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东风风光四大系列。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 20xx年 — 20xx年公司微车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列行业‚前三甲‛。 公司一直专注于汽车发动机的核心技术突破与发展。 公司全资子公司淮海动力通过与国内、国际研发机构展开技术合作,产品线由原来的 AF 系列的 EQ46 EQ474两个产品,逐步扩充升级到现在 AF、BG、 DK 三大主要系列汽油发动机产品,其中 DK 系列主要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同时致力于双燃料、新能源、节能型动力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与国际小排量柴油发动机领跑者菲亚特进行合作,引进‚小排量、低油耗、高性能‛的领先柴油发动机技术。 公司及子公司相继获得中国民营企业 500强、中国制造业 500强、中国机械 500 强、中国机械工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全国就业先进企业、重庆市工业企业 50 强、重庆市民营企业50 强、重庆市企业集团纳税 50 强、重庆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重庆市出口知名品牌等荣 誉。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捐赠、光彩扶贫、抗震救灾等活动。 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系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于 20xx 年 5 月成立。 公司主要从事节能、环保、高性能的小排量汽车动力总成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等业务,致力于提供动力总成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主要以 AF、 BG、 DK、 SFD 系列发动机为主,其中涉及百余品种,拥有行业领先的铸造生产线和曲轴箱、变速器等零部件加工线。 生产经营管理上,公司导入了精益信息化生产管理模式,深度推年产 30 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 3 进 ERP 系统,开发了 MES 生产管理系统,公司通过了 IS16949质量体系认证,拥有现代化的监测设备,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公司是东风、长安、力帆、哈飞、昌河铃木、瑞驰等国内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的零部件专业供应企业。 多项产品被列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重庆市重点新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 386 余项。 公司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晏家工业园,目前拥有员工上千人,其中技术研发数百人。 公司与国际小排量柴油发动机领跑者菲亚特进行合作,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小排量动力总成核心竞争力,成就节能环保小排量动力总成供应商,满足各方合作伙伴的需求,并紧密合 作,共创美好未来。 三、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原国家计委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及政策; 业主 提供的工艺资料,公用设施资料及财务报表等基础资料 ; 业主对项目建设的主要意见及预期目标。 (二)编制原则 认真贯彻我国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业的有关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力求技术领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调整规划; 严格执行现行的 防火、防爆、防毒、防尘、防腐、防震、防静电、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国家和地方颁布的规范、法规与标准; 充分注意节约劳动力,提高人员劳动生产率; 考虑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年产 30 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 4 效益。 四、编制内容 报告内容涉及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产品市场预测、技术、设备及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建设进度,建设投资估算及风险分析等方面。 报告对本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 五、初步结论 (一) 本 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xx 年本)(修正)》中鼓励类第十四‚机械‛第 20 条:‚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精密铸锻件‛条目。 (二)本项目的技术含量高、引进的进口设备水平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且精度高,效率高,产出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且经济效益好,是 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 提升产品档次、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大 技改项目。 (三)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利用公司现有厂房和公用动力配套设施等资产,按拟建规模和产品技术要求,分层次地适当补充先进技术、装备和检测装置,力求以较 少的技改投入,实现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技改方向是明确的、措施是得当的,工艺方案和设备选型与拟建规模和产品技术要求是相适应的,技术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 四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本项目实施后年产 30 万台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铸造件,年产销售收入104430 万元,新增 39741 万元;利润 7792 万元,新增 1141 万元;税收 2872 万元,新增 421 万元;新增就业岗位 20 个 ,经济效益较好,年产 30 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 5 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和就业 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项目建设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完善;项目运 营对环境影响较小,三废排放量小,产生的废气、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达到环保要求,环境评价可行。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而可行的。 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单 位 数 据 备 注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7841 其中:建设投资 万元 15431 基本预备费 万元 1500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910 2 资金筹措 万元 17841 其中:企业自筹 万元 17841 企业自有资 金 银行借款 万元 0 3 年销售收入 万元 39741 正常年份 4 总成本费用 万元 35138 正常年份 5 新增税收 万元 2872 正常年份 6 年净利润 万元 1141 正常年份 7 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 8 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 万元 14658 9 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 年 含建设期 10 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11 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 万元 8894 12 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 年 含建设期 14 总投资收益率 % 正常年份 15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正常年份 16 盈亏平衡点 (BEP) % 年产 30 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 6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一)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顶端,也可以说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其带动主要行业有钢材、 石油 、 有色金属 、天胶、布料及其他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主要是整车装配行业和维修服务行业。