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抽放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矿井,实际上全国每年有 90%的来自回风流中的浓度低于 l%的瓦斯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⑤ “ 安全第一 ” 的观念还没有牢固树立,对抽放瓦斯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够,对抽放 6 瓦斯装备等的投入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有些地方仍然维持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水平,须尽快转变观念,加快抽放瓦斯系统建设及更新改造。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抽放瓦斯的 能力。 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总而言之, 展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瓦斯抽采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井工开采采煤量大,到 2020 年止 , 抽放矿井的产煤量仅占总产量的 %,抽放瓦斯量仅占瓦斯涌 出量 的 %,故瓦斯抽采的工作还应该继续发展,并且 煤矿瓦斯事故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头号大敌,而瓦斯抽放技术是瓦斯治理工作的治本之策。 大力发展煤矿井下瓦斯抽放技术是当务之急,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研究内容 及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 ( 1)瓦斯涌出量预测: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 由开采层、临近层瓦斯涌出量两部分组成,利用在实习中收集到的资料,根据矿井 围岩瓦斯涌出系数,工作面丢煤系数,回采工作面长度,开采层厚度,工作面采高,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等参数计算出开采层瓦斯涌出量。 利用 邻近层厚度工作面采高邻近层的原始瓦斯含量,邻近层残余瓦斯含量,邻近层瓦斯排放率计算临近层瓦斯涌出量。 ( 2)抽采方法的优选: 根据收集的基础资料(煤层赋存状况、瓦斯赋存规律、巷道布置、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等)和分析计算得出的结论(瓦斯涌出来源、瓦斯涌出量等)结合矿井生产的实际情况,选取最优的回采工作面瓦斯抽放方法、采空 区瓦斯抽放方法和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抽放方法,使煤矿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 3)抽采设备的选型:根据矿井开拓方式、井下采掘部署和通风设计确定抽放管路的布置。 根据收集的矿山基础资料,对抽放管道所需的管径进行计算,再结合进行环境,选取最合适的抽放管径。 根据矿山的基础资料,对抽放管路的阻力、瓦斯泵流量和压力进行计算,结合井下具体状况,确定瓦斯泵的型号,使之既不产生浪费,又能达到瓦斯抽放的需求。 技术路线 首先 收集有关新疆焦煤集团 XX 煤矿的煤质、地层、瓦斯与地质方面的资料,了解瓦斯抽放的地质背景和采掘工作面的 瓦斯抽放系统,查阅相关资料,对瓦斯基础参数进行计算或预测。 然后 根据计算得到的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抽放方法和抽放 设备,并且对该矿瓦斯抽放方法和抽放设备的选取, 进行论证。 经过论证分析,选取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 本设计要包括各煤层瓦 斯抽放设计的方法,要做到安全可靠同时又要经济节约 ,技术路线图如图。 7 图 技术路线图 实习并收集资料 瓦斯参数计算或预测 确定方案设计 瓦斯含量 瓦斯储量 瓦斯涌出量 抽放年限 抽放方法优选 抽放设备选定 论证分析 计算分析 8 2 矿井概况 矿井位置、交通 艾维尔沟矿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北距乌鲁木齐市 130km 处。 矿区自西向东分布有 2130 煤矿、 1930 煤矿及 XX 煤矿。 矿区东西长 ,南北宽 ~ 4km,面积 50km2。 