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同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确定林芝地 区八一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如下,在可研报 告完成后,将对水质进一 步进行检测,为下阶段设计提供依据。 CODcr≤ 380mg/l BOD5≤ 190 mg/l SS≤ 200 mg/l NH3N≤ 35 mg/l PH 6— 9 TN≤ 50m mg/l TP≤ 4 mg/l 进水最低计算水温: 8℃ 污水处理厂出水及污泥出路 结合林芝地区八一镇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源保护规划,排出水处于 饮用 水地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下游,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柝准》 西藏林芝地区八 — 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GB38382020),处于Ⅲ类水域以外,但考虑到水源保护及今后的发展, 确 定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处尼洋河水域仍按 III 类水域考虑,故本 工 程出水按 一 级 B排放标准水质进行污水处理厂设计。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 泥在污水处理厂将进行机械浓缩脱水处 理 , 经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在 80%以下,形成泥饼状,可用于绿化及非农 作物的施肥。 而其余污泥则可同城市垃圾一起进行处理。 另外,如果污 泥 性质经检验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4284)的有关规定, 则可将污泥用于农业。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l89182020)中出水一 级 B 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确定为: CODcr≤ 60 mg/l BOD5≤ 20 mg/l SS≤ 20 mg/l NH3N≤ 8(15) mg/l TN≤ 20 mg/l TP≤ 1 mg/l 注:括号内数值为水温小于 12℃时的控制指标。 方案论证及工艺选择 6. 1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时,应考虑下述原则: 西藏林芝地区八 — 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1)在城镇水体的下游,污水能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以减少动力消 耗 . (2)少占农田,尽量利用闲散地。 (3)尽量靠近排放水体,便于排放,处理后出水安全由 排 放。 (4)要与居民区有一定的距离,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游, (5)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便于工程建设实施。 (6)满足防洪 要求,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 (7)考虑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的基本情况,发展用地紧张, 厂区内建 构筑物布置合理,紧凑。 (8)厂区应有远期发展用地,有扩建的可能 (9)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及供水、供电条件 根据 《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总体规划》 (2020 年 ~2020 年 ),由于管道 过尼洋河工程比较复杂,故采用分片区污水处理的方式处理污水,分别在 八一镇中心片区、永久片区、西北片区设污水处理厂 l 座。 目前,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厂可供选用厂址有两处, 分别是:城区规划南六路南侧和娘 乳岗南坡下,这两处都位于八一镇中心 片区的下游,污水收集范围相同,建成后均可为中心片区排水服务。 两个 厂址均靠近排放水体尼洋河,且属于闲散地。 两厂址的优缺点如下: (1)规划南六路南侧位置为八一镇总体规划规划的污水处理厂位置 , 污 水处理厂建在此处附合规划要求。 而南坡下娘乳岗非规划污水处理厂位 (2)经现场调研,娘乳岗南坡下厂址处目前还未修建防洪堤,厂址处 高程不详,污水处理厂建在此处安全可能会受到洪水威胁,则需在建设污 水处理厂的同时修建防洪堤,这样势必增加工程投资。 而规划南六路位置 西藏林芝地区八 — 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已有防洪堤, 避免了新建防洪堤而增加工程投资的问题。 (3)由于娘乳岗南坡下厂址位置在规划南六路厂址的下游,若将污水 厂建于娘乳岗南坡下,则要比在规划位置建设污水处理厂多铺设 23km 污水 干管才能将中心片区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但是污水收集区域并无变化, 讲也势必增加工程投资及管网的日常维护工作。 (4)娘乳岗南坡下厂址工程地质情况不明,经现场踏勘,增加的 23km 污 水于管铺设时靠近尼洋河河床,管道铺设时可能遇到岩石层,施工难度 可能 较大,工程投资高。 (5)为了了解污水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我国其它城市作过专门的现状 闻味 调查,组织了 10名 30岁以下无烟酒嗜好的未婚男女青年进行现场臭 味 嗅闻。 西藏林芝地区八 — 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调查人员分别在风向级 50、 70、 100、 200、 300m 等距离,来 回嗅闻,并以上风向作为对照嗅闻。 调查当天的风向为西风,风速约 4. 5m 气温 12℃,嗅闻结果如下表所示。 嗅闻人员感觉比例 由嗅闻结果统计可知,在污水处理设施下风向 100m 范围内,其臭味 对人的感觉影响明显,在 300m 距离以上,则臭味已嗅闻不到。 西藏林芝地区八 — 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林芝地区八一镇中心片区规划南六路附近为规划工业用地,在污水处 理厂周围 300m 范围 内无居民区等生活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不会对中心 片区内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6)规划南六路厂址距城区较娘乳岗南坡下厂址近,有便利的交通、 运输及供水、供电条件。 综上所述,结合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的地形特点、发展规划及排水现 状推荐八一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厂厂址定于规划南六路南侧,即规划污 水厂处理位置。 6. 2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方案 6. 2. 1工艺方案确定的原则 根据国家有关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及八一镇的实际情 况 ,同时根据所确定的污水处理厂进、出厂水质指标和国内污水处理厂运转经验,要达到上述指标,污水必须进行二级生化处理。