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下游整车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整车消费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且发展趋势良好,不断转型升级,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20xx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 2100 万辆,全年累计生产汽车 万辆,同 比增长 %。 销售汽车 万辆,同比增长%。 20xx 年,我国汽车市场延续 20xx 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增长。 汽车产销稳中有增,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国巨大的整车消费市场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进入中国。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湖北地区、中西部地区五大板块,整个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实力大幅提升,出现了一些在细分市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全球汽车零部件 供应业盈利性稳定在高位。 20xx 年与 20xx 年的息税前利润利润率都为 %。 供应商获利最大的领域为底盘、传动系统与轮胎,而内饰部件领域利润却会进一步萎缩。 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带来的高利润,突出地表现在底盘、传动系统及轮胎行业。 这年产 30 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 7 意味着汽车后市场规模巨大,利润不断攀升,很多产品如轮胎在后市场上的利润远高于整车市场。 在利润的驱使下,国际零部件企业如博世、电装、大陆等也纷纷加快进驻中国售后市场的步伐。 根据 20xx年末 74 家在沪、深股市上市的零部件企业三季度报分析, 74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总营业收入约为 ,超 7成的企业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稳定增长。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供应商的利润较高,但是未来面临的挑战也很多。 (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品牌汽车零部件品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水平与外资企业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仍停留在粗放式的传统管理生产方式阶段,缺乏对工艺系统研究和持续改进,过程控制能力不足,质量不稳定,产品一致性差,很难形成高质量的产品。 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发展,除了拼 产品技术创新,更要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 行业发展,标准先行,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近年来不断完善,让人们看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希望。 20xx年出台的多项利好政策也在有力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 20xx 年 8月 26 日,五部委发布《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宣布开展‚以旧换再‛试点工作,将再制造发动机、变速器等产品列为重点项目。 9月 16 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北京 西藏行‛启程,通过实际道路 测试,检验零部件再制造产品质量。 11 月 21 日,工信部印发《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 与此同时, 20xx 年汽车零部 件行业多项标准发布或指定。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 年产 30 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 8 产品技术实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国外零部件企业的实力来自于巨额的研发投入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一直有所欠缺。 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普遍采用‚来图加工‛的模式,即汽车厂商将产品数据和图样提供给供应商,后者按照图样进行生产制造。 多数企业没有完全产品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市场大多为中、低端,高端很少。 在汽车电子电控技术方面,尤其涉及动力系统、油耗、排放、安全等电控零部件方面技术落后,部分领域空白。 面对未来汽车 能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以及节能、环保、安全要求的日益严格,要求零部件企业不仅拥有基本的开发能力,还应拥有超前技术开发能力。 为此,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将受到更大考验。 但随着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零部件企业逐渐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根据中国汽车报整理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排行前 30名企业的 20xx年报中有关研发投入的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 %,投入金额平均为。 其中,潍柴动力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总金额 亿元。 云内动力 20xx 年研发投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还加大了对‚ D25TCI电控共轨项目‛、‚欧 5柴油机开发‛等研发项目的投入。 研发投入增加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近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涌现出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如缸内直喷技术、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双离合变速器技术等,近几年涡轮增压技术也得到不断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建设汽车强国将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绿色、环保、高效、安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为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提出年产 30 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 9 了要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我 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必须协同整个汽车工业转型发展,今后一段时间将紧紧围绕零部件发展战略、转型升级、政策研究、技术创新、标准法规、整零合作、共性平台建设、产业国际化、产业集群发展和行业务实服务等方面努力。 (三)发展趋势 整零之间的战略关系进一步优化 全球汽车行业的整零关系分为三类,一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平行发展模式。 零部件企业独立整车企业之外,零部件企业自由竞争。 二是以日韩为代表的塔式模式,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是利益共同体,会有很强的资本合作关系。 三是中国最早的一汽、东风公司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即零部 件附属于整车企业,目前在中国现在仍有部分企业是这种模式。 然而整零关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 现在欧美企业也是特别强调整车和零部件共同合作的关系。 在日韩整车企业中,也有全球化采购零部件的倾向。 现在,整车厂对零部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整车厂所要求的零部件企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零部件供应商,而是能够给整车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特别对供应商系统的集成能力、创新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零部件企业在先进技术。年产30万套(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