矿区至乌鲁木齐市有国道 G314 与省道 S103 相通。 南疆铁路在矿区东南部约 22km 处呈东西向通过,矿区铁路支线由鱼儿沟车站延伸,全长 ,修至红石岭车站,距矿区 14km,交通较方便。 如图 所示。 XX 煤矿位于艾维尔沟矿区的东南部,东南起自 1 勘探线,西北至 7 勘探线北西 90m;东南~西北长约 ,北东~南西宽约 ,面积约。 井田中心地理坐标:东经 87176。 33′01″;北纬 42176。 58′58″。 图 XX煤矿交通位置图 地层及构造 XX 矿区地处天山山系内之山间盆地,呈近东西向狭长条带分布,南、北、西三面高山围绕,西高东低,最高。 艾维尔沟自西向东纵穿矿区,沟底海拔标高由西向东由 2435m 逐步降至 1780m;沟两侧为冲积阶地,宽 300~ 800m。 在河谷两侧阶地上有1890 煤矿 9 第四系、黄土沉积,植被较发育,南北两侧高山区发育着 “V”字型冲沟,沟深坡陡,基岩裸露,植被稀少。 井田西高东低,最大高差可达 775m。 井田位于艾维尔沟矿区的东南端,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为石炭系,三叠系小泉沟组,侏罗系下 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 石炭系地层在井田东部、西南部都有少量范围分布,小泉沟组仅在井田东北角有小范围出露,井田东部及东南部有大面积八道湾组地层分布,三工河组地层在井田西北部有小面积分布,西山窑组在井田西部有大面积分布,在井田中部大部分地层被第四系覆盖。 井田处于断陷盆地东南端,地层走向略向南弯曲,总体构造形态为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 岩煤层倾角一般 7176。 ~ 25176。 ,个别露头及受断层破坏影响处的岩煤层倾角局部变化稍大外,井田中部岩煤层倾角较东西两端平缓,深部倾角逐步变陡。 井田内走向逆断层较发育, 对煤层造成较大切割破坏的主要为 F F F5 组断层,见表。 表 矿区地层表 断层 编号 断层 性质 倾 向 倾 角 垂直 断距 分布 位置 切割破坏煤层情况 F32 逆断层 南倾 50176。 ~ 70176。 10~ 30m 3 线以西 1~ 2 煤层,上盘及下盘局部无 法利用 F41 下 逆断层 南倾 34176。 ~ 45176。 20~ 50m 6 线 1~ 6 煤层,破坏深度逐层加大 F41 上 逆断层 南倾 33176。 62176。 15~ 50m 加 4 线以西 1~ 5 煤层,破坏深度逐层加大 F42 逆断层 南倾 46176。 ~ 62176。 6~ 40m 6 线以西 4~ 10 煤层,破坏深度逐层加大 F59 逆断层 南倾 25176。 ~ 30176。 20~ 70m 纵贯全井 7~ 10 煤层,破坏深度逐层加大 F510 逆断层 南倾 30176。 ~ 60176。 40~ 50m 3 线以东 8~ 10 煤层,破坏深度逐层加大 F6 逆断层 南倾 25176。 ~ 30176。 0~ 60 5 线 1~ 2 煤层,破坏深度逐层变小 煤层与煤质 井田内的可采煤层主要集中赋存在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地层内,共含煤 18 层,依次编为 1 1 1 下 、 2 2 2 下 2 下 5 上 、 1 12 号。 钻孔揭露最大纯煤总厚度 (54 号孔 ),钻孔揭露最小纯煤总厚度 (加 222 号孔 ),其平均总厚度 ,含煤系数 %。 井田内除 1 下 、 2 下 2 下 5 上 、 1 12 煤层不可采或零星可采外,其它 12 层均有所分布。 其它 12 层煤根据可采范围的大小,尚可进一步划分为全部可采、大部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 尚可进一步划分为全部可采、大部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为 1 1 2 2 10 煤。 井田可采 煤层厚度、间距、结构、可采性、稳定性及顶底板岩性等详见表。 10 表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煤 层 夹 矸 全区厚度 (m) 可采范围厚度 (m) 结构 稳定性 可采性 层数 岩 性 两极值 平均值 两极值 平均值 11 0~ ( 51) ~ ( 23) 简单 极不稳定 局部可采 02 炭质泥岩 12 0~ ( 53) ~ ( 42) 简单 不稳定 大部可采 04 炭质泥岩、泥岩 21 0~ ( 52) ~ ( 20) 简单 极不稳定 局部可采 01 炭质泥岩 22 0~ ( 52) ~ ( 50) 中等 稳定 全区可采 04 炭质泥岩、泥岩 3 0~ ( 33) ~ ( 21) 简单 不稳定 局部可采 01 炭质泥岩、细砂岩 4 0~ ( 51) ~ ( 37) 中等 不稳定 大部可采 03 炭质泥岩、泥岩、细 砂岩 5 0~ ( 64) ~ ( 59) 简单 较稳定 大部可采 01 炭质泥岩、泥岩、 粉砂岩、粗砂岩 6 0~ ( 65) ~ ( 61) 简单 较稳定 大部可采 03 炭质泥岩、粉砂岩、 粗砂岩 7 0~ ( 45) ~ ( 37) 简单 较稳定 局部可采 02 炭质泥岩、泥岩 8 0~ ( 39) ~ ( 17) 简单 极不稳定 局部可采 01 炭质 泥岩 9 0~ ( 37) ~ ( 16) 简单 极不稳定 局部可采 02 炭质泥岩、粉砂岩 10 0~ ( 42) ~ ( 30) 简单 较稳定 局部可采 01 炭质泥岩 井田内各煤层物理性质和宏观煤岩类型基本相似。 