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按如下原则来考虑: (1)采用的上艺运行可靠、技术成熟、处理效果良好,能保证出水水 质达标排放。 (2)采用的上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最大程度地节省电耗,从而保 证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实现。 (3)采用高效率,低能耗污水处理设备,以提高项目综合效益,节约 能源及推进技术进步。 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水平,机械化水平。 (4)选择安全、可靠,易操作的自动化控制及检测系统,提高污水处 理厂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西藏林芝地区八 — 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5)所采用的工艺应操作管理方便、运转灵活,能适应一定的水质水量变化。 (6) 污水处理标准 根据污水进水出水水质,现将污水处理标准列表如下 (表 61): 从表中可以看出:根据对各项污染物去除率的要求,表明污水处理工 艺在满足常规去除 BOD 和 COD 以及 SS 的同时,必须具备脱氮和除磷的 功能。 采用适宜的除磷脱氮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对表中污染物的去除是能 够得到保证的。 6. 2. 3 污水水质特性分析 (1)主要去除目标 根据前面章节所确定的进出水水质,本工程需主要去除的目标为 BODCODCr、 SS、 NH3N、 TN和 TP,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20)中的一级 B 排放标准, CODCr 出水指标小于 60mg/l,BOD5 出水指标小于20mg/l,NH3N 出水指标为小于 20mg/l, TN 出水指标为小于 20mg/1,而 TP 为小于 1. 0mg//l,因此根据上述水质情况,采用的工艺主要以去除 BOD5, CODcr、SS为主 西藏林芝地区八 — 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要目标,兼起到除磷和脱氮的作用。 (2)污水的可生化性分析 污水采用生物法处理工艺,对进水中污染物质的配比和平衡有较高的要求,现将污水处理厂进水 水质配比指标表如下并予以分析。 BOD5/CODcr 该指标是鉴定污水可生化性的最简单易行和最常用的方法,一般认为 BOD5/CODcr0. 45 时污水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本厂进水该项指标为 , 适合采用生化处理方案。 BODs/ TKN 该指标是鉴别能否采用生物脱氮的主要指标。 由于生物脱氮的反硝化 过程 中主要是利用原污水中的含碳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该比值越大,碳 源越 充足,反硝化进行越彻底,理论上 BODs/ TKN2. 86 时反硝化才能进 行。 本厂进水 TKN 约为 45mg/l, BODs/ TKN 指标为 4. 2,故本工程可采用 生物脱氮工艺。 BOD5/ TP 该指标是鉴别能否采用生物除磷的主要指标。 一般认为要有较好的磷 去除 率须 BODs/ TP17, 比值越大, 除磷效果越好。 本厂进水 BOD5/TP=48,可采用生物除磷的工艺。 西藏林芝地区八 — 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论证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进水的水 质情况、污水的可生化性、污水的出路及对出水的水质要求、污泥的出路、 污水厂的基建投资、处理规模及运行费用等。 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是在人工充 氧的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的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 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 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而剩余污泥 排出。 生物膜法则是利用各种不同载体,通过污水与载体的不断接触,在 载体上繁殖生物膜,利用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 有机污染物,而脱落下来的生物膜与水进行分离。 当前国内外城市污水厂大多都采用活性污泥法二级生物处理,同时对 活性污泥法有着丰富的管理运行经验和有关技术资料。 这 种方法能有效地 去除城市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并且处理费用较低。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 情况,本工程也拟采用此方法。 因此,污水处理厂工艺选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比选。 活性污泥法有多种工艺方案,如普通曝气法、阶段曝气法、延时曝气 法、生物吸附法、氧化沟法、纯氧曝气法、 A/O 脱氮工艺、 A2/O 除磷脱氮 工艺、 SBR(CAST)间歇活性污泥法、超深层曝气法及 A— B 两级活性污泥法等。 针对本工程的污水水质及处理后出水水质要求,结合污水处理厂 规模,资金筹措等情况,按上述方案选择的原则,参照国内外的 研究成果 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践,在进行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选择了 A2/ O工 西藏林芝地区八 — 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艺和 CAST 活性污泥法工艺两种污水处理方案进行论证及经济技术比较, 从而确定最佳方案。 (1)A2/ O 工艺 A2/ O活性污泥法工艺足目前广泛采用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工艺,是 80年代在普通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 具有出水水质稳定, 脱氮除磷效果较好的特点。 A2/ O流程的特点足:污水流经厌氧池、缺氧池、再进入好氧池;并将 好氧池的混合液和沉淀池的污泥分别回流至缺氧池、厌氧池。 使缺氧池中 即从原污水中得到充足的有机物 ,又从回流的混合液中得到大量硝酸盐, 而回流污泥则可保证其微生物量,因此可进行反硝化反应,回流污泥中硝 酸盐浓度降低,提高了聚磷菌在厌氧区磷的释放,相应提高了在好氧区的 磷吸收率,而且在厌氧、高污染物负荷条件下抑制了丝状菌的繁殖,可以 有效的防止污泥膨胀,而后在好氧池中进行 BODs 的进一步降解和硝化。 A2/ O法脱氮工艺流程不需外加碳源,以原废水为碳源,可保证充分的 反硝化反应,好氧池设在缺氧池之后,可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到 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出水水质,另外缺氧池放在好氧池之前,一方面可减 轻好氧池的 有机负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控制污泥膨胀,反硝化过程中产 生的碱度还可补偿硝化过程对碱度的消耗。 但要取得较好的脱氮率,必须 保证足够大的混合液回流比,这势必增加系统的运行费用,这也是 A2/ O 系统的一个缺点。 本方案采用两组 A2/ O 生物反应池,其中厌氧池污水水力停留时间为 1. 5小时,每组厌氧池池容为: 468m3,缺氧池污水水力停留时间为 2. 5小 西藏林芝地区八 — 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