GUI用户环境,例如 KDE/QT、Gnome/Gtk等 .Qt/Embedded,是一个专门为嵌入式设备提供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框架和窗口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窗口小部件(Widgets),并且还支持窗口部件的定制,因此它可以为用户提供漂亮的图形界面。 它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模块化程度非常高,可重用性较好。 此外 Qt还封装了底层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网络和文件系统接口,简化了应用软件开发。 Qt 是 KDE等项目使用的GUI支持库,所以有许多基于 Qt的 X Window程序可以非常方便地移植到 Qt/Embedded版本上。 数据库的选择 开发数据库应用,选择一个好的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商品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导产品,技术比较成熟。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虽然技术先进,数据库易于开发、维护,但尚未有成熟的产品。 国际国内的主导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 SQL Server、 ORACLE、 SYBASE、 INFORMIX和 DB2。 下面从性能、安全性等几个方面对这几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1 )性能 SQL Serve,老 版本多用户时性能不佳,新版本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各项处理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Oracle,性能最高。 SYBASE,性能较高,支持 Sum、 IBM、 HP、 Compsq和 Verits的集群设备的特性 .D82,适用于数据仓库和在线事物处理,性能较高。 (2) 可伸 缩性 ,并行性 SQL Server,新版本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在 Microsoft Advanced上有突出的表现,超过了他的主要竟争对手。 Oracle,提供高可用性和高伸缩性的簇的解决方案。 如果 Window NT不能满足需要,用户可以把数据库移到 UNLX凡中,具有很好的伸缩性。 SYBASE,新版本具有较好的并行性,速度快,对巨量数据无明显影响,但是技术实现复杂,需要程序支持,伸缩性有限。 DB2,具有很好的并行性。 DB2把数据库管理扩充到了并行的、多节点的环境。 (3) 操作简便性 SQL Server,操作简单,采用图形界面 .管理也很方便,而且编程接口特别友好。 Oracle,操作较复杂,同时提供 GUI和命令行,在 Windows NT和 Unix, Linux下操作相同。 对数据库管理人员要求较高。 SYBASE,操作复杂,使用命令行操作,对数据库管理人 员要求较高。 DB2,操作简单,同时提供 GUI和命令行,在 Windows NT和 Unix下操作相同。 (4)开放性 SQL Server, C/S结构,可以用 ADO, DAO, OLEBD, ODBC连接 .Windows9X系列产品是偏重于桌面应用, NT server适合各种大中小型型企业。 在处理大数据量的关键业务时提供了较好的性能。 Oracle,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