呈黑色,条痕棕黑色~黑色,玻璃光泽~强玻璃光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断层附近的煤层,因挤压多呈鳞片状、贝壳状或阶梯状断口。 煤层内生裂隙较发育,局部受构造的影响,可见外生裂隙发育,黄铁矿薄膜充填。 容重 ~ ,硬度 2~ 3 级,易碎,混末煤较多,块煤较少。 煤岩组分以镜煤、亮煤为主,暗煤和丝炭呈条带状交互产出。 煤岩类型以光亮型、半亮型为主,半暗型、暗淡型较少。 煤岩显微结构多为均一状。 煤岩组分中的有机组分一般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无机组分以粘土类为主。 各煤层显微煤岩类型基本一致,多属亮煤型。 矿井开拓、开采情况 根据《新疆艾维尔沟矿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八九〇矿井规划范围为:东南起 1 勘探线,西北至 6 勘探线北西 150m 及原南山平硐东部边界,东北以煤层露头为浅部境界, 11 西南以推测的 1 号煤层 +1300m 底板 等高线为深部境界。 东南 西北走向长 ~ ,北东 南西倾向宽 ~ ,面积约。 规划井田范围内各煤层深部境界为 +1300m 水平,较勘探报告提供的范围深,规划将焦煤井采矿证划定的井田范围内的 6 线以西约 1000m 走向长度的资源量划给 1930 平硐开采。 矿井井筒北翼 +1682m水平以上 5 号煤层基本已采完,只 15123 工作面 剩余约 300 米。 6 号煤层正在布置回采工作面,其中 161221 工作面已 布置 完毕,抽采钻孔也已施工完毕,目前正在进行瓦斯抽采。 16122 工作面目前还没形成回风, 正在进行切眼施工工作。 井田北部 +2线至井田南边界 +1800m 水平以上 6 煤层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浅部小窑开采影响,井田内除 6 号煤层进行规模化开采,其余各煤层均未规模 化开采过。 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北部,加 4 与 4 勘探线之间的地势较为平坦的场地内,场地内布置有主、副斜井和斜风井。 主、副斜井均沿 6 号煤层顶板布置,主斜井位于加 4勘探线以西 200m,副斜井位于主副井以南并与主斜井平行布置,间距 50m。 斜风井位于主斜井西侧,与主斜井间距 30m,斜风井沿 5 号煤层顶板布置。 通风与瓦斯 矿井 通风系统为分区式, 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 矿井改扩建设计三个进风井和一个回风井,三个进风井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和行人进风斜井,四个井筒均位于同一个工业场地内。 后期在 3勘探以南单翼采区,增加两个井筒,井筒在 3勘探线以南浅部新掘进、回风井。 矿井初期四个井筒的服务范围为整个矿井,服务时间与矿井生产年限同步。 后期两个井筒服务 3勘探以南采区,服务年限 15a,矿井一水平设计供风量为 7500m3/min。 矿井改扩建后新鲜风流由主斜井、副斜井及行人进风斜井进入,经副斜井区段石门车场、 +1682m水平井底车场、到达工作面运输顺槽, 冲洗工作面 后的乏风经回风顺槽,区段回风石门最终从斜风井排到地面。 根据地质勘探,井田内各煤层瓦斯成分主要以 CH4 和 N2 为主,瓦斯分带以氮气 沼气带为主,局部地区(深部和地形起伏处等)为沼气带。 井田内瓦斯含量分布差异性较大,地质构造因素对瓦斯含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在逆断层、地形起伏处等位置,瓦斯局部富集。 围岩是炭质泥岩和粉砂岩的部位,瓦斯含量相对较高。 在 2020 年,矿井回采 15123工作面期间,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 7~ 8m3/min,矿井瓦斯涌出量为 18~ 19m3/min。 矿井瓦斯灾害情况 一 XX 原开采深度较浅, 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逐渐增大。 根据邻近矿井一九三〇煤矿、二一三〇煤矿开采情况,一 XX 开采至深 12 部有转变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趋势,现已完成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矿井工作面采煤方法采用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面后部输送机侧瓦斯涌出量远大于采面煤帮侧,造成采面后部输送机侧和采面上隅角出现瓦斯超限现象。 矿井15123 工作面在新建瓦斯抽采泵站低负压系统投入使用前,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一直较高,上隅角瓦斯超限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在工作面开采初期,上隅角瓦斯浓度偶尔有超限现象,但 从 2020 年 10 月 4 日开始,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频繁出现。 随着工作面。煤矿瓦斯抽放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气体分子被强烈地吸 5 附于煤的固体表面时,就产生表面扩散。 对吸附性极强的煤来说,表面扩散占有很大比重。 当孔隙直径与瓦斯气体分子尺寸相差不大,压力足够大时,瓦斯气体分子就会进入微孔隙中以固溶体存在,发生晶体扩散,在煤体扩散中一般比较小。 菲克型扩散 当 Kn ≥10 时, 由 于孔隙直径远大于瓦斯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因此扩散是由于瓦斯气体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analyzing qualitatively the influence of main environment factors to coal mining saf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ing accidents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illumination,
的国家,品种较齐全、质量好 ,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美国有 644 个企业生产矿山机电,其中 50 家大企业的发货量占世界总发货量的80%。 美国生产矿山机电备件也较多,如挖掘机备件 — 般占总产量的 50%,可换 零部件及备件商品产值占主机产值的 25%以上。 日本原有技术比较落后,他们大量购买先进专利,与国外先进企业联营,加速发展矿山机电。 如小松制作所就是引进美国康明斯柴油机的重型汽车、
4 1000 8 联络巷(m) 1152 4 合计 2730 5 8 表 12 巷道及硐室维护费 方案 工程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单价 (元 )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 单价 (元 )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 上山(m) 40 100020 90 100020 联络巷(m) 80 420 合计 120 表 13 井巷辅助费 方 方案一 方案二 案 工程 名称 单价 (元 ) 工程量 费用
2003——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集合 / 253更多精品在大家。 ,大家的。 声明:本资料由 大家论坛公务员考试专区,转载请注明出自 ,考试真题,模拟题:,全免费公益性公务员论坛,等待您的光临。 声明:本资料由 大家论坛公务员考试专区 ,转载请注明出自 ,考试真题,模拟题:,全免费公益性公务员论坛,等待您的光临。 2003 年中央
习的跳汰岗位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及对跳汰设备的认识,同时简单简述了跳台司机的操作规程及操作技术。 SKT 跳汰机结构特点 SKT 跳汰机主要由 上机体、下机体、排料装置、浮标装置、筛下补水系统、风箱风阀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机体结构:该机为二段五室结构形式,一段为矸石段,分为二室,二段为 中煤段,分为三室。 空气室设在筛下,沿跳汰机的宽度方向布置,其长度等于跳汰机的宽度。 空气室为